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發現白堊紀

鎖定
《發現白堊紀——二連恐龍發掘報告》是由王一夫執導的,由二連市和央視聯合攝製的四集大型紀錄片,它是被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出版發行並選送參加上海國際電影電視節展播的四集紀錄片作品。
中文名
發現白堊紀
總監製
姜建軍 張國華
監 制
趙保勝 鄧月樓 孟憲東
策 劃
張月霞 孫振江 王劍民 張瑞新

發現白堊紀大型紀錄片

這部紀錄片是我國第一部自主進行三維恐龍動畫模型製作、全部復原自有恐龍模型、模型數量最多的恐龍專題紀錄片。片中首次公開了1922年到1933年美國中亞考察團在蒙古高原進行發掘考察的珍貴原始膠片影像資料。今年3月10日到3月13日,該片已在央視十套《探索發現》欄目播出。

發現白堊紀創作團隊

專家顧問: 徐 星 趙資奎 李鳳麟 焦養泉 任 東 譚 琳
總導演: 王一夫
製片人: 王新建
解 説:任志宏
助理導演:任建榕 張恩齊
特效導演:黃 健
撰 稿:王一夫 劉麗娜 任建榕
剪 輯:張恩齊

發現白堊紀分集劇情介紹

發現白堊紀探險中亞

美國中亞考察團首次發現恐龍蛋 美國中亞考察團首次發現恐龍蛋
1922年,美國人為了在亞洲找到人類的起源,也為了適應美國的發展,實行了科技向外開疆拓土的策略。於是,一支美國科考隊不遠萬里來到了荒無人煙的中亞蒙古高原,來到了我國內蒙古的二連 [1] 
在十年的挖掘科考中,他始終沒有找到人類的起源,但無意中挖掘了大量的恐龍化石,取得了豐碩成果。這些恐龍化石是在中亞地區的首次發現,有的十分珍貴。而恐龍蛋的發現則是世界首次確認恐龍是卵生等等。使得美國中亞考察在世界古生物界產生巨大影響,也使得美國中亞考察團和美國紐約自然歷史博物館享有極高的地位。
由於當時中國政府的無知、無能,管理混亂;國民經濟、科技實力的不濟,沒有能力進行大型的科考活動,使大量的古生物化石,乃至文物流失到美國。1929年,在楊鍾建、秉志、胡先肅、趙亞曾等我國愛國古生物專家、知識分子和民間機構的呼籲與要求下,促使當時的國民黨政府教育部與美簽訂協議,避免了一部分古生物化石和文物的流失。但因種種原因,後來的科考活動並未完全按協議執行,按協議應歸還中國的大量恐龍化石至今仍留在美國紐約自然歷史博物館。雖然這次科學考察在學術上成果輝煌,但也給人烙下了落後、愚昧、恥辱的記憶。
解放後,二連恐龍化石的科考活動走上了以“我”為主的良性軌道,並連續獲得了一系列重大發現和研究成果。

發現白堊紀集羣死亡之謎

蘇尼特龍化石 蘇尼特龍化石
恐龍的滅絕一直是學術界爭論不休的問題,2000年開始我國的古生物專家在二連發掘科考活動中,發現了大量恐龍集羣死亡,形成的巨大恐龍墓地。集羣死亡在世界上並不多見,而更奇怪的是,二連恐龍集羣死亡的恐龍中有食肉的、食草的,是多種屬恐龍屍體堆積在一起,而不是單一的恐龍種屬的集羣死亡,這必然是由於某種突變的原因所引起。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大羣恐龍的死亡?這與恐龍滅絕有關聯嗎?科學家經過仔細研究後發現,這種集羣死亡是因為洪水造成的。二連恐龍集羣死亡之謎揭開了,但它只能説明造成恐龍大量死亡的一種原因,不能證明恐龍的滅絕。如果恐龍沒有滅絕,恐龍的生命軌跡又走向了哪裏呢?

發現白堊紀奇妙的發現

徐星教授發現二連巨盜龍恐龍化石 徐星教授發現二連巨盜龍恐龍化石
恐龍象鳥類演化的觀點,現在已經被絕大部分科學家認可,但是這種認可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到目前為止還需要更多的化石信息來進一步證明和完善,
恐龍在地球上繁衍生息的三大類化石在二連都有發現,這是世界唯一的現象。有好幾種恐龍化石還是二連獨有的恐龍種屬。通過專家們的研究揭開了一個個謎團。從這些化石得到的大量信息,進一步揭示了恐龍與鳥類的親緣關係,進一步揭示了恐龍向鳥類進化的關係鏈,填補了一系列恐龍向鳥類演化的空白。
而這些重大發現的過程都極為奇妙,具有很強的戲劇性。1999 年某家電視台在拍攝二連龍的發掘時無意中發現了蘇尼特龍。無獨有偶,2005年4月,日本國家電視台(NHK)來二連,為了報道蘇尼特龍,又在擺拍時不經意發現震驚世界的二連巨盜龍

發現白堊紀神奇的異類

二連巨盜龍三維仿真效果圖 二連巨盜龍三維仿真效果圖
目前世界已公認向鳥類進化的恐龍個體都很小。這種觀點很容易被人接受,因為要飛就得小型化,很難想象一隻大象怎麼能飛起得來。於是在向鳥類進化的恐龍都很小的觀點幾乎成定論。
經專家們初步研究認為,二連巨盜龍與鳥有着親緣關係,是向鳥進化的一支。然而,我國科學家們在二連發現的巨盜龍太大了,它的體重達1400公斤以上,是目前已知其家族成員中,最大個體的3倍,最小個體的300倍,這樣一個龐然大物,怎麼會和鳥有親緣關係呢?以至於,研究二連巨盜龍的我國著名古脊椎動物專家徐星教授,開始的時候也不敢輕易下結論。 按他的話説,當你發現一隻豬一樣大的老鼠還不把你嚇一跳。二連巨盜龍似乎要推翻世界已公認的觀點:“向鳥演化的恐龍個體越來越小”。不僅如此,他給人們帶來了一系列讓人深感詫異的信息。於是,專家們的成果經過兩年反覆認真研究以後才發表。一經發表,立即在世界引起了震盪似的反響。二連巨盜龍顛覆了恐龍向鳥類進化的已有觀點,使得恐龍向鳥類進化的研究更為複雜。二連巨盜龍因此被人們稱之為恐龍中的異類。
近100年來由於二連恐龍化石的種類繁多和不斷的驚世發現,使二連成為世界級的著名恐龍化石產地之一,尤其是2006年二連巨盜龍成果的發佈,引起世界的巨大轟動,國內外的媒體紛至沓來。2007年該成果被美國《時代》週刊評為年度世界十大發現之一,2009年又被譽為世界八大化石之一。
內蒙古二連為世界恐龍及其他古生物的研究做出了重大貢獻。2008年二連已被批准為以恐龍化石為主的國家地質公園建設資格。然而,二連恐龍化石的挖掘科考活動還遠遠沒有結束,在這個古生物化石的聚寶盆裏,還深藏着大量未被發現的遠古時代的信息,它等待我們去繼續發現。在這塊神奇的土地上,必將再次綻放出引起世界震盪的成果。

發現白堊紀創作背景

開機儀式 開機儀式 [2]
由內蒙古二連浩特市與中央電視台等單位合作拍攝的4集大型紀錄《發現白堊紀——二連恐龍發掘報告》,歷時兩年多攝製完成,於2010年3月10日---13日在中央電視台十套探索發現欄目與觀眾見面,並受到廣大觀眾的好評。
被譽為恐龍之鄉的內蒙古二連浩特市是世界著名的恐龍化石產地之一。二連浩特恐龍
化石科考活動已有80多年的歷史。先後有美國、俄羅斯、加拿大、日本、意大利等國的科學家多次在這裏進行過發掘科考,獲得了一系列的重大發現,多次引起世界轟動。近二十年來,二連浩特恐龍化石發掘的重大發現接踵而至,且發掘發現過程妙趣橫生,甚至讓人不可思議。特別是巨型似鳥恐龍化石——二連巨盜龍的發現,引起了美國《時代週刊》、《紐約時報》、日本NHK、瑞典國家電視台、中國中央電視台等國內外眾多平面、電視和網絡媒體的關注。被美國《時代週刊》評為2007年全球自然科學十大發現之一,獲得世界上最大的竊蛋龍類恐龍化石吉尼斯世界紀錄,二連盆地恐龍化石2009年又被譽為世界八大最具科研價值的化石
王一夫導演與美國紐約博物館專家馬克 王一夫導演與美國紐約博物館專家馬克
該片生動再現80多年來,二連恐龍化石的科考史。揭秘1922-1933年美國中亞考
察團在蒙古高原以及二連科考鮮為人知的內情與成果;揭秘二連恐龍化石戲劇性的發現過程、生動地講述二連恐龍發掘科考中的奇聞趣事;揭秘我國專家們的驚世發現與重大成果以及神秘而有趣的研究過程;揭秘我國內蒙古二連地區距今8000萬年左右的白堊紀生態環境和恐龍生存狀態;揭開恐龍演化過程中的種種疑團等等。
本片由著名導演王一夫執導,先後在內蒙古、北京、美國等地進行拍攝,收集了大量珍貴資料,採訪了徐星、馬克、趙資奎等國內外知名古生物專家。
拍攝現場 拍攝現場
王一夫導演認為,中國的專家們在二連進行的恐龍化石發掘研究所取得的成果輝煌,在世界上具有重大影響,因此這部紀錄片除了把這些動人的故事講述給廣大觀眾以外在製作上也要精良,特別是用三維動畫再現白堊紀恐龍的生存狀態也因該自主創作,而不是使用資料,這才配得上二連恐龍化石的世界級成果。該部紀錄片完成後,這一目的也基本達到了。可以説這部紀錄片是我國目前第一部使用仿真三維動畫製作恐龍量最大的作品,也是第一部用三維動畫自主製作的中國產恐龍的作品,本片用三維動畫製作的中國恐龍有二十條。本片音樂全部為原創。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