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白介夫

鎖定
白介夫(1921.01~2013.04.04),陝西省綏德縣人,北京市政協原主席,中國共產黨第十三次、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第五屆、六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七屆全國政協委員。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晉東南《黃河日報》編輯,華北新華日報社副科長、記者,中共清原縣委宣傳部部長,長白縣委書記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中共通化市委書記,營口市市長,中共營口市委書記,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北京化學研究所副所長,北京市科委主任,中共北京市委常委,北京市副市長、市人民政府顧問,北京市第六、七屆政協主席等職。2013年4月4日,白介夫同志因病醫治無效在中國北京逝世,享年92歲。 [1] 
中文名
白介夫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21年01月
逝世日期
2013年04月04日
畢業院校
延安抗日軍政大學
出生地
陝西省綏德縣

白介夫個人履歷

1921年1月,生於陝西綏德。
1938年,畢業於綏德簡易師範學校。
1938年10月,參加革命工作,同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9年8月起,任《黃河日報》編輯,華北新華日報社通聯科科員、科長,特派記者,東北日報記者。
白介夫 白介夫
1946年4月起,任遼寧省清原縣委宣傳部長,吉林省長白縣委宣傳部長、縣委書記,吉林省通化市委書記,遼東省總工會秘書長,營口市長、市委書記,遼寧省委文教部高教處處長,遼寧省高等教育局局長。
1957年3月起,任中科院化學物理研究所黨委書記、副所長,化學研究所黨委書記等職。“文化大革命”初期受到衝擊。
1972年春起,任北京市科技局局長,市委、市革委會科教組副組長,市委科教部副部長,市科委主任,市委常委、市革委會副主任。
1979年12月起,任北京市副市長、常務副市長,市計劃生育委員會主任。
1984年7月,任北京市人民政府顧問。
1986年5月,當選為北京市第六屆政協主席。
1988年1月,當選為北京市第七屆政協主席。
1996年離休。
白介夫同志遺體送別 白介夫同志遺體送別
2013年4月4日,因病醫治無效在中國北京逝世,享年92歲。白介夫同志病重期間和逝世後,中央有關領導同志以不同方式表示慰問和哀悼。 [1-2] 

白介夫人物事蹟

白介夫(1921.1.29-2013.4.4)中共黨員,陝西綏德人。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8年畢業於綏德簡易師範。1938年10月入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學習,12月赴太行山屯留縣轉入抗大一分校。1939年12月任晉東南《黃河日報》編輯。1941年任華北新華日報社通訊網絡科副科長、特派記者。1944年調延安中央黨校工作。1945年9月赴東北,先後任東北日報記者,清原縣委宣傳部部長。1946年10月任中共長白縣委宣傳部長(縣委委員),1947年11月任中共長白縣委書記,兼任長白縣保安大隊政委。
白介夫任中共長白縣委宣傳部長期間,緊緊圍繞縣委中心工作,帶領全體工作人員認真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如當時國內形勢和長白縣情的宣傳、土地改革重大意義的宣傳、“四保臨江”戰役重大意義的宣傳、做好支前工作的宣傳等。縣委(當時縣委尚未公開,對外稱建國聯合會)成立了文工隊,具體工作由縣委宣傳部負責。為配合土地改革、支前等項工作的順利開展,文工隊曾先後演出過《血債》《三江好》《放下你的鞭子》《白毛女》《血淚仇》《劉胡蘭》《戰鬥中成長》等劇目和《南泥灣》《黃河怨》《月牙五更》等優秀歌曲。文工隊深入鄉村演出,配合了以土地改革為中心的反奸清霸、減租減息等反封建鬥爭,同時多次慰問了從前線轉移到長白縣的機關幹部、家屬和傷病員。這一時期的宣傳工作,緊緊配合縣委中心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
1947年11月白介夫任中共長白縣委書記。根據當時土地改革運動進展情況,他反覆強調在“複查”運動中,要結合查階級、查成分,樹立貧僱農的絕對優勢。為了純潔隊伍,鞏固民主政權,在機關中開展了清查運動,搬掉開除政府機關中的偽官吏和有劣跡的幹部35人,提拔新幹部110人。同時改造了村政府和農會組織,開除了混進政權中的不良分子,提拔了在運動中培養起來的貧僱農積極分子。1947年12月中旬,縣委傳達貫徹陳雲在臨江會議上的報告和白堅的發言,對貧僱農路線有了比較完整的理解。1949年1月,全縣農村三個區均召開了貧僱農大會,佈置“複查”運動,號召再挖再鬥,又挖出超過前期價值的大批果實。僅在“查挖”和“複查”運動中,兩次共挖出金子60餘兩,耕牛、騾馬600多頭、匹,其他物品折價4萬萬元(東北幣)。1948年2月,縣委召開全縣翻身農民代表大會,檢查總結了“複查”運動的偏差,提出停止“左”的傾向。3月初又相繼召開幹部會議,制定了“糾偏”的8條政策。1948年4月2日,長白縣勝利完成了土地改革的歷史任務,全縣中心任務轉入大生產運動和發展工商業,以達到繁榮經濟,支援戰爭,改善民生之目的。白介夫同志在領導全縣土地改革後期工作中做出了突出貢獻。
白介夫同志十分重視全縣黨的建設工作。縣委提出“在鞏固中發展黨”的整黨建黨方針,在整黨中公開黨支部。1948年5月,縣委在全縣範圍內開展了整黨建黨活動。為了取得整黨建黨經驗,首先在十四道溝、半截溝、九道溝三個村進行了試點,6月份在全縣幹部會上總結了試點經驗,同時佈置了第二批整建黨試點任務。8月10日,兩批試點先後公開8個支部65名黨員,開除了思想惡劣,在羣眾中無威信的黨員5名,發展新黨員38名。通過整黨建黨,純潔和壯大了黨組織,建立健全了黨內生活制度。1949年1月,縣委決定在全縣開展整黨建黨,公開黨支部。至1949年5月,長白縣黨組織經過全面整頓,由秘密轉為公開,全縣3個區委,38個黨支部全部公開活動,黨員從公開前的347人增加到458人。
1949年4月,白介夫同志調離長白縣。歷任中共通化市委書記,營口市市長,中共營口市委書記。1957年起任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副所長,北京化學研究所黨委書記、副所長。1972年5月任北京市科技局局長、市委科教部副部長。1978年起任北京市副市長,北京市委常委、北京市副市長。1984年任北京市人民政府顧問。1986年當選為北京市第六屆政協主席。1988年當選為北京市第七屆政協主席。1993年離休。是中共十三大代表,第五、六屆全國人大代表。 [3] 

白介夫人物評價

呂錫恩在人民網發表文章稱白介夫是一位值得稱道的領導孫鴻烈同志曾在《科壇文明天地》1997年第二期撰寫了一篇文章。文中提到在“文革”下放勞動時,白介夫曾任他們的支部書記,給他們留下極好的印象。他寫道:“他確實很好,有眼光,能團結人,不搞極左那一套。我們對白介夫印象很好。綜考會的人對他印象很好。” [4] 
參考資料
  • 1.    白介夫同志逝世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2013-05-26[引用日期2013-05-26]
  • 2.    白介夫同志逝世  .新華網[引用日期2013-04-20]
  • 3.    人物傳記 白介夫. 王樹平 主編,白山年鑑,吉林文史出版社,2015,498,年鑑.
  • 4.    呂錫恩.位值得稱道的領導——記白介夫同志[J].科學新聞,1999(2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