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異澱粉酶

鎖定
只水解糖原或支鏈澱粉分枝點的-1,6糖苷鏈,切下整個側枝,形成長短不一的直鏈澱粉。異澱粉酶對底物的作用特點,可以從其對糯米澱粉作用後產物的特性得到證實。當異澱粉酶作用於糯米澱粉時,隨着解支作用的進行,碘色反應由紅變藍,還原力增加,在丁醇中發生沉澱,澱粉溶液變為易於老化,出現了直鏈澱粉的特徵。異澱粉酶與其他澱粉酶配合使用時,一個引人注目的現象是,可使澱粉糖化完全。
中文名
異澱粉酶
外文名
isoamylase
應    用
主要用於麪包生產中的麪糰改良
分    類
α-澱粉酶,β-澱粉酶
物理性質
淡黃色非晶形粉末或半透明的鱗片

目錄

異澱粉酶簡介

異澱粉酶的性質在澱粉酶分類中,通常將異澱粉酶排在最後,它是澱粉酶類家族中的一名新成員.

異澱粉酶原理

其實早在1940年由酵母抽提物中即發現了異澱粉酶,但對異澱粉酶的酶學特性認識卻經歷了一段不算太短的時間.\表澱粉酶分類常用名作用的鍵主要生成物來輯0一澱粉酶1.4葡萄糖動物(睡液.胰臟)期精細曹,黴菌麥芽糖植糟(麥芽)澱粉酶1.4麥芽糖大豆.山芋,鯝膏糖化蘸1.41.6葡萄糖動物.黴曹.細曹.羣母異捷粉辭.6直鏈期精植絢蜘曹羣母當時.對如下現象的結論顯然是錯誤的.該酶與糯米澱粉液作用.能引起混濁.並於數日後發生白色沉澱,如以碘反應運漸變為藍色.這種碘反應的變化與用酸和澱粉酶等分解澱粉時的變化恰好相反,因而當時誤認為該酶有合成澱粉作用,而將其命名為澱粉合成酶.後來.隨着澱粉化學的進展,對澱粉酶有了更深入的瞭解.認識到上述碘反應顏色的變化是與支鏈澱粉和直鏈澱粉的性能有關,所謂澱粉合成酶實際上是切斷'6糖苷鍵的酶.放將該酶重新命名為異澱粉酶.異澱粉酶.廣泛存在於自然界.在植物中.如大米,蠶豆,馬鈴薯,麥芽和甜玉米等均發現有異澱粉酶的存在.在高等動物的肝臟,肌肉中亦有類似於異澱粉酶的分解Ⅱ一1,6糖苷鍵的酶存在.微生物中能夠產生異澱粉酶的菌種很多.除最初以酵母中發現異澱粉酶外,後來發現,不少細菌和某些放線菌均能產生異澱粉酶.而且還了解到,不同來源的異澱粉酶對於底物作用的專一性有所不同.

異澱粉酶應用

主要表現在對於各種支鏈多聚糖以及茁黴多糖的分解能力上。到 20 世紀 70 年代 ,異澱粉酶的應用已擴展到澱粉糖漿、啤酒和酒精生產等多個澱粉深加工領域,並逐步從實驗室階段走向工業化規模。在澱粉加工中 ,異澱粉酶和糖化酶協同作用時,可以加速糖化過程,提高糖化率;和β -澱粉酶聯合作用時,則可以大大提高麥芽糖得率,因此是一種需求量很大的支鏈澱粉酶.目前除了較成功地應用於高葡萄糖漿 、高麥芽糖漿、低聚寡糖和啤酒生產,在醫藥領域亦有應用 [1] 
參考資料
  • 1.    李勃, 王弋博, 張雙強,等. 異澱粉酶性質研究[J]. 西北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4, 25(1):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