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當局者迷

(漢語成語)

鎖定
當局者迷(拼音:dāng jú zhě mí)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於後晉·劉昫舊唐書·元行衝傳》。 [1] 
當局者迷指下棋的人迷惑不清,比喻當事人對利害得失考慮的太多,看問題反而糊塗。含貶義;在句中一般作分句。 [2] 
中文名
當局者迷
拼    音
dāng jú zhě mi
近義詞
昏聵無能渾然無知
反義詞
旁觀者清
出    處
《舊唐書·元行衝傳》
注音字母
ㄉㄤ ㄐㄨˊ ㄓㄜˇ ㄇㄧˊ
語法結構
主謂式
語法屬性
作分句

當局者迷成語出處

後晉·劉昫舊唐書·元行衝傳》:“當局稱迷,傍觀見審,累朝銓定,故是周詳,何所為疑,不為申列?” [1]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當局者迷”。 [1] 

當局者迷成語故事

唐朝的元澹,字行衝,是一個很有學問的人。他曾撰寫《魏典》三十篇,受到當時學者的推崇。 [2] 
有一次,大臣魏光上書唐玄宗,要求把唐初名相魏徵整理修訂過的《類禮》(即《禮記》)列為經書,也就是作為儒家的經典著作。玄宗當即同意,並命元澹等仔細校閲一下,再加上註解,以便行用。 [2] 
元澹就和國子博士範行恭、四門助教施敬本等一起整理,編成五十篇,加上註解後呈送唐玄宗。不料,右丞相張説對此提出不同看法。他説,如今的《禮記》是西漢戴聖編撰過的本子,使用到如今近千年。更何況,東漢的鄭玄也已加了註解,已經成為經書。如今要用魏徵的新本子,還加上註解,恐怕不妥當。玄宗覺得他説得也有道理,便改變了主意。但是元澹對這樣的做法很不滿,就寫了一篇文章表明自己的觀點,並進行辯解,文章的題目叫《釋疑》,用的是客人和主人對話的形式。先是客人提出問題:《禮記》這部經典,西漢戴聖編撰、東漢鄭玄加了注的本子,和魏徵加工整理的本子,究竟哪個好? [2] 
主人回答説:戴聖編撰的《禮記》本子行用於漢末,以後經過許多人修訂、註釋,這當中互相矛盾的地方不少,魏徵正是嫌它冗長繁雜,所以重加整理,去粗取精。誰想到那些死守章句、墨守成規的人竟會反對! [2] 
客人聽後點點頭,説:“當局稱迷,傍觀見審。”就是説好比下棋一樣,下的人倒看不清楚,而旁觀者卻看得很清楚。後來,人們從此故事中引申出“當局者迷”的成語。“當局者迷”常和“旁觀者清”連在一起使用。 [2] 

當局者迷成語寓意

元澹的意見無疑是正確的。故事告訴人們,做事要多聽聽旁人的意見,不要“當局者迷”,總以為自己是正確的。有道是“不知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生活中常常會碰到看不開的事情,或者是難題,其實,很多時候困擾人們的並非問題本身,而是人們自身的執念把自己逼進死衚衕。不妨先冷靜下來,換個角度去思考,或者想象這件事情如果發生在別人身上你會怎麼做,實在不行索性請個“旁觀者”幫你出謀劃策,看到本質的原因,進而走出困境。 [2] 

當局者迷成語用法

  • 成文用法
“當局者迷”指下棋的人迷惑不清,比喻當事人對利害得失考慮的太多,看問題反而糊塗。 [2] 
含貶義;在句中一般作分句。 [2] 
  • 運用示例
宋·辛棄疾《戀繡衾·無題》:“我自是笑別人底,卻元來當局者迷。” [3] 
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孟東野賈浪仙》:“當局者迷,同人情之通患。” [3]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我們打破了這個關子,是知道他是假的;至於那當局者迷一流,他卻偏要信是真的。” [3] 

當局者迷成語辨析

當局者迷—渾然無知
“當局者迷”與“渾然無知”意義相近,皆有指人非常糊塗的意思;區別在於“當局者迷”側重的是當事人不清楚狀況;“渾然無知”則是側重於當事人或者聽説過該事件的人更加糊塗。 [3] 
參考資料
  • 1.    蔡向陽,孫棟,艾家凱主編. 漢語成語分類:大辭典[M]. 武漢:湖北辭書出版社, 2008.05:850
  • 2.    水中魚,袁鈺編著. 中華成語故事大全集 超值金版[M]. 北京:企業管理出版社, 2010.09:145
  • 3.    王俊編著. 讀成語·識天下 走進中國傳統文化 生活篇 1[M]. 北京:開明出版社, 2015.09: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