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申子

(戰國時期申不害的著作)

鎖定
《申子》是戰國時期思想家、法家的代表人物申不害申子)的著作。內容多刑名權術之學,屬於法家著作。
作品名稱
申子
作    者
申不害
創作年代
戰國時期
作品出處
法家
出版社
時代文藝出版社 [2] 
ISBN
9787538723694 [2] 

申子著作概述

《史記·老子韓非列傳》稱二篇,《漢書·藝文志》稱六篇,南朝〔宋〕裴駰《史記集解》引〔漢〕劉向《別錄》謂兩者內容“皆合”。已失傳。現僅存〔唐〕魏徵、虞世南等《羣書治要》所輯錄的《大體》一篇。其他片斷文字散見於《韓非子》、〔唐〕歐陽修《藝文類聚》和〔唐〕馬總《意林》等。本篇選自〔唐〕魏徵、虞世南等《羣書治要》卷三十六。“大體”,即重要的義理,有關大局的道理。文章就君人之術立言,多用比喻,藴道理於其中,體現了“黃老道德”的思想,表現了法家御臣安國的理念。

申子內容簡介

夫一婦擅夫,眾婦皆亂,一臣專君,羣臣皆蔽,故妒妻不難破家也,亂臣不難破國也。是以明君使其臣並進輻湊,莫得專君。
今人君之所以高為城郭用謹門閭之閉者,為寇戎盜賊之至也。今夫弒君而取國者,非必逾城郭之險而犯門閭之閉也,蔽君之明,塞君之聽,奪之政而專其令,有其民而取其國矣。
今使烏獲、彭祖負千鈞之重,而懷琬琰之美,令孟賁、成荊帶干將之劍衞之,行乎幽道,則盜猶偷之矣。今人君之力,非賢乎烏獲、彭祖,而勇非賢乎孟賁、成荊也,其所守者非恃琬琰之美、千金之重也,而欲勿失,其可得耶?
明君如身,臣如手。君若號,臣如響。君設其本,臣操其末。君治其要,臣行其詳。君操其柄,臣事其常。為人君者,操契以責其名。名者,天地之綱,聖人之符;張天地之綱,用聖人之符,則萬物之情無所逃之矣。故善為主者,倚於愚,立於不盈,設於不敢,藏於無事,竄端匿疏,示天下無為。是以近者親之,遠者懷之。示人有餘者,人奪之;示人不足者,人與之。剛者折,危者覆,動者搖,靜者安,名自正也,事自定也。是以有道者自名而正之,隨事而定之也。鼓不與於五音而為五音主,有道者不為五官之事而為治主。君,知其道也。官人,知其事也。十言十當,百為百當者,人臣之事,非君人之道也。
昔者堯之治天下也以名,其名正則天下治;桀之治天下也亦以名,其名倚而天下亂。是以聖人貴名之正也。主處其大,臣處其細。以其名聽之,以其名視之,以其名命之。鏡設,精,無為而美惡自備。衡設,平,無為而輕重自得。凡因之道,身與公無事,無事而天下自極也。 [1] 

申子人物介紹

申不害(約前385—前337),鄭國京(今河南省滎陽市東南)人,戰國時思想家、法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原為鄭國小臣,韓滅鄭後,被韓昭侯起用為相。在韓執政十五年間,內修政教,外應諸侯,使韓“國治兵強”。《史記·老子韓非列傳》稱:“申子之學,本於黃老而主刑名。”他把法家思想與道家的“君人南面之術”結合起來,形成了法家中重“術”的一派。所謂“術”,即“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責實,操殺生之柄,課羣臣之能”(《韓非子·定法》)。著有《申子》一書。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