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疏勒河

鎖定
疏勒河,甘肅省河西走廊內流水系的第二大河,古名籍端水,冥水等。在甘肅省西北部,河西走廊西段。源於祁連山區疏勒南山與陶賴南山之間的疏勒腦,西北流經沼澤地,匯高山積雪和冰川融水及山區降水,至花兒地折向北流入昌馬盆地,稱昌馬河。出昌馬盆地,過昌馬峽入河西走廊沖積洪積平原。河道呈放射狀,水流大量滲漏,成為潛流;至沖積扇前緣出露形成10道溝泉水河;諸河北流至布隆吉匯合為布隆吉河,亦稱疏勒河。再西流經雙塔水庫,過安西,至敦煌市北,黨河由南注入,再西流注人哈拉湖(又名黑海子,現代名榆林泉)。1960年,瓜州雙塔水庫建成後,下游基本斷流,河道乾涸。 [16] 
幹流經青海省天峻縣、甘肅省肅北縣、玉門市瓜州縣敦煌市 [20]  疏勒河總長945公里,流域面積101884平方公里。 [3] 
主要支流有黨河榆林河等。白楊河石油河雖不匯入疏勒河,但在水系劃分上仍歸疏勒河水系。 [10] 
疏勒河在史前曾注入新疆羅布泊,由於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的影響,清以後尾間已退縮到安西西湖一帶。昌馬水庫以上祁連山區是徑流的形成區,年徑流量8.39億立方米。昌馬水庫以下河西走廊地區。是徑流的消失區,水流被引入灌區,是酒泉市農業生產、城鎮工業和人民生活用水的水源。全流域已建成100萬立方米以上水庫5座,其中以雙塔堡、黨河及赤金峽水庫較大。 [1] 
中文名
疏勒河
別    名
籍端水、冥水、昌馬河、獨立河、葫蘆河、蘇賴河、雪合力曲
所屬水系
甘肅河西走廊內陸河
地理位置
甘肅省西端
流經地區
青海省天峻縣,甘肅省肅北、玉門、瓜州、敦煌
發源地
祁連山脈西段疏勒南山的沙果林那穆吉木嶺
主要支流
黨河榆林河白楊河石油河
河    長
945 km [3] 
流域面積
101884 km² [3] 
平均流量
31.65 m³/s [19] 
落    差
2917 m [21] 
終端湖
哈拉諾爾(黑海子、榆林泉)
省級河長
陳得信 [24] 

疏勒河名稱變遷

疏勒河,西漢名籍端水,東漢及六朝名冥水。《漢書·地理志》敦煌郡冥安縣條載:“南籍端水出南羌中,西北入其澤,溉民田。”漢晉時,此河流量較大,自瓜州入敦煌,灌溉玉關鄉北部地區。 [6]  [17]  《元和郡縣圖志》瓜州晉昌縣條説:“冥水,自吐谷渾界流入大澤,東西二百六十里,南北六十里。豐水草,宜畜牧。” [9] 
唐時名為獨利河(安西縣誌稱獨立河),敦煌遺書中記載其略。P.2005《沙州都督府圖經》記雲:“源出瓜州東南三百里,流至敦煌縣東南界。雨多即流,無雨竭涸。”大致與現代疏勒河之經流相符。又有學者認為,獨利河非疏勒河干流。 [17]  唐稱也有葫蘆河之稱。 [22] 
元、明名布隆吉勒河(蒙語:渾濁的河),明、清以來名疏勒河(蘇來河 [19]  ),沿用,又作蘇賴河。為流跨瓜、沙二州之河流,經黑海子(即哈拉淖兒)過玉門關,入於羅布泊,今時流量已大減。清雍正四年(1726)川陝總督兼甘肅巡撫嶽鍾琪,議開疏勒河西流之水,與黨河尾合,以通舟運,於是造船興工,旋因滲漏過甚,水勢不能通流而罷。所造之舟,亦沉於安西縣雙塔堡河中。 [17]  民國以後註記為疏勒河。 [22] 
“疏勒”,為蒙古語,一説”多水“之意, [9]  一説“水豐草美”的意思 [21]  ,一説其名源於中古突厥語,意為來自雄偉大山的河流。 [21]  藏語又名“雪合力曲”,其義不詳。 [23] 

疏勒河幹流概況

疏勒河水系的位置及水系分佈 疏勒河水系的位置及水系分佈
疏勒河,發源於祁連山脈西段疏勒南山北坡的沙果林那木吉木嶺和陶賴南山(託來南山、陶勒南山)南坡的古夏涅河、河腦德爾曲 [22]  (一説祁連山地最高峯團結峯所在的疏勒南山與陶勒南山大縱谷間的疏勒腦西北流經沼澤地,穿大雪山一託來南山間河谷 [9]  ,一説疏勒南山北坡的沙果林那穆吉木嶺(古夏日崗山北麓 [23]  [3]  [21]  、疏勒堖及大雪山,另一源為討賴南山南坡的瓦呼斯 [3]  ,一説祁連山疏勒南山託來南山之間納嘎爾當大縱谷東端的納嘎爾當 [19]  ,一説託來南山與疏勒南山之間, [15]  ,一説崗格爾肖合力嶺冰川 [20]  )。
上游在青海省天峻縣境內,又名“雪合力曲”。水源為泉水、沼澤及雪合力山冰峯融化之水。上游叫旦德爾曲,東南—西北流向,經蘇里鄉尕河鄉,在花兒地卜羅溝出境,出縣後入甘肅境(穿肅北縣東部音德爾特、亂泉子、魚兒紅地區,納大雪山融水,過香毛山,出昌馬峽, [10]  注入昌馬盆地)稱昌馬河,在天峻境內全長222公里,共有26條山溝支流匯入,流域面積7714.02平方公里,佔全縣面積的29.99%。其發源地海拔4300米,出境處海拔2850米,落差1450米,平均比降1/150。上游是寬廣的沼澤草原,間有小片沙丘。河牀為碎石砂礫和泥礫,某些河段人畜不能涉。中游穿行在陡峻峽谷中,出峽谷河牀寬敞,有小片灘地。 [23]  [22] 
疏勒河出昌馬峽(建有昌馬大壩)至走廊平地為中游,河道呈放射狀向北分流於大壩沖積扇面,河水大量滲漏,成為潛流。至沖積扇前緣出露形成10道泉水河,並在昌馬大壩被分為玉門河和安西河東、西兩支流。
東支玉門河流往東北方向,沿黑崖子至玉門鎮城南約7公里的柳墩灣(新河口)又分成鞏昌河和城河(又稱南、北兩支,名南石河和北石河 [9]  )。鞏昌河由城南向東北流,經東渠、沙地、下東號、下西號、塔爾灣村,以下流經東黃花營、十墩至北石河流入花海乾海子(花海盆地的終端湖 [9]  )。城河沿城西向北流,經玉門鎮、南陽鎮、川北鎮、黃閘灣折向西流。城河在黃閘灣以下轉向西流,至瓜州雙塔堡水庫以下為下游,又稱疏勒河,彙集了十道口岸的泉水,經蘑菇灘以西歸納了南岸各溝的泉水,流向瓜州縣城北,過安西西湖,入敦煌市境,至八道橋(俞家廟地方)與黨河相匯。20世紀60年代前,在汛期和冬春季節,常有尾水流入敦煌境內與黨河匯合,向西注入羅布泊。 [16]  實則1960年雙塔水庫建成投用後,瓜州以下已無地面徑流,僅存幹河道遺蹟。21世紀築堤束水、生態補水後,繼續西流注入哈拉湖(哈拉諾爾、黑海子、榆林泉,又稱青鹽池 [21]  )。哈拉諾爾20世紀60年代乾涸 [9]  ,留下了大片鹽鹼地遺蹟。21世紀生態補水後逐漸恢復水面。尾閭為間歇性河道、消沒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東部邊境的鹽沼之中。 [15]  [16]  [21] 
西支安西河(又稱布隆吉河)流向西北,至柴壩廟又分成墾場河和三道溝河。墾場河流經二道溝、徐家溝村,以下流入疏勒河。三道溝河流經紅旗村、三道溝等地流入疏勒河。 [19] 
疏勒河的幹流長度,各種資料説法不一。《甘肅省志·自然地理志》稱幹流全長670.0公里,其中河源至昌馬峽的上游段長346.0公里,呂馬峽至雙塔水庫的中游段長124.0公里,雙塔水庫至玉門關以西河流下游段場195.0公里。 [9]  《肅北縣誌》稱河長620公里,在肅北南山境內流長350公里, [22]  《敦煌市志》稱全長540公里, [15]  《玉門市志》稱河長637公里,由河源至昌馬水峽口為山區段,長280公里,昌馬水峽口至亂山子為中游段,長134公里,亂山子到哈拉湖為下游段,長223公里。玉門市境內流長約120公里, [19]  《甘肅省志·水利志》稱疏勒河總長945公里, [3]  《酒泉市志》稱全長945公里 [10]  。其中,瓜州境內全長242公里 [18] 
疏勒河源頭的冰川 疏勒河源頭的冰川
疏勒河上游天峻縣蘇里鄉一段 疏勒河上游天峻縣蘇里鄉一段
疏勒河上游天峻縣蘇里鄉一段 疏勒河上游天峻縣蘇里鄉一段
疏勒河上游天峻縣蘇里鄉花兒地一段 疏勒河上游天峻縣蘇里鄉花兒地一段
疏勒河上游天峻縣蘇里鄉花兒地一段 疏勒河上游天峻縣蘇里鄉花兒地一段
疏勒河上游肅北縣一段 疏勒河上游肅北縣一段
疏勒河上游肅北縣魚兒紅牧場一段 疏勒河上游肅北縣魚兒紅牧場一段
疏勒河昌峽谷一段 疏勒河昌峽谷一段
疏勒河上游玉門市昌馬鎮段 疏勒河上游玉門市昌馬鎮段
疏勒河上游玉門市昌馬鎮段 疏勒河上游玉門市昌馬鎮段
疏勒河上游玉門市昌馬鎮段 疏勒河上游玉門市昌馬鎮段
疏勒河玉門市一段 疏勒河玉門市一段
疏勒河下游瓜州縣敦煌西湖國家自然保護區疏勒河下游河道3 疏勒河下游瓜州縣敦煌西湖國家自然保護區疏勒河下游河道3
疏勒河下游瓜州縣敦煌西湖國家自然保護區疏勒河下游河道3 疏勒河下游瓜州縣敦煌西湖國家自然保護區疏勒河下游河道3
疏勒河下游瓜州縣一段 疏勒河下游瓜州縣一段
疏勒河敦煌境內古河道一段 疏勒河敦煌境內古河道一段
疏勒河敦煌一段 疏勒河敦煌一段

疏勒河水文特徵

疏勒河水資源由冰雪融水、大氣降水和地下滲流形成。冰川分佈在疏勒南山、大雪山及託來南山一帶。疏勒南山覆雪山峯平均高度為5300~5500米,團結峯5826.8米,是祁連山最高峯。以這些高大山峯為冰川中心,共有冰川639條(一説582條 [3]  ),面積589.64平方公里(一説568.31平方公里 [3]  ),儲冰量33.35立方公里(一説327.225億立方米 [3]  ),儲水量283.4億立方米,年均冰川融水量3.27億立方米(一説3.302億立方米 [3]  ),冰川融水佔河流總徑流量的38.95%。 [19]  佔河流多年平均徑流量的33.2%。 [3] 
河源段,年均流量每秒24.46立方米,年徑流量7.714億立方米,徑流深為100毫米。汛期徑量為5.631億立方米,佔年徑流量的7300。枯水期徑流量為0.571億立方米,佔年徑流量的7.4%。泥砂含量每立方米為1.79公斤,年輸砂量129.3萬噸。冰期:據花兒地水文站多年測定,封凍期最早11月4日,最晚12月22日,一般為12月上旬。解凍期最早3月30日,最晚4月19日,一般在4月中旬。封凍天數最長158天,最短118天,平均為129天。 [23] 
根據昌馬堡水文站資料記載(控制集水面積為10961平方公里)統計,昌馬峽多年平均流量為31.65秒立方米,年平均徑流量為9.98億立方米(包括小昌馬河年徑流量4914萬立方米)。 [19] 
根據潘家莊水文站資料記載,年均徑流量3,61億立方米,1958年,最大徑流量3,89億立方米,1976年,最小徑流量1,77億立方米。由於河牀寬,滲漏嚴重,水量消耗大。河谷兩岸植被稀少,6至9月份,最大洪水每秒420立方米,佔洪水期的66%。 [18] 
據有關地理志記載,歷史上疏勒河的流量是相當大的。漢朝敦煌郡效谷縣的農田用水,大部分是靠疏勒河的水灌溉的。而玉門縣西部、安西縣耕作業的發展和繁榮也是依疏勒河流水滋育的。又如漢時的“漁澤障“設施〈是防禦敵入侵襲的重要軍事設施〉,玉門關的設置都因北憑疏勒河,南接陽關,形勢險要的緣故。 [22] 
根據疏勒河現有的河牀形勢看來,唐代的水勢,流量是很大的。如唐朝邊塞詩人岑參《苜蓿峯寄家人》詩中曰:“苜蓿峯邊逢立春,胡蘆河上淚沾巾”就是指這條河。唐朝時已將玉門關遷至安西縣(瓜州縣)兔葫蘆附近,他的註解説:“玉門關外有五峯,苜蓿峯其一也。葫蘆河上狹下廣,迥波甚急,深不可度、上置玉門關,即西域之襟喉也”.不但説明了唐代疏勒河在軍事上佔着重要地位、而且反映出此河水流量大,波浪急,水深難渡的實際情況。清朝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陝甘總督、撫西大將軍嶽鍾琪用兵新疆哈密,使兵卒開拓疏勒河上游之水,使它和黨河尾水匯合,加大水量以通行舟船而運軍糧,後因河流坡降大,行船不穩,便改用牛羊皮筏而運送軍糧成功。從這一點可以看出疏賴河在雍正初年能依水行舟而運軍糧,水量還是很大的。後來因關外諸縣大量移民,人們為了取得木料和燃料,大量砍伐古代森林,刨挖河灘上的灌木,南山植被被破壞,生態平衡失調,致使風沙日大,降水漸少,沙土埋沒了中下游兩岸的許多泉源,使疏勒河水量鋭減。因此,自清末以來疏勒河水與黨河水因水量減少而無法相匯流向哈拉淖爾,現在通向哈拉淖爾者僅一條疏勒河故道而已。 [22] 

疏勒河主要支流

除疏勒河干流與黨河外,劃入疏勒河水系的重要河流,尚有榆林河(又稱踏實河)、石油河(下游稱赤金河)與白楊河等;黨河因源流綿長、灌溉面積巨大,在水利規劃等文件中往往自成一體而與疏勒河流域並列。 [21] 

疏勒河徑流

疏勒河水系主要支流有發源於祁連山西段北坡的黨河、榆林河(踏實河)和安南壩河及阿爾金山北麓各支流。白楊河、石油河雖不匯入疏勒河,但在水系劃分上仍歸疏勒河水系。 [10] 
上游主要水源有發源於大雪山的紅山溝,查干布爾嘎斯;有發源於疏勒南山的梁溝、大西溝、哈薩墳、黑刺溝、烏蘭白、闊爾吾爾迪、多阿、霍爾倉、措林達河、納果達蘇里曼灘曲爾德、大西溝河、色爾溝河;有發源於討賴南山白瓦呼斯所公馬、瓦呼斯許馬等眾多支流。 [22]  [23] 
黨河,古名氏置水,亦稱龍勒水、甘泉水、都鄉河。清代始稱黨河,是黨金郭勒的簡稱,黨金系人名,“郭勒”蒙古語為“河流”。發源於疏勒南山的崩坤大坂、宰裏木克和黨河南山的巴音澤爾肯烏勒、諾幹諾爾的冰川羣。主要一級支流有發源於黨河南山的清水溝、扎子溝、呼魯爾高勒、那仁高勒、扣扣沿、大沙河;發源於野馬山的野馬河等支流。主流由東南向西北流,經肅北縣城出山,抵沙棗園,流向轉為東北。再由敦煌城西,轉向北流,在敦煌市北羊橋子注入疏勒河,全長390公里,流域面積為16800平方公里;平均縱坡0.94%。多年平均徑流量3.281億立方米。河水全部由敦煌綠洲引灌。在沙棗園修建黨河水庫,調節用水。水源以冰川融水、泉水及降水補給。上游高山區有冰川308條,冰川面積232.66平方公里,冰儲量111.236億立方米,年平均冰川融水量1。2302億立方米,融水佔河流多年平均徑流量的44.9%。是肅北和敦煌二縣市工農業生產及人畜用水的可靠水源。 [3] 
榆林河,又稱踏實河及石包城河。發源於祁連山脈的大雪山北坡和野馬山北坡的冰川羣,由大黑溝、白石頭溝、虎洞溝、小公岔、大公岔、’石板墩等溝溪徑流。下滲砂礫層,經約40公里,於石包城盆地以泉水露頭,彙集成榆林河,向北經水峽口、萬佛峽、蘑菇台、榆林水庫後;注入安西縣踏實盆地,徑流全部引灌及下滲至截山子,全長118公里,平均縱坡0.79%,流域面積5494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0.65億立方米。 [3] 
石油河,發源於肅北縣境內的祁連山脈的石油河堖和鴨兒河堖冰川及疏勒山雪山冰川下滲水於野馬大泉露頭泉水,彙集而成,河流以冰川融水、泉水及降雨,補給徑流。較大支流有紅窯子、南北天生圈溝等。河流由南向北流,在柏樹,窪以上為深山峽谷,滲漏較小,以下是非常厚的砂礫河牀,水量損失很大,經玉門市豆腐台水流轉向西北,在豆腐台修建紅星渠首引水供工業和城市生活用水,至赤金盆地,河水至上赤金全部引入灌溉,及下滲i至下赤金又露頭泉水,’繼續向西北流,至赤金峽以後流向轉為東北,最後流入花海盆地。下赤金以下又稱赤金河,修建了赤金峽水庫。河長約130公里,平均縱坡3.03%。流域面積3440平方公里,.年平均徑流量0.3618億立方米。河源山區有冰川15條,面積5.73平方公里,冰儲量1.724億立方米,冰川融水量0.033億立方米,融水佔河流多年平均徑流量的0.92%。 [3] 
白楊河,發源於肅南縣境內的祁連山區吊大板,冰川融水下滲,約經30公里,在紅石嘴子處出露形成白楊河。另一源為鴨兒河堖冰川融水形成鴨兒河,至紅石嘴子以下4公里注入白楊河。幹流由南向北流,‘經石門、天生橋,橫穿鐵路後引水灌溉清泉綠洲。在石門引水供石油溝油礦用水,抽水灌溉石門子農.場。在天生橋以上2公里處開引水隧洞17公里,至玉門市區供工業及城市用7水,河長約90公里,流域面積825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0.483億立方米。山區水源有冰川33條,冰川面積10.23平方公里,冰儲量2.415億立方米,冰川融水量0.06億立方米,融水佔河流多年平均徑流量的12.42%。 [3] 
阿爾金山北坡諸河。阿爾金山北坡有冰川28條,冰川面積為27.08平方公里,冰儲量12.668億立方米,冰川融水量為0.136億立方米,山前形成諸多小河,有七里溝、章溝、大龍溝,一般河長15~30公里,即河水沒入戈壁之中。 [3] 
小昌馬河,是疏勒河的一條支流,發源於大雪山北麓老虎溝12號冰川。冰雪融水滲入地下潛流約40公里,在昌馬鄉西湖村四組出露形成泉水,向東北流經玉門市昌馬鄉的西湖、南湖、水峽村,在昌馬峽口以上匯入疏勒河。年均徑流量0.49億立方米。 [10] 
安南壩河,發源於阿爾金山,流經安南壩,出山口摻入礫石戈壁中,全長15公里,年徑流量0。347億立方米。 [10] 
冥水,亦稱黑水,水源來自疏勒河。出黑崖子山口向西北經柴壩廟沿東千佛洞長山子北麓入漢冥安縣、唐瓜州境內。流經途中有兩條分支入鷹窩樹、兔葫蘆,與眾多泉津匯流於葫蘆河,向北經雙塔村、玉門關東注入疏勒河;兩條入漢草城、旱湖腦城、鷹窩樹城、羊圈灣子。在瓜州城東南開大渠兩條,一條溉農田,一條供城內軍民用水。這便形成冥安、瓜州龐大的漢、唐農耕區,也就是考古學上通稱的“文化區”。清雍正年間,準噶爾叛亂後,安置逃民於瓜州城,繼續使用冥水。後逃民回遷,瓜州城廢,冥水斷流。 [18] 

疏勒河湖泊

哈拉湖 哈拉湖
哈拉湖 哈拉湖
哈喇淖兒(哈拉湖、哈拉諾兒、敦煌西湖、榆林泉、黑海子,又稱青鹽池 [21]  ),獨利河(疏勒河)及甘泉水(黨河)之泄水湖。唐宋古籍失載,原名不詳,元、明、清名哈喇淖兒,今名黑海子。在沙州城西北90裏獨利河故道北側,東起大月牙湖以北,西至大方盤城以東,東西長約70裏,南北寬6至20裏不等。由於地勢低窪,鹼滷停聚,其水鹹苦,不堪飲用及灌溉。 [14] 

疏勒河治理開發

疏勒河水庫

雙塔水庫 雙塔水庫
雙塔堡水庫,位於疏勒河中游,安西縣城以東48公里的亂山子峽口,水庫以上流域面積34440平方公里;主要攔蓄疏勒河尾水及汛期洪水。多年平均徑流量2.97億立方米,總庫容2億立方米,其中灌溉調節庫容1.2億立方米,是一座灌溉防洪綜合利用的大(2)型水庫,二等工程,防洪標準按百年一遇洪水設計,千年一遇洪水校核,萬年一遇洪水保壩。地震烈度按6度設防。主體工程由主壩、副壩、圍堤、輸水洞、溢洪道、非常溢洪道、泄洪渠組成。1958年7月6日正式開工,1960年2月竣工。2月23日通過驗收,交付使用。本期工程完成土石方206.9萬立方米,其中石方4.9萬立方米,混凝土1347立方米,耗用水泥954噸,鋼材137噸;木材1898立方米,投入勞力487.3萬工日,國家投資663.1萬元。 [7] 
黨河水庫,位於敦煌市西南34公里處的黨河口,壩址以上流域面積1660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2.93億立方米,設計壩高56.8米,總庫容4640萬立方米,是一座灌溉、發電、防洪綜合利用的中型水庫,三等工程,防洪標準按百年一遇洪水設計,千年一遇洪水校核,地震烈度按8度設防。主體工程由主壩、副壩、圍堤、輸水發電隧洞、排沙泄洪隧洞、溢洪道及電站組成。1969年成立黨河水庫辦公室,1970年8月,進行勘測設計,當年11月提出《黨河水庫擴大初步設計》報請省革委會生產指揮部審批,同時籌備開工修建。1971年8月導流洞全部完成,10月開始主壩清基,同時開挖輸水洞;1972年完成壩基處理,開始瀝青混凝土心牆澆築和壩體回填,至1974年7月中旬完成心牆工程,主壩達到46米高度,副壩與主壩齊平。同年11月,一期工程全部掃尾,1975年元月,開始蓄水,當年發揮效益,擴大灌溉面積2萬畝,提高保灌面積3萬畝。電站引水支洞和水庫輸水洞於1974年同時建成,1975年4月完成廠房建築,9月完成兩台機組的安裝和調試,12月底輸變電工程全部完成,開始向敦煌城區供電。 [8] 
榆林河水庫,位於安西縣境內榆林河水峽口,1970年6月開工,1973年10月建成。灌溉安西縣踏實鄉、國營小宛農場踏實分廠3.7萬畝農田。水庫樞紐包括土石壩、輸水洞及溢洪道。設計最大庫容730萬立方米,防洪標準為50年一遇設計,按500年一遇校核。壩高33米,壩頂寬6.8米,壩底最大寬度155米$溢洪道全長247米,縱域為1/200,設計最大泄洪量460立方米/秒。1999年改建後輸水洞全長170米,新建長20米的跨河公路橋、永久性管理房300平方米、架設輸電、通訊線路,建生活用水池1座。完成工程量15.76萬立方米,其中土石方14.1萬立方米、棍泥土1.24萬立方米、幹砌石0.19萬立方米、漿砌石0.23萬立方米。完成投資1528.03萬元,其中國家投資1510萬元、自籌18.03萬元。 [11] 
赤金峽水庫,位於玉門市赤金鎮境內石油河中游的赤金峽峽谷中。始建於1958年3月,是一座以灌溉水為主,兼顧防洪、發電的中型水庫。水庫樞紐由攔間大壩、溢洪道、排砂泄洪洞組成。總庫容3878萬立方米,大壩壩頂高程1571.6米,壩高34.6米,頂長264.8米,頂寬5.0米。設計防洪標準為百年一遇,校核標準為千年一遇。水庫經過多次加固和擴建。1959年9月開工建設,蓄水能力為460萬立方米。1962年,將大壩加高至19.9米,蓄水能力為800萬立方米。1966年5月,將大壩高加高至28.5米,有放庫容達到1780萬立方米。1974年,對原單孔溢洪道改建為三孔開敞式溢供道,防洪設計標準提高到50年一遇、校核標準為500年一遇。1985年9月擴建,1989年10月~1994年9月,採用斜牆形式,將大壩整體加高6.1米,防洪標準提高到百年一遇。1998年,對左壩肩透水基岩進行帷幕灌漿處理。2001年5月至2002年6月,進行了除險加固,對大壩前壩坡、溢洪道、上壩公路加固,進行了河道治理,年供水能力提高到9428萬立方米。赤金峽水庫經多方融資1000餘萬元,修建了融水上漂流、休閒度假於一體的水利風景區,2005年被國家水利部命名為“全國第四批水利風景區”,並被評定為國家“AAA”級旅遊風景區。 [12] 
昌馬水庫 昌馬水庫
昌馬水庫,位於玉門市境內疏勒河昌馬峽進口下游1.36公里處,距蘭新鐵路玉門鎮車站54公里。設計壩高54.8米,壩頂高程2004.8米,壩頂長365米,壩頂寬9米,總庫容1.94億立方米,正常蓄水位高程2000.8米,屬大(II)型水庫。設計防洪標準為百年一遇洪水,校核標準為2000年一遇洪水,概算技資4.45億元人民幣。樞紐由壤土心牆砂礫石壩、排砂泄洪洞、溢洪道、引水發電系統及電站廠房組成。1996年5月,昌馬庫區路、電、通訊“三通”工程開工。1997年9月30日主體工程開工,2000年9月17日大壩實現截流,2001年10月大壩主體工程建成,2001年12月17日水庫下閘蓄水,開始試運行。2005年9月,水庫蓄水水位達到2000.96米高程,蓄水量達1.82億立方米。 [12] 

疏勒河水電

疏勒河干流水能資源發電可裝機容量達43萬千瓦,至2006然後已開發11萬千瓦時。至2006年,由甘肅省疏管局、嘉峪關電業局等多家單位多渠道融資,在昌馬水庫、雙塔水庫、赤金峽水庫壩後和43公里的昌馬總乾渠、昌馬西乾渠上建成水電站18座,總投資5.49億元,裝機容量11萬千瓦,設計年平均發電量3.84億千瓦時.修建容量8萬千伏安的聯合變電所一座,35千伏輸電線路125公里. [13] 
黨河水庫電站,位於主壩下游左側,由引水支洞、廠房、尾水渠、升壓站及輸變電工程組成。設計水頭45米,裝機3台,總容量3750千瓦,單機流量3.65秒立方米,引水流量11秒立方米,以灌溉為主,灌溉期利用灌溉水發電,冬季,限用庫水1500萬立方米發電,設計年發電6640小時,年發電量1000萬至1600萬千瓦時。 [8] 
昌馬水庫電站,總裝機1.425萬千瓦,年發電量6009萬千瓦時。2002年11月6日,昌馬水庫電站首台機組發電,2003年9月8日,3台機組全部併網發電。 [12] 
赤金峽水庫電站。2003年,在壩後新建1座裝機1900千瓦的小型水電站,年發電能力700萬千瓦時。 [12] 

疏勒河灌區

疏勒河灌區 疏勒河灌區
疏勒河古稱南籍端水。據《資治通鑑·漢紀》載:,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乃分武威、酒泉地,置張掖、敦煌郡,徙民實之。又據《漢書·地理志》載:敦煌郡有冥安縣(今安西東),南籍端水,出南羌中,西北入其澤。溉民田。説明漢朝初期即開始農田灌溉。此後據《甘肅新通志》載:清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安西兵備道王全臣查勘灌區水源,先後整修三道皇渠,(以安西動用國幣開渠故名皇渠)引水灌田。民國15年(公元1926年)安西縣知事李芹友重整分水制度,以保證安西縣農田灌溉。到解放初期,仍沿用舊式渠道,灌溉農田,其引水口有三處,即小宛渠引水口,龍口上壩和龍口下壩。灌溉安西縣環城、瓜州、南岔、西湖四鄉耕地5.65萬畝。新中國成立後,黨和政府非常重視農業生產和水利建設,1960年2月建成雙塔堡水庫,以後經過加固改建,成為我省大型灌溉調節水庫。 [6] 
疏勒河流域灌區位於河西走廊西端,灌區開發歷史悠久,曾澆灌出了古絲綢之路上的歷史名城——敦煌,但畢竟地處西陲,人煙稀少,到1980年代中期,全流域人口密度僅為每平方公里2人。已發展灌溉面積106萬畝,人均佔有水地4.6畝,是全河西乃至全省人均佔有水地面積最多的灌溉區。資源開發利用程度相對黑河及石羊河兩大水系而言為最低,水量浪費嚴重,灌溉毛定額平均每畝都在千立方米以上,大水漫灌的後果又引起了土壤鹽漬化現象。主要灌區有昌馬河灌區、雙塔水庫灌區、黨河水庫灌區。 [4] 
昌馬河灌區,是50年代興建的一項大型自流灌溉工程,處於河西走廊西部。疏勒河中游沖積扇區域;東與花海灌區相通,西和安西榆林河沖積扇相接,南臨祁連山北麓昌馬戈壁,北至馬鬃山南麓;海拔自昌馬大壩1888米至亂山子為1278米,地勢由南東向北西傾斜,唯青山子至四墩門則由南西向北傾斜(東干渠)。灌區氣候乾旱多風,多年平均降水量56.6毫米,蒸發量達3033毫米,年內平均8級以上大風78天,日照3280小時,年平均温度7~8℃,無霜期平均134~157天。乾旱、乾熱風、風災和霜凍是本灌區的主要自然災害,灌區控制面積3330平方公里,轄玉門市的玉門鎮、下西號、黃閘灣、柳河鄉,安西縣的三道溝、河東、布隆吉和腰泉子移民鄉,甘肅省農墾局酒泉分局的黃花、飲馬、七道溝、農墾建築公司農場以及機關單位和鐵路農林牧場等灌溉單位,灌溉面積41.52萬畝,總人口7.78萬人,其中農業人口6.41萬人。主要農作物有春小麥、玉米、蠶豆、胡麻及瓜果蔬菜等。 [5] 
灌區水源為疏勒河,發源於肅北疏勒南山以東疏勒堖,經花兒地出祁連山到玉門市昌馬鄉一帶稱昌馬河,又納小昌馬河從鷹嘴山水峽口流出。以上河道流程約338公里,通過昌馬峽的多年平均徑流9.94億立方米,7、8兩月,來水量佔全年總量的45%。昌馬河灌區多年平均用水3億立方米,每年向花海灌區調水0.38億立方米,工業用水0.5億立方米,因無調蓄工程,其餘水量下流雙塔灌區,或滲入昌馬戈壁,一部分在下游溢出地面形成泉水。 [5] 
昌馬河灌區居古代“絲綢之路’’要衝,漢時即置玉門郡並開始引水灌田,到清代康熙後期就形成以玉門鎮和三道溝為中心的東西兩大片塞上綠洲。據記載,清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在昌馬河出山口7公里睡佛洞前修築提水壩(即今昌馬大壩),並開挖上、下東渠、西邊渠、西渠、墾場河、柳河、三道溝渠、四道溝渠、,東湖渠.皇渠等20餘條較大渠道,到1949年,灌溉面積已有19.95萬畝。但早期渠道工程均十分簡陋,攔水壩用柴茨、梢捆、石籠一類物料堆成;渠道依地勢開挖,深坑大灣,多口平行,渠系紊亂,從昌馬大壩到玉門鎮40多公里河道,水的利用率僅為17%左右。隨着灌溉面積不斷擴大,工程條件又差,安西、玉門兩縣、市的用水矛盾日漸突出,水利糾紛隨之加劇。清雍正七年和十一年(公元1729和1733年)曾兩次對灌區河水和泉水的分配確定了具體辦法,規定河水在昌馬大壩,玉門六分;安西四分;在柴壩廟,玉門四分,安西六分;以及泉水在皇渠十道口岸的分水比例和時間,這些分水規定一直沿用到1958年。新中國成立後,1根據水土資源條件和國家對勞動改造安置的需要,西北軍政委員會水利部和甘肅省人民政府把昌馬河灌區列為疏勒河流域總體規劃。的重點,並按分期實施的程序進行開發建設。首先於1958年建成以渠首引水樞紐、總乾渠、北乾渠、東干渠:西千渠(臨時性的)為主體的昌馬河灌溉工程。隨後30多年中又對原建骨幹工程不斷進行改建,擴建,以及田間工程全面規劃配套,使灌區形成了較完整的灌溉渠系;同時通過不斷完善和加強管理工作,在1964年實現了跨縣灌區的統一管理。
昌馬灌區工程從興修、改建、擴建以及渠系配套,共耗資4174.3萬元,其中國家投資3919.3萬元,水費和羣眾自籌255.0萬元,灌區羣眾投勞力2214.9萬工日,完成總工程量1200萬立方米j灌溉面積發展到41.52萬畝,效果顯著。 [5] 
雙塔堡水庫灌區,位於疏勒河流域下游的安西縣境內,東起亂山子(雙塔堡水庫),與昌馬灌區相連,西至西湖南梁,南依截山子北麓,北靠馬鬃山南戈壁邊緣,‘東西長120公里,南北寬21公里,總面積達2520平方公里。灌區地貌大體為東、南、北三面高,中部和西部偏低;東窄西寬的狹長沖積平原,海拔高程在1060~1300米之間。灌區內轄環城、瓜州、南岔、西湖四鄉和甘肅農墾局酒泉分局的小宛農場及敦煌農場的西湖分場,還有安西縣林場、園藝場等單位,總人口3.6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6萬人。灌溉面積18.9萬畝,其中有林草地4.6萬畝。
主要農作物有春小麥、玉米、胡麻、棉花和瓜菜等。灌區範圍內土資源豐富,有宜農荒地41.2萬畝,宜林荒地4萬畝,宜牧荒地73.8萬畝。
本灌區屬大陸半沙漠性氣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熱,降水少,蒸發大,日照長,乾旱多風,素有。世界風庫一之稱。多年平均氣温8.8。C,最高氣温45.1℃,最低氣温一29.3。C,年平均降水量45.6毫米,年蒸發量高達3141.6毫米;年日照平均3200小時左右。灌區內多東風,年均風速3.7米/秒,八級以上大風年均71天,最多年份達105天,尤其在6月中旬到7月下旬的乾熱風,持續日數最長可達9天,對農業生產危害很大,霜凍和大風是本灌區的主要自然災害。
本灌區屬疏勒河流域,其主要灌溉水源是疏勒河經昌馬灌區引用後進入雙塔水庫的尾水,據水庫上游潘家莊水文站記載,多年平均年入庫徑流量為2.97億立方米,其中河水佔57%,泉水佔43%。由於上游昌馬灌區耕地面積逐年擴大,用水增加,渠系利用率逐步提高,地下水補給量減少,進入雙塔堡水庫的水量處於下降趨勢,多年平均的年徑流量50年代為3.3億立方米,60年代為2.8億立方米,70年代為2.51億立方米。灌區內地下水比較豐富,埋深由東向西隨地形變化而異。
新中國成立後,黨和政府非常重視農業生產和水利建設,1960年2月建成雙塔堡水庫,以後經過加固改建,成為我省大型灌溉調節水庫,壩高26.8米,總庫容2億立方米。近期發展灌溉面積30萬畝,遠景發展灌溉面積46萬畝。水庫建成後又陸續建成總乾渠和南北乾渠各一條,全長81.2公里,已全部襯砌;支渠29條,全長132.4公里,已襯砌95公里;斗渠170條,全長251公里,已襯砌126公里;。合計干支斗渠全長464.7公里,襯砌302.3公里,佔渠道全。長的65%。建成條田17.9萬畝,截止1990年底,灌溉面積達到18.9萬畝。實際灌溉面積達到20.6萬畝。
[7] 
黨河水庫灌區,位於河西走廊最西端的敦煌市。南靠鳴沙山,北臨疏勒河古道,西連西戈壁,西南與南湖灌區相望,東接東戈壁,東南與三危山為鄰。南北長40公里,東西寬22公里,控制面積880平方公里,轄孟家橋、七里鎮、肅州、楊家橋、三危、五墩、郭家堡、呂家堡、轉渠口、黃渠等10鄉鎮和省農墾局酒泉分局黃墩農場,青海石油管理局東風農場,敦煌市良種場、園藝場、林業站等單位,耕於面積達32萬畝,主要農作物有小麥、玉米、糜谷、豆類,經濟作物有棉花、瓜菜、水果等。
灌區深居內陸,地勢南高北低,海拔高程自1375米至1200米之間,四周為沙漠戈壁,屬大陸性沙漠氣候特乾旱區。多年平均降水量44.7毫米,蒸發量達2409毫米;多年平均氣温9.4。C,最高44.1℃,最低一28℃,年日照3240小時,無霜期149天。
灌區水源主要依賴黨河徑流,黨河屬疏勒河水系,發源於祁連山西部黨河南山冰川羣,經肅北蒙古族自治縣,由五閣廟入敦煌縣境,於土窯墩匯入疏勒河,向西注入哈拉湖,全長390公里。據沙棗園水文站實測資料,多年平均徑流量2.93億立方米。
除黨河外,灌區內有山前河溝兩處:東水溝位於三危山東端,年徑流量150萬立方米,灌溉五墩鄉疙瘩井耕地500多畝。西水溝(即千佛洞溝)位於三危山西端,年徑流量410萬立方米,除千佛洞旅遊區附近800畝園林灌溉和生活用水外,全部滲入戈壁,以地下水形式補給下游灌區。灌區歷史悠久。據《史記·夏本紀》載:大禹導九川。其中導弱水至於合黎,餘波入於流沙。導黑水至於三危。按:黑水可能是現代的疏勒河或黨河。
4000多年前,這裏已有大禹治水的傳説。又據《資治通鑑·漢紀》載: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分武威、酒泉地置張掖、敦煌郡,徙民實之。建成了最早的水利工程馬圈口堰,引黨河水,灌溉農田。清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改敦煌為沙州衞,招甘肅各地無業遊民2400户,移居敦煌,開墾屯種,至乾隆中期,全縣已形成通裕、普利、慶裕、上永豐、下永豐、大有、窯溝、新伏羌、舊伏羌、莊浪等10大渠系,灌溉面積近lo萬多畝。民國時期,水利發展緩慢。1949年灌溉面積為13.4萬畝。
新中國成立後,黨和政府非常重視農業生產的發展,領導灌區人民大興水利,建成中型水庫1座。同時進行渠道改建和田間配套工程。40年來,先後建成干支鬥各級渠道1060條,全長1271公里。其中高標準襯砌渠道175條,,長405公里。截止1990年,灌溉面積達30多萬畝,農業生產全面發展,羣眾生活顯著提高。 [8] 

疏勒河流域概況

疏勒河的流域面積,《甘肅省志·自然地理志》稱12.4萬平方公里, [9]  [21]  《酒泉市志》稱10.19萬平方公里 [10]  ,《甘肅省志·水利志》稱10.1884萬平方公里, [3]  《玉門市志》稱3.9497萬平方公里。 [19]  《敦煌市志》稱2.0197萬平方公里。 [15]  還有資料稱4.13萬平方公里,上中下游流域面積分別為1.33萬平方公里、1.2萬平方公里、1.6萬平方公里。 [21] 
疏勒河上游穿行於祁連山地之中,海拔高度從4787米(源頭)逐漸下降到1870米(昌馬峽口),冰川廣佈、植被良好,年降水量50~400毫米,是疏勒河徑流的主要產生區。 [21] 
疏勒河中下游地區處於河西走廊西部,地勢較平且乾旱少雨,平均年降水量不足50毫米,平均年蒸發量則高達1860毫米,因此疏勒河徑流佔到本區水資源構成的90%左右。疏勒河在昌馬峽口的常年出山徑流約為10.14億立方米,其中有56.3%~76.3%滲入洪積沖積扇礫石地面以下形成潛水,潛水流至地勢較低的扇緣後形成泉水,泉水又重新轉化為地表徑流。 [21] 
從清代以來,玉門鎮與布隆吉之間的扇緣地區,從東到西依次排列有從“頭道溝”直至“十道溝”的十條泉水河(其實不止此數),疏勒河干流爆發洪水時這些河道還有分洪作用。因此,地下水與地表徑流的多次轉化是疏勒河中下游地區重要的水文現象。地形方面,疏勒河中游地區主要為廣闊的衝擊洪積扇平原,又稱玉門——踏實盆地,盆地內地勢由南向東、北、西三面傾斜,其北部邊界為北山山地(又稱馬鬃山山地)及其山前沖積平原(地勢北高南低),西北部邊界則為狹長的北截山山地(又稱截山子,敦煌三危山、鳴沙山即為其西段)。 [21] 
北山山地與北截山山地因經歷漫長的剝蝕作用,相對高度一般在200米以下。疏勒河出山徑流在玉門——踏實盆地有三個出口:與花海盆地相連的玉門東北部窪地(下簡稱東北窪地,清代為布魯湖)、亂山子峽谷(雙塔堡水庫壩址所在)以及蘆草溝口。其中亂山子峽谷與蘆草溝口皆系地質時期河道切穿北截山山地而形成。亂山子峽谷以西、蘆草溝口以北便為廣闊的疏勒河下游沖積平原,終端湖哈拉湖海拔1040米,向西則為黨河谷地(亦稱疏勒河下游谷地)。黨河谷地係指哈拉湖以西介於北山及南部阿爾金山的東西向谷地,其西端隔三隴沙(庫姆塔格沙漠北部)與新疆羅布泊盆地東部的阿齊克谷地相接。 [21] 
甘肅疏勒河流域位於河西走廊西段,東以嘉峪關為界,西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毗鄰,南起祁連山與青海省相鄰,北與內蒙古自治區接壤,流域面積17萬平方公里。疏勒河流域分為北部疏勒河水系和南部蘇幹湖水系兩部分,流域面積分別為14.89萬平方公里和2.11萬平方公里。疏勒河水系自東向西由白楊河、石油河、疏勒河干流、榆林河、黨河、敦煌南湖4條泉水溝、安南壩河等組成。其中石油河向東流入玉門花海盆地的幹海子,其他支流均發源於祁連山區,匯流井入疏勒河干流,形成了疏勒河內陸水系。流域內分佈着高山峽谷、戈壁荒漠、綠洲草場、風蝕荒地。疏勒河流域年平均氣植7~9℃,年平均降水量50毫米,年蒸發量為3033~3246毫米,是典型的內陸乾旱性氣候。
疏勒”蒙古話為“水豐草美”之意。疏勒網中下游為絲綢之路古道,是古老的農業灌溉區,早在西漢時期就已開荒墾殖,引水灌溉。經過漢、唐、元、明、清歷代開發,農業灌溉體系初具規模,1949年農業灌概面職達1.79萬公頃(26.85萬畝)。 [20] 
2017年12月17日,疏勒河榮獲2017年度“最美家鄉河”榜單。 [2] 
參考資料
  • 1.    中國水利百科全書第二版編輯委員會.中國水利百科全書.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6
  • 2.    點贊!甘肅疏勒河上榜全國首屆“最美家鄉河”  .甘肅日報[引用日期2017-12-19]
  • 3.    甘肅省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甘肅省志》第二十三卷《甘肅省志·水利志》:甘肅文化出版社,1998:33-35
  • 4.    甘肅省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甘肅省志》第二十三卷《甘肅省志·水利志》:甘肅文化出版社,1998:71
  • 5.    甘肅省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甘肅省志》第二十三卷《甘肅省志·水利志》:甘肅文化出版社,1998:71-80
  • 6.    甘肅省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甘肅省志》第二十三卷《甘肅省志·水利志》:甘肅文化出版社,1998:86
  • 7.    甘肅省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甘肅省志》第二十三卷《甘肅省志·水利志》:甘肅文化出版社,1998:86-90
  • 8.    甘肅省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甘肅省志》第二十三卷《甘肅省志·水利志》:甘肅文化出版社,1998:95-110
  • 9.    甘肅省地方史志編委員會.甘肅省志·自然地理志(事物發端-2010):甘肅文化出版社,2018:302-303
  • 10.    《酒泉市志》編篡工作委員會.《酒泉市志》2007.:方誌出版社,2007:172
  • 11.    《酒泉市志》編篡工作委員會.《酒泉市志》2007.:方誌出版社,2007:932
  • 12.    《酒泉市志》編篡工作委員會.《酒泉市志》2007.:方誌出版社,2007:1017-1018
  • 13.    《酒泉市志》編篡工作委員會.《酒泉市志》2007.:方誌出版社,2007:1020
  • 14.    敦煌市地方誌編篡委員會.敦煌市志/.:中華書局,,2016:460
  • 15.    敦煌市地方誌編篡委員會.敦煌市志/.:中華書局,,2016:488
  • 16.    敦煌市地方誌編篡委員會.敦煌市志/.:中華書局,,2016:181
  • 17.    敦煌市地方誌編篡委員會.敦煌市志/.:中華書局,,2016:457
  • 18.    安 西 縣 志.安西縣誌編纂委員會.:知識出版社出版,1992:89-91
  • 19.    玉門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玉門市志1991.:新華出版社,1991:106-107
  • 20.    《酒泉市志》編篡工作委員會.《酒泉市志》2007.:方誌出版社,2007:1015
  • 21.    歷史時期疏勒河水系變遷及相關問題研究  .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引用日期2023-01-17]
  • 22.    肅北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肅北縣誌1985:甘肅人民出版社,2014:47-49
  • 23.    天峻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 .天峻縣誌. 甘肅文化出版社 .1995:80-81
  • 24.    甘肅省總河長及省級河湖長調整名錄  .每日甘肅網.2023-04-12[引用日期2023-04-12]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