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男女同校

鎖定
男女同校,是一種教育體制,最早由東漢鄧太后首創於公元119年,是中國歷史上明文記載的男女同校的最早官辦學校。 [3]  [9]  而後1837年美國奧柏林學院首次招收女生,標誌着西方傳統大學之門向婦女開放。 [1] 
中國近代的男女同校,始於1912年蔡元培在教育法令中提出的初等小學可以男女同校,後來孔德學校實現了中學階段的男女同校,五四運動後的1920年,北京大學開放女禁,實現了大學階段的男女同校。 [4] 
男女同校被視為女性贏得與男子一樣的受教育機會的標誌性成果以及實現男女平等的重要途徑。 [2] 
中文名
男女同校
相關人物
鄧綏、蔡元培

男女同校發展歷史

男女同校古代中國

東漢鄧太后時期,曾專門設立了男女同校的學堂,《後漢書·皇后紀》載元初六年(公元119年)鄧太后“詔和帝弟濟北、河間王男女年五歲以上四十餘人,又鄧氏近親子孫三十餘人,併為開府邸,教學經書,躬自監試。” [9] 
文中所謂的“開府邸”,意思非常明確,亦即專門在一處有房屋的地方開設學校。而“開”之意中,還有派官管理的意思在內,因而是一間正規的學校,學生人數達到八十餘人左右,是一間中國歷史上明文記載的男女同校、同學的最早官辦學校。通過這一舉措,鄧太后就將文化教育的範圍向女性開放,這種大膽之舉是史無前例的。 [3] 
鄧綏親自辦官邸學校,兼收女生,開創了中國女子受學校教育及男女同校的先河, [14]  被視為男女教育平等思想的萌芽,是女子教育史上一次劃時代的突破, 使女子教育第一次從家庭教育邁向學校教育。 [13] 
然而,鄧綏之後的封建時代再沒有開辦類似的學校。 [10] 

男女同校近代歐美

1837年美國中西部俄亥俄州的奧柏林學院首次招收了四名女生,標誌着西方傳統大學之門向婦女開放。 [1] 
此後,歐洲各國紛紛效仿,而美國的男女同校教育最為徹底且最具代表性,男女同校於1920年前後在美國已成為制度,亦成為20世紀初世界新教育的大潮流。 [11] 

男女同校近代中國

20世紀之前,受傳統“女子無才便是德”思想的影響,我國女性進入大學學習被視為禁忌。 [6] 
1901年,蔡元培在《學堂教科論》中提出“初、二兩級”男女學生可以同校,然而在當時也並未引起過多的關注。
1912年,蔡元培就任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的教育總長,並於1月25日頒佈《普通教育暫行辦法通令》,提出初等小學可以男女同校的主張。 [11] 
1913年8月,南京國民政府教育部頒佈了《壬子癸丑學制》,正式規定:“初等小學可以男女同校。” [12] 
1917年12月,蔡元培和沈尹默等人在北京東城的華法教育會會址上創辦了一所新型學校———孔德學校。當時的中學都是男女分校,而唯獨孔德學校是男女同校,就中國的學校來説,開了風氣之先。 [11] 
五四運動後的1920年,北京大學開放女禁,實現了大學男女同校。 [4]  同年,在全國要求男女同校的呼聲下,清華大學也出現了一場男女同校運動。社會各界開明人士和進步學生紛紛向清華學校當局請願招收女生,圍繞清華是否應該並可能招收女生的問題,爭執雙方以《清華週刊》為主要陣地進行了持續近九年的爭論,最後以清華開放女禁圓滿結束。 [7] 

男女同校社會影響

男女同校帶來的歷史影響:促進了女性解放與女性自我成長;轉變了男性對自我和女性的認知;進一步推動了高等教育趨向現代化轉型;重構了男女社交公開的話語體系。
20世紀初的男女同校也帶來了我們對當今高校發展中的教育性別問題、“女孩優勢與男孩危機論”的思考。 [5]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