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白亭海

鎖定
白亭海位於甘肅省武威市民勤縣北部湖區,河西走廊今民勤地區的休屠澤(唐時名白亭海),為石羊河(唐時稱白亭河)的盡頭。古時又稱魚海子,在甘肅鎮番縣東北蒙古阿拉善旗,《寰宇記》姑藏縣白亭海,水色潔白,因以為名,《行都司志》白亭海一名小闊端海子,唐於其地置白亭軍
在今甘肅省民勤縣東北紅沙梁、西渠、東鎮一帶。今已淤涸。
中文名
白亭海
地    址
甘肅省武威市民勤縣北部湖區
記    載
《寰宇記》
命名時間
唐朝
今日湖區 今日湖區
從歷史上看白亭海無疑是一個水草豐美的地方,可是,湖泊已隨歷史而去,只剩了無邊無際的鹽鹼地。惟一能證明這曾是澤國的只有一些蘆葦和滿地的細小貝殼。一幅民間收藏的照片顯示,先前的白亭海邊,湖水一片湛藍,由於白亭海湖水的充足,白亭海湖區一度是民勤最富有的地方。
南馬湖東北方向不遠處就是著名的蘇武山,相傳是當年漢中郎將蘇武牧羊的地方。千百年前這裏是“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廣袤草原,山下的“羊路”這個地方相傳是中郎將的羊羣在草地上踩出的羊腸小道。
人們用乾草編制草方格控制流沙 人們用乾草編制草方格控制流沙
1950年代,甘肅省修建紅崖山水庫,能灌溉100萬英畝的土地。但是二十年後,在其上游的石羊河建了一座新水庫,使得紅崖山水庫的水源日趨枯竭,2004年曾一度乾涸,其蓄水量僅約半滿。因為缺水,農夫挖掘上千的水井以應急,結果造成地下水的水位下降數百英尺,土壤鹽化。後來又有一系列的水庫,西營水庫、南營水庫、黃羊河水庫、雜木河水庫……在石羊河上游建成。導致石羊河到達民勤的水量逐年減少。由5.6億立方米降到8千萬立方以下,直至今日斷流庫幹。
上游分給下游的水由30%降至7%以下。2004年夏天石羊河斷流,紅崖山水庫徹底乾涸,庫底朝天。由於失去上游水的補給、中和、沖刷和稀釋,從最下游的湖區五鄉鎮開始,鹽鹼化從土壤、地下水逐年上移、擴大,影響整個民勤,整個石羊河流域。湖區地下水嚴重超採,終將耗乾。
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開始,隨着湖水源頭—石羊河中上游用水量的不斷增加,白亭海湖水注入量不斷減少,逐漸乾涸,近年來,騰格里巴丹吉林兩大沙漠已在這裏交匯並繼續向南侵襲。
在1950年版的中國地圖裏,石羊河系的尾端是兩大湖,青玉湖和白亭海。不知何時,白亭海消失在地面上。青玉湖變成了青土湖。這個曾有一個面積1.6萬平方公里、最大水深超過60米的巨大淡水湖泊—青土湖。如今已是湖底被黃沙掩埋,成為中國第三大沙漠巴丹吉林的一部分。民勤綠洲的存亡關係河西走廊的安危,如果民勤綠洲不保,必將危及河西走廊,河西不保,必將危及全國。一旦狹長的河西走廊被攔腰斬斷,東起連雲港、西至荷蘭鹿特丹亞歐大陸橋將名不副實,內地與新疆只能隔沙相望,古絲綢之路也將不復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