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男子去長衫,女子去裙子

鎖定
男子去長衫,女子去裙子,1918年提出的口號。
中文名
男子去長衫,女子去裙子 [1] 
相關法令
“服制” [1] 
類    型
口號 [1] 

男子去長衫,女子去裙子發展歷程

1912年元月,孫中山先生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後讓位給在北京的袁世凱。當時制定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法令——“服制”,規定將西方愛德華式的高筒帽燕尾服作為中國的大禮服。小禮服分兩種,一種是長袍馬褂,另一種就是今天的西裝。 [1] 
1918年,從知識界傳出了服裝要返璞歸真的疾呼,提出“男子去長衫,女子去裙子”的口號,文明新裝由此誕生。 [1] 

男子去長衫,女子去裙子具體分類

男子去長衫,女子去裙子中山裝

中山裝:是在廣泛吸收歐美服飾的基礎上,近現代中國革命先驅者孫中山先生綜合了日式學生服裝與中式服裝的特點,設計出的一種直翻領有袋蓋的四貼袋服裝,並被世人稱為中山裝,此後中山裝大為流行,一度成為中國男子最喜歡的標準服裝之一。 [1] 

男子去長衫,女子去裙子五四裝

五四裝:1918年,從知識界傳出了服裝要返璞歸真的疾呼,提出“男子去長衫,女子去裙子”的口號,文明新裝由此誕生。到了五四時期,白色運動帽、寬大短袖的白布衫,過膝黑色長裙成了全國各地女學生的標準裝扮,不少學校還將它定為女生校服,所以這種“文明新裝”也被稱為“文明學生裝”。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