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經濟效果

鎖定
經濟效果定義 經濟效果是指生產過程中產出量與投入量的比值。它反映的是生產過程中勞動耗費轉化為勞動成果的程度。其表達式為式中:勞動耗費指勞動消耗量或勞動佔用量, 把“成果與消耗之比”、“產出與投入之比”稱為經濟效果,而將經濟活動中所取得的有效勞動成果與勞動耗費的比較稱為經濟效益。
中文名
經濟效果
所屬學科
經濟學
實    質
產出量與投入量的比值
數學公式
C+V+m=min

經濟效果基本介紹

經濟效果 經濟效果
經濟效果概念及表達式的理解:
1.成果和勞動消耗相比較是理解經濟效果的本質所在。在現實生活中,較常見的大致有三種類型對經濟效果的誤解:
第一類,屬於傳統觀念較深的人,他們將數量(產量、產值)的多少視作經濟效果,產量大、產值高就説經濟效果好。
第二類,把“快”和“速度”視作經濟效果。
第三類,認為企業利潤就是經濟效果。“錢”賺得多,就是經濟效果好。
為了防止出現對經濟效果概念的誤解,必須強調將成果和勞動消耗聯繫起來綜合考慮的原則,而不能僅使用單獨的成果或消耗指標。不將成果與消耗、投人與產出相聯繫,我們就無法判斷其優劣、好壞。當然在投人一定時,也可以單獨用產出衡量經濟效果,產出越多效果越好;在產出一定時,投入越少越好。
2.技術方案實施後的效果有好壞之分,比如環境污染就是生產活動的壞的效果,或者叫負效果。經濟效益概念中的產出是指有效產出,是指對社會有用的勞動成果,即對社會有益的產品或服務。不符合社會需要的產品或服務,生產越多,浪費就越大,經濟效益就越差。反映產出的指標包括三方面:
①數量指標 ,如產量、銷量、銷售收入、總產值、淨產值等;
質量指標,如產品壽命、可靠性、精度。合格率。品種、優等品率等;
③時間指標;如產品設計和製造週期、工程項目建設期、工程項目達產期等。
3.經濟效果概念中的勞動消耗,包括技術方案消耗的全部人力、物力。財力,即包括生產過程中的直接勞動的消耗、勞動佔用、間接勞動消耗三部分。直接勞動的消耗指技術方案在生產運行中所消耗的原材料、燃料、動力。生產設備等物化勞動消耗以及勞動力等活勞動消耗。這些單項消耗指標都是產品製造成本的構成部分,因而產品製造成本是衡量勞動消耗的綜合性價值指標。勞動佔用通常指技術方案為正常進行生產而長期佔用的用貨幣表現的廠房、設備、資金等,通常分為固定資金和流動資金兩部分。投資是衡量勞動佔用的綜合性價值指標。間接勞動的消耗是指在技術方案實施過程中社會發生的消耗。

經濟效果表達式

成果與耗費進行比較通常有三種表達方式:

經濟效果差額表示法

這是一種用成果與勞動耗費之差表示經濟效果大小的方法,表達式為:
經濟效果=成果一勞動耗費(或勞動佔用)
如利潤額、利税額、國民收入淨現值等都是以差額表示法表示的常用的經濟效果指標。顯然,這種表示方法要求勞動成果與勞動耗費必須是相同計量單位,其差額大於零是技術方案可行的經濟界限。
這種經濟效果指標計算簡單,概念明確。但不能確切反映技術裝備水平不同的技術方案的經濟效果的高低與好壞。

經濟效果比值表示法

這是一種用成果與勞動耗費之比表示經濟效果大小的方法,表達式為:
經濟效果=成果/勞動耗費(或勞動佔用)
採用比值法表示的指標有:勞動生產率和單位產品原材料、燃料、動力消耗水平等。比值法的特點是勞動成果與勞動的耗費的計量單位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當計量單位相同時,比值>1是技術方案可行的經濟界限。

經濟效果差額一比值

這是一種用差額表示法與比值表示法相結合來表示經濟效果大小的方法,表達式為:
經濟效果=(成果-勞動耗費)/勞動耗費(或勞動佔用)

經濟效果數學公式

經濟效果的數學表達式為C+V+m=min,其中C為固定資產的折舊費材料費等,而V為工資,m為利潤。

經濟效果分類

(一)企業經濟效果和國民經濟效果
這是根據受益分析對象不同所作的分類。人們站在企業立場上,從企業的利益出發,分析得出的技術方案為企業帶來的效果稱企業經濟效果。而技術方案對整個國民經濟以至整個社會產生的效果為國民經濟效果。
由於分析的角度不同,對同一技術方案的企業經濟效果評價結果與國民經濟效果評價結果可能會不一致,這就要求不僅要作企業經濟效果評價,而且還要分析國民經濟效果。對技術方案的取捨應主要取決於國民經濟評價的結果。
(二)直接經濟效果和間接經濟效果
一個技術方案的採用,除了給實施企業帶來直接經濟效果外,還會對社會其他部門產生間接經濟效果。如一個水電站建設,不僅給建設單位帶來發電收益、旅遊收益,而且給下游帶來防洪收益。一般來説,直接經濟效果容易看得見,不易被忽略。但從全社會角度,則更應強調後者。
(三)有形經濟效果和無形經濟效果
有形經濟效果是指能用貨幣計量的經濟效果,比如利潤;無形經濟效果是指難以用貨幣計量的經濟效果,例如技術方案採用後對改善環境污染、保護生態平衡、提高勞動力素質、填補國內空白等方面產生的效益。在技術方案評價中,不僅要重視有形經濟效果的評價,還要重視無形效果的評價。

經濟效果評價指標

根據考察經濟效果的要求和評價經濟效果標準的選擇不同,投入方面可以選擇不同的指標,例如,活勞動消耗、各種生產資料的消耗、成本佔用的資金(在資本主義經濟中為預付資本)。而活勞動消耗又可以是勞動時間、直接生產者人數或企業全部人數;各種生產資料的消耗則可以是直接消耗或包括直接消耗和間接消耗的完全消耗;佔用的資金則可以是全部佔用資金、固定資金(在資本主義經濟中為固定資本)、流動資金(在資本主義經濟中為流動資本)、各項機器設備或生產能力(如裝機容量)等等。產出方面也可以選擇不同的指標,例如,社會總產品國內生產總值國民收入、最終產品、總產值、淨產值、利潤、各種產品、各種勞務、新增生產能力、各種效用等等。把這種種投入指標和產出指標進行不同的比較,就可以確定各種評價經濟效果的標準,考察各種經濟效果。例如,把固定資產同總產值進行比較,這一比率可以衡量一個企業或工業部門的固定資產的利用效果,在西方國家,類似的指標是廠房和設備的帳面價值(除去折舊)與產出之間的比率,稱為資本-產出比率,或資本系數。又如,把新增國民收入同投資進行比較,這一比率,可以從一個方面衡量一國的投資利用效果,在西方國家稱為資本生產率。除此以外,經濟效果還有其他衡量指標,如一年內流動資金週轉次數等。
經濟效果的高低對於一國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K.馬克思曾經肯定了古典經濟學家D.李嘉圖的下述看法:“真正的財富在於用盡量少的價值創造出儘量多的使用價值,換句話説,就是在儘量少的勞動時間裏創造出儘量豐富的物質財富”(《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Ⅲ,第281頁)。

經濟效果意義和特點

在不同的生產方式下,經濟效果有不同的意義和特點,以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為例:
①由於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兩種生產方式的性質不同,它們各自運動的經濟規律不同,因而決定了經濟效果的實質不同。資本主義生產目的是剩餘價值及其轉化形態──利潤,資本家所關心的只是所得利潤和預付資本的比較,即“用最小限度的預付資本生產最大限度的剩餘價值或剩餘產品”(同前,第26卷Ⅱ,第625頁),或者用相等的資本榨取更多的利潤,這反映了資本主義條件下經濟效果的本質要求。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經濟效果的實質是由社會主義生產目的決定的,勞動者在生產資料公有制的基礎上,將合理地調節他們和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並且是“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無愧於和最適合於他們的人類本性的條件下來進行這種物質變換”(同前,第25卷,第927頁)。用最少的社會勞動消耗,生產最多的滿足社會需要的產品,反映了社會主義條件下經濟效果的本質要求。
②在資本主義條件下,勞動消耗的經濟效果從屬於勞動佔用的經濟效果。追求剩餘價值是推動資本主義生產發展的唯一動機,資本家考慮勞動消耗的節約只是為了用更少的預付資本帶來更多的利潤。馬克思説:資本家“把浪費工人的生命和健康,壓低工人的生存條件本身,看作不變資本使用上的節約”(同前,第25卷,第102頁)。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勞動佔用的經濟效果則從屬於勞動消耗的經濟效果。勞動佔用的節約,歸根結柢是為了保證勞動者能有更多的自由時間,促進勞動者智力和體力的日益全面發展。
③在資本主義條件下,生產資料歸資本傢俬人佔有,各個資本家或集團主要從個別企業來考察經濟效果,在許多情況下,個別企業經濟效果的提高,往往同社會範圍內生產力的巨大浪費聯繫在一起。社會主義生產資料公有制的建立,決定了社會主義制度下不僅考慮個別企業的經濟效果,而且要考慮整個國民經濟的經濟效果。一般説來,社會主義個別企業的經濟效果同整個國民經濟的經濟效果是一致的;但有些時候眼前和長遠、局部和全局的經濟效果也可能發生矛盾,在這種情況下,個別企業的經濟效果一般要服從整個國民經濟的經濟效果,這是資本主義經濟所不能做到的。

經濟效果途徑

取決於多方面的因素,在不同的生產方式下不盡相同。一般説來,一切能夠節約活勞動與物化勞動消耗的辦法和措施,都是提高經濟效果的途徑。它們包括髮揮社會經濟條件、物質條件、自然條件、科學技術、組織管理、國家有關經濟和技術政策等等各種因素的作用。例如生產力諸要素的合理組織,職工的學習和培訓,對企業和國民經濟各個部門進行技術改造,採用新的科學技術成果,綜合利用自然資源,生產力的合理佈局,國民經濟比例的協調,調整或改革不適應生產發展要求的組織管理體制等等,都有利於發揮人力、物力和財力的作用,有利於節約勞動消耗,從而有利於提高企業和社會的經濟效果。
中國經濟學界對經濟效果和經濟效益這兩個概念的異同提出了一些不同的意見。有人認為,二者只是表述有所不同。有人認為,經濟效益這個概念更寬,包括了經濟效果的意思在內。有人認為,經濟效果和經濟效益是兩個質上各不相同的概念。還有人認為,經濟效果同經濟效益既有共同點又有區別。

經濟效果相關術語辨析

經濟效果和經濟效益
經濟效果與經濟效益在本質上是一致的,都是反映所得與所費的關係,都是講求社會勞動時間的節約。但經濟效果的實質是經濟效率,它可以反映單項投入的效果,如土地生產率;也可以反映投入的綜合效果,如資金生產率等。經濟效益的實質是盈利,它反映產值、成本、利潤、税收等因素之間的相互關係,是經濟活動的綜合結果。經濟效益的計算公式及其演算。經濟效益=勞動成果-勞動消耗 或=產出-投入 或=所得-所費
經濟效果與技術效果
技術效果指技術用於物質生產所能達到的技術要求的程度任何一項技術措施都具有一定的技術效果,但人們在農業生產中是否採用這一技術措施,不是取決於它的技術效果的大小,而是取決於經濟效果的大小。一般來説,技術效果和經濟效果的變動趨勢是一致的,技術效果越好,經濟效果越好,但也有不一致的情況。
宏觀經濟效果與微觀經濟效果
企業是國家的經濟細胞,一般來説,微觀經濟效果與宏觀經濟效果從根本上是一致的,但二者也往往出現不一致。微觀經濟效果要服從於宏觀經濟效果,企業或部門必須在保證宏觀經濟效果的前提下,提高企業或部門的經濟效果。宏觀經濟效果指國家整體和長遠經濟效果,微觀經濟效果指某個具體企業或部門的經濟活動所取得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