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畦畔莎草

鎖定
畦畔莎草(Cyperus haspan L.)是莎草科莎草屬植物,多年生草本,根狀莖短縮,或有時為一年生草本,具許多鬚根。稈叢生或散生,稍細弱。葉短於稈,寬2-3毫米,或有時僅剩葉鞘而無葉片。苞片2枚,葉狀,常較花序短,罕長於花序。小堅果寬倒卵形,三稜形,長約為麟片的1/3,淡黃色,具疣狀小突起。花果期很長,隨地區而改變。 [1] 
多生長於水田或淺水塘等多水的地方,山坡上亦能見到。 [1] 
該種植物温暖地區可露地栽種,用以裝點池邊湖畔,寒冷地區可盆栽觀賞,作為美化窗前、陽台的良好材料。 [2] 
(概述圖參考來源: [3] 
中文名
畦畔莎草
拉丁學名
Cyperus haspan L. [5] 
別    名
埃及莎草、埃及紅莎草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禾本目
莎草科
莎草屬
畦畔莎草
命名者及年代
L.,1753

畦畔莎草形態特徵

畦畔莎草
畦畔莎草(8張)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短縮,或有時為一年生草本,具許多鬚根。稈叢生或散生,稍細弱,高2-100釐米,扁三稜形,平滑。葉短於稈,寬2-3毫米,或有時僅剩葉鞘而無葉片。 [6] 
苞片2枚,葉狀,常較花序短,罕長於花序;長側枝聚繖花序復出或簡單,少數為多次復出,具多數細長鬆散的第一次輻射枝,輻射枝最長達17釐米;小穗通常3-6個呈指狀排列,少數可多至14個,線形或線狀披針形,長2-12毫米,寬1-1.5毫來,具6-24朵花;小穗軸無翅。鱗片密復瓦狀排列,膜質,長圓狀卵形,長約1.5毫米,頂端具短尖,背面稍呈龍骨狀突起,綠色,兩側紫紅色或蒼白色,具三條脈;雄蕊3-1枚,花葯線狀長圓形,頂端具白色剛毛狀附屬物;花柱中等長,柱頭3。小堅果寬倒卵形,三稜形,長約為麟片的1/3,淡黃色,具疣狀小突起。花果期很長,隨地區而改變。 [1] 

畦畔莎草生長環境

多生長於水田或淺水塘等多水的地方,山坡上亦能見到。 [1]  喜水濕之地,喜日光充足的環境,亦耐半陰;其喜温暖,怕寒冷,在16-28℃的温度範圍內生長良好,越冬温度不宜低於10℃。 [2] 

畦畔莎草分佈範圍

分佈於中國、朝鮮、日本、越南、印度、馬來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以及非洲;在中國分佈於浙江(樂清、永嘉、蒼南、泰順)、福建、台灣、廣西、廣東、雲南、四川各省區,在雲南分佈於勐海(勐遮)、景洪、屏邊、河口、瀾滄等南部地區。 [1]  [4]  [7] 

畦畔莎草繁殖方法

該種植物以分株法繁殖為主,多在每年3-5月進行。亦可採用播種、扦插等方法進行育苗。 [2] 
畦畔莎草 畦畔莎草

畦畔莎草栽培技術

地栽:宜選用富含腐殖質的黏質壤土。盆養可使用由腐葉、河泥、園土所配成的混合基質,它們的比例按體積計依次為0.5:1.5:2。畦畔莎草種苗多在春季進行定植。應選擇地勢平坦,避開風口的濱水之地。可按直徑約為30釐米、深度約為30釐米挖穴。如果土質不佳,需客土,並在穴中施用少量磷礦粉作為基肥。然後保持適當間距進行種植,通常每穴放入成形小苗1株。先將其扶正,然後覆土壓實即可。 [2] 
盆栽:畦畔莎草種苗多在春季進行定植,最好提前3天給它們追肥一次。可以使用無排水孔的中型花盆作為容器。在操作時先墊好適量盆土,無需施用基肥,然後放入種苗,再填土略加按實,並留出至少5釐米的沿口。隨後往花盆中灌水,通常無須遮蔭,即可以讓植株接受日光照射。 [2] 
管理:在栽培過程中不宜使其缺水,它對水質要求不嚴,在硬度較低的微酸性至微鹼性淡水中生長良好。其對肥料需求量較多,生長旺盛階段可每週追肥次。畦畔莎草每天可接受3-4小時的直射日光,這樣才能保證植株正常生長。在栽培過程中,可將被風吹折的葉片剪去,以免影響觀賞效果。在良好的管理條件下,畦畔莎草不易患病,亦較少受到有害動物的侵襲。該種植物為多年生,其根系發達,不易老化。地裁者最佳觀賞時段自成形後可達3年。盆栽者的最佳觀賞時段自成形後每年僅為數月,在不更新植株的情況下連續栽種不宜超過2年,否則其生長會受到影響。應該每年分株育苗,進行更新,這樣才能保證畦畔莎草有良好的長勢。 [2] 

畦畔莎草主要價值

該種植物温暖地區可露地栽種,用以裝點池邊湖畔,寒冷地區可盆栽觀賞,作為美化窗前、陽台的良好材料。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