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瘤鴨

鎖定
瘤鴨(學名:Sarkidiornis melanotos) 大型類,個體較綠頭鴨大,體長48-60釐米,體重最大可達2.5千克。雄鴨上嘴基部有一膨大的黑色肉質瘤,頭、頸白色,綴有帶紫色金屬光澤的黑色斑點,尤以頭頂至後頸最為密集,從而在從頭頂至後頸形成一條閃紫色金屬光澤的黑色縱帶。上體黑色,具藍綠色和紫色光澤。下體白色,兩脅具淡灰色斑。雌鴨嘴基無肉質瘤,個體較雄鴨小,餘同雄鴨。棲息於林木稀疏的開闊森林和森林附近的湖泊、河流、水塘和沼澤地帶。常成數十隻的大羣活動,非繁殖季節亦集成上百隻的大羣。善游泳,游泳輕快而敏捷,尾抬得較高。主要為青草、草葉、稻穀、植物種子等植物性食物,也吃蠕蟲、水生昆蟲。分佈於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區和馬達加斯加、斯里蘭卡、印度、孟加拉國、緬甸、泰國、中南半島南部和南美洲東北部。
中文名
瘤鴨
拉丁學名
Sarkidiornis melanotos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鳥綱
雁形目
鴨科
瘤鴨屬
瘤鴨
亞    種
2亞種
命名者及年代
Pennant, 1769
保護級別
無危(LC)IUCN標準 [1] 
外文名
Comb Duck

瘤鴨形態特徵

瘤鴨
瘤鴨(12張)
瘤鴨雄鴨上嘴基部具一膨大的肉質瘤,頭、頸白色,綴有帶紫色金屬光澤的黑色斑點,尤以頭頂至後頸較為密集,形成一條黑色而閃紫色金屬光澤的縱帶。上體除下背灰色和近尾上覆羽處具黑色縱紋外,餘部及兩翅均黑色,並具藍紫色光澤;次級飛羽具藍綠色光澤,肩羽微具棕色光澤,尾羽深褐色,尾上覆羽黑褐色,微具藍綠色光澤。下頸及下體白色,兩脅白色而綴有淡灰色,胸部羽端灰黑色,形成不連續的鱗狀細斑;下頸基部兩側有一黑色領環。尾下覆羽白色,兩側前端各有一條從腰部延伸下來的黑色橫帶。
雌鳥與雄鳥相似,但體形較雄鳥小,上體缺少金屬光澤,下體具褐色小斑,上胸和近尾下覆羽部兩側無黑帶,上嘴基部亦無肉瘤。
幼鳥頭頂和上體黑褐色,頭餘部、頸和下體皮黃褐色,具黑色貫眼紋。
虹膜雄鴨為深紅色,雌鴨黑色,嘴黑色,跗蹠鉛色。
大小量度 [2] 
性別
體重
體長
嘴峯
跗蹠
♂雄性
1300-2600克
480-600毫米
52-58毫米
320-345毫米
126-145毫米
58-64毫米
♀雌性
1230-2325克
48-52毫米
280-290毫米
——
(注:瘤鴨圖冊網址 [3] 

瘤鴨棲息環境

棲息於林木稀疏的開闊森林和森林附近的湖泊、河流、水塘和沼澤地帶。 [2] 

瘤鴨生活習性

常成數十隻的大羣活動,非繁殖季節亦集成上百隻的大羣。善游泳,游泳輕快而敏捷,尾抬得較高。亦善潛水。在地上行走和奔跑亦很好。飛行有力而快。亦善樹棲。中國偶見於福建福州,屬迷鳥。一般不遷徙。
主要在白天覓食。於水邊草地上或水邊淺水處邊游泳邊覓食。食物主要為青草、草葉、稻穀、植物種子等植物性食物,也吃蠕蟲、水生昆蟲、昆蟲幼蟲以及甲殼類、軟體動物和小型魚類等動物性食物。 [2] 

瘤鴨分佈範圍

瘤鴨分佈圖 瘤鴨分佈圖 [4]
分佈於安哥拉、阿根廷、阿魯巴、孟加拉國、貝寧、玻利維亞、博內爾、聖尤斯特歇斯和薩巴、博茨瓦納、巴西、布基納法索、布隆迪、柬埔寨、喀麥隆、中非共和國、乍得、中國、哥倫比亞、剛果民主共和國、科特迪瓦、庫拉索島、厄瓜多爾、厄立特里亞、埃塞俄比亞、法屬圭亞那、加蓬、岡比亞、加納、幾內亞、幾內亞比紹、圭亞那、印度、肯尼亞、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萊索托、利比里亞、馬達加斯加、馬拉維、馬裏、毛里塔尼亞、莫桑比克、緬甸、納米比亞、尼泊爾、尼日爾、尼日利亞、巴拿馬、巴拉圭、秘魯、盧旺達、塞內加爾、塞拉利昂、聖馬丁島(荷屬)、索馬里、南非、南蘇丹、蘇丹、斯威士蘭、坦桑尼亞聯合共和國、泰國、多哥、烏干達、烏拉圭、委內瑞拉、玻利瓦爾共和國、越南、贊比亞、津巴布韋。
可能滅絕:巴基斯坦、斯里蘭卡。旅鳥:日本、阿曼、聖多美和普林西比、特立尼達和多巴哥。 [1] 

瘤鴨繁殖方式

營巢於緊靠水邊的老齡樹上的天然樹洞中或大樹枝杈間,也利用其他大型鳥類在樹上廢棄的舊巢,有時也在孤立建築物的牆洞中營巢,在無樹的也築巢在石隙間和高草叢中。繁殖期主要隨雨季而變化,在東南亞地區繁殖期通常在6-9月,強壯有力的雄鳥有時佔有兩個以上的雌鳥。每窩產卵8-12枚,卵白色或淡黃白色,大小為56-67毫米×42-45毫米。雌鳥孵卵,孵化期30天。 [2] 

瘤鴨亞種分化

 

中文名稱
學 名
1.
Sarkidiornis melanotos melanotos
2.
Sarkidiornis melanotos sylvicola
[5] 

瘤鴨保護現狀

瘤鴨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6年 ver 3.1——無危(LC)。 [1] 
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佈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第66項)。 [7] 

瘤鴨種羣現狀

該物種分佈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佈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羣規模,分佈區域碎片化),種羣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6] 
中國自1914年La Touche (1931-1934)分別於3月和6月在中國福州得到2只雄鴨標本後,幾十年來一直再未見有任何採集和見到的報道。1990年和1992年國際水禽研究局組織的亞洲隆冬水鳥調查,僅在南亞見到1500只,東南亞見到56只。顯然瘤鴨僅偶然漂泊至中國。瘤鴨在亞洲以外的種羣數量情況尚缺資料,據估計,指名亞種7萬隻以上,南美亞種約8萬隻。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