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發展極理論

鎖定
發展極理論是關於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格局的一種理論。認為發展中國家必須強調區域計劃,合理安排資源的優先次序,即集中力量先發展擁有主導部門和創新行業的某些地區,以帶動整個國家經濟的發展。法國經濟學家佩爾魯克斯等人主張,以非總量方法來安排計劃,把國民經濟按地理幅員分為部門、行業和工程項目。他們認為,增長不是每個地區以同樣速度增加的,相反,在不同時期,增長的勢頭往往集中在某些主導部門和有創造能力的行業,而這些主導部門和有創新能力的行業一般聚集在某些地區。又由於這些地區常常是大城市中心,這些中心就成為發展極,發展極對它所影響的廣大地區發揮着擴散效應的作用。發展極理論的中心思想是,假定具有創新能力企業的存在。對這些企業投資的着眼點,不在於過去按常規辦事而取得的成功,而在於未來通過創新而預期的勝利。發展極論者的政策主張是,如果一個不發達國家或地區缺乏發展極,那就應該創造發展極。要構建發展極一方面需要新創新企業,另一方面需要適當的周圍環境。他們提出,應當區別兩類發展極,一類可稱為吸引中心,一類可稱為擴散中心,前者所起的作用是把邊沿地區的居民吸引到發展極來,減少邊沿地區人口壓力,使農户的耕作面積擴大並改進生產技術,從而可以提高邊沿地區的人均福利水平。後者則是投資的結果,將增加邊沿地區的人口密度。 [1] 
中文名
發展極理論
提出者
法國經濟學家弗朗索瓦·佩魯
年    代
1955年
觀    點
經濟發展時間空間都不是均衡分佈
理論簡介
“發展極”理論 是法國經濟學家弗朗索瓦·佩魯於1955年提出的。
這一理論認為,經濟發展在時間和空間上都不是均衡分佈的。在一個國家的經濟空間中,經濟發展應 當以非總量的方法來安排發展計劃,經濟增長不是在不同的部門、行業或地區按相同的速度平衡增長,相反,是在不同的部門、行業或 地區按不同速度增長。一些 主導部門和具有創新能力的行業集中於一些地區,以較快的速度優先得到發展,形成“發展極”,再通過其吸引力和擴散力不斷增大自身規模並對所在部門和地區產生支配作用,從而不僅使所在部門和地區迅速發展,也可以帶動其他部門和地區的發展。
這種理論主張儘可能把有限的稀缺資源集中投入到發展潛力大、規模經濟和投資效益明顯的少數地區或行業,使主導部門或有創新能力的企業或行業在一些地區或大城市聚集,形成一種資本與技術高度集中、具有規模經濟效益、自身增長迅速並能對鄰近地區產生強大輻射作用的“增長極”或“發展極”。佩魯認為,“發展極”的支配作用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技術的創新和擴散,二是資本的集中與輸出,三是產生規模經濟效益 ,四是形成“凝聚經濟效果”。通過上述作用可以使具有“發展極”的地區得到優先發展,並進而帶動相鄰地區的共同發展。當然,並不是每個部門、行業或地區都可 以成為“發展極 ”,要 建立“發展極”,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一是必須存在有創新能力的企業和企業家羣體:二是必須具有規模經濟效益;三是需要適當的周圍環境 ,如一定的資金、技術、人力、機器設備等硬件環境和熟練的勞動力、良好 的投資政策等軟環境。“發展極”理論的政策含義是比較明確的,即經濟落後的國家或地區要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的經濟發展,必須建立“發展極”,通過“發展極”帶動相鄰地區的共同發展。而建立“發展極”有兩條途徑:一是由市場機制自發調節 自動產生“發展極”,另一種則是由政府通過計劃經濟和重點投資主動建成“發展極”。
參考資料
  • 1.    何盛明.財經大辭典: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0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