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登陸戰役

鎖定
登陸戰役,對據守海岸或海島之敵實施的渡海進攻戰役。包括海上登陸和垂直登陸。登陸戰役通常由陸、海、空軍協同進行。登陸戰役受海區地理、水文、氣象條件影響大,參戰軍種、兵種多,組織指揮協同較複雜;航渡中易遭對方海上和空中的襲擊;敵前上陸、背水作戰,情況複雜,任務艱鉅;物資需要量大,後勤保障任務繁重。登陸戰役須充分準備,周密計劃;集中優勢兵力和充足的登陸工具,選擇敵人意想不到的時間和方向,出其不意地發起登陸攻擊;實行集中統一指揮,嚴密組織陸、海、空軍的協同動作,以發揮其整體威力;保持強大的後續梯隊和充足的作戰物資,不斷增強突擊上陸的力量,以取得登陸戰役的勝利。
中文名
登陸戰役
描    述
對據守海岸或海島之敵渡海進攻
戰役方式
通常由陸、海、空軍協同進行
登陸方式
海上登陸和垂直登陸
影響因素
受海區地理、水文、氣象影響大
特    點
參戰軍種、兵種多
對據守島嶼、海岸之敵進行的渡海進攻戰役。聯合進攻戰役樣式之一。目的是在敵岸攻佔登陸場,以便上陸發展進攻或開闢新的戰場;支援瀕海地區部隊的進攻,消滅當面敵兵力集團;奪佔重要島嶼,建立前進基地,開闢和控制海上交通線;奪取敵海軍基地等。登陸作戰在歷史上早已有之。隨着軍事技術的發展、航海業的發達、武器裝備的更新和海岸防禦的加強,至13世紀出現了具有戰役特徵的登陸作戰行動。1661年中國民族英雄鄭成功率軍收復台灣的渡海登陸作戰,是較早的具有戰役特徵的登陸作戰。19世紀中葉,蒸汽裝甲艦船、後裝線膛武器和爆破彈的出現和運用,使登陸作戰的規模不斷擴大。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登陸戰役主要是海陸協同進行兩棲作戰,把奪取制海權作為順利實施登陸的重要條件,行動多為奇襲,登陸後迅速展開陸上進攻。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由於武器裝備的發展,特別是登陸艦艇能在寬大正面搶灘登陸,艦炮火力可以直接支援登陸兵突擊上陸,運輸機、滑翔機可運載登陸兵實施垂直登陸,使登陸戰役發展成為陸海空軍聯合進行的立體作戰,登陸突破、開闢登陸場成為登陸戰役的焦點。1944年,盟軍在法國實施的諾曼底登陸戰役,是最具代表性的現代登陸戰役。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登陸戰役又有新的發展。1982年的馬爾維納斯羣島戰爭,在遠洋奔襲、海上封鎖、電子對抗、垂直登陸等方面,進一步豐富了登陸戰役的內容。中國人民解放軍1950年進行的海南島戰役,以陸軍乘木帆船搶渡海峽,採取側翼偷襲與正面強行登陸相結合的戰法,在島上人民武裝的配合下,打破了國民黨陸海空軍的立體防禦,一舉登陸成功;1955年的一江山島戰役,是一次陸海空軍聯合進行的登陸戰役,為現代條件下的登陸戰役提供了經驗。登陸戰役是渡海作戰,受海區地理、氣象水文等條件影響大;參戰軍種、兵種多,指揮協同複雜;兵力兵器分散航渡,目標暴露,易遭敵海上和空中襲擊;逐波上陸,難以同時發揮最大威力;輸送工具需要量大,物資消耗多,後勤保障困難。基本要求:①統一使用力量,統一部署,集中指揮。②正確定下決心,周密計劃組織。③加強戰場準備和臨戰訓練。④奪取制空權、制海權和制信息權,保持戰役主動權。⑤平面登陸與垂直登陸相結合。⑥集中優勢兵力,提高上陸速度,確保一舉登陸成功。⑦準備充足的登陸輸送工具,做好各項保障工作。登陸戰役的組織準備,重點是籌集各種物資器材和登陸輸送工具。主要工作有:①偵察研究敵情和海區地理情況。查明敵兵力部署、海岸陣地工事、障礙物設施、敵防禦的主要方向和薄弱地段;戰區地形、氣象水文,便於登陸、空降的地域及容量,以及政治、經濟等情況。②定下決心,制訂計劃。確定空降場、機降場、登陸方向、登陸場、登陸時間、戰役部署、行動方法、戰役協同和戰役保障等。主要登陸方向通常選擇在敵方設防比較薄弱,便於登陸,能迅速奪取、控制港口或機場,便於各兵種行動和向縱深發展的方向和地域。為出敵不意和順利實施登陸,還須選定輔助登陸方向、佯動登陸方向和預備登陸方向。③勘察選定各種地域(基地),進行戰場準備。主要是勘察選定登陸兵的集結和上船地域、空降兵出發地域、航空兵前線機場、艦艇前進基地、戰役戰術導彈發射陣地和後勤基地等,並在選定的地域(基地)構築必要的工事,完善各種保障設施。④組織戰役協同和各種保障。重點組織空軍作戰集團、海軍作戰集團、導彈突擊集團與聯合登陸集團之間,主要登陸方向與輔助、佯動登陸方向之間,平面登陸部隊與垂直登陸部隊之間的協同;周密組織跨海的作戰保障、後勤保障和裝備保障。⑤進行登陸訓練。以突擊上陸為重點,進行航渡適應性訓練及各種專業訓練,熟悉參戰軍種、兵種、部隊之間在戰役各階段的協同動作,提高各級指揮員及其指揮機關的組織指揮能力。⑥集中登陸裝備,徵集民用船隻和飛機。登陸運輸工具首先要滿足第一梯隊的需要,同時保證後續梯隊的及時運送,並控制必要的預備力量。登陸戰役的實施,通常按奪取制空權、制海權和制信息權,預先火力準備和預先掃雷破障,裝載上船(登機)和海上航渡(航行)、突擊上陸,擴大與鞏固登陸場等階段進行。奪取制空權、制海權、制信息權,須組織空軍、海軍、戰略導彈部隊和陸軍戰役戰術導彈部隊,以突然猛烈的火力,突擊敵人的偵察預警和指揮控制系統、海軍基地、空軍基地、戰鬥艦艇和戰役戰術導彈發射陣地,一舉使敵抗登陸作戰體系癱瘓。預先火力準備和預先掃雷破障,應重點破壞敵海岸防禦,排除登陸展開海域和登陸地段的水雷和灘頭障礙物。裝載上船(登機)和航渡(航行),按上陸戰鬥序列進行,儘量縮短裝載、航行時間,注意隱蔽,嚴密組織各種防禦,並克服一切困難,力求按計劃準時到達展開海域(空域)。突擊上陸,一般在拂曉前後的漲潮時間進行。先遣部隊在火力掩護下,首先上陸奪佔登陸點,保障第一梯隊上陸。第一梯隊上陸後迅速奪取登陸場,並建立登陸基地,保障第二梯隊上陸。第二梯隊利用已佔領的港口、機場提高上陸速度,堅決粉碎敵人的反擊,不斷擴大與鞏固登陸場,並向縱深發展進攻。隨着直升機、氣墊船、水翼艇等登陸輸送工具的發展,將使登陸場的選擇範圍擴大,登陸戰役的突然性、立體性將增強。
發佈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1] 
參考資料
  • 1.    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中國大百科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