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留礦採礦法

鎖定
將礦塊分成礦房和礦柱。礦房回採自下而上分層進行,用淺眼崩礦,每次崩下礦石放出三分之一,其餘暫存礦房中作為繼續上採工作平台,待礦房採完後進行最終放礦和礦柱回採的鈾礦開採方法。
中文名
留礦採礦法
外文名
shrinkage stoping
對    象
急傾斜薄和極薄金、鎢礦牀
方    法
每隔4~5m掘聯絡道與礦房連通
特    點
本法結構簡單,採準工作量小

目錄

留礦採礦法簡介

適於開採礦石圍巖均穩固、急傾極薄鈾礦體。由於留礦法採場生產能力大、採礦成本低,在鈾礦山採用較早,但由於暫存礦石量多、堆放時間長,礦石暴露面積大,在單位時間內析出的氡氣、氡子體濃度比其他採礦方法都高,因此推廣面不大。近年來將採場上行風改為下行風流,使進入新鮮空氣不致被氡、氡子體污染,改善了作業條件,推廣的比例又逐漸增加。
中國廣泛用於開採急傾斜薄和極薄金、鎢礦牀。將礦塊劃分礦房和礦柱,在礦柱中掘進天井,從天井下部向上每隔4~5m掘聯絡道與礦房連通,供通風、行人、運料之用(見天井掘進)。在礦房下部開掘放礦漏斗。自漏斗水平開始拉底,形成回採工作面。
開採薄礦脈時,常用橫撐支柱或框式支架架設天井、平巷及底部放礦結構,不留底柱和間柱。礦房自下而上用淺眼分層落礦。每次落礦後通過底部放礦漏斗口放出約1/3的崩落礦量,稱部分放礦。其餘暫留礦房內,使礦石堆表面與工作面之間保持高2m左右的工作空間。部分放礦後,平整礦石堆表面,繼續落礦,直至礦房回採完畢,然後將暫留礦石全部放出,稱最終放礦或大量放礦。
回採礦房過程中,暫留的礦石經常移動,因此對圍巖只起部分支撐作用。圍巖容易片落時,將增大礦石貧化。減小礦房尺寸,用錨杆加固頂板或用支架支撐圍巖,可減少片落。

留礦採礦法回採流程

回採包括鑿巖爆破、佈局放礦、平場、處理松石和破碎大塊,在採用順路天井的採場中,還包括架設順路天井。鑿巖常用01-45、YSP-45型等上向鑿岩機打上向炮孔,孔深1.5~1.8m,也有用YT-25等氣腿子鑿岩機打水平或微傾斜炮孔的,孔深2~3m。爆破主要採用硝銨、銨油、銨松蠟等安全炸藥,用火雷管或導爆管等非電起爆。每次崩下的礦石,放出35~40%,使回採作業空間保持2m高度。平場和處理松石還是手工勞動,工人體力消耗很大。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