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甲種胎兒蛋白

鎖定
甲種胎兒蛋白是指alPhafetoProtein(AFP)人體在胚胎時血液中含有的一種特殊蛋白質。簡稱甲胎蛋白,為18肽,分子量65000~70000,由胎兒肝細胞合成,在胎齡6周後,血液濃度逐漸上升,至胎齡16~20周達高峯,約3~4g個/L(300~400ms/dl),隨後逐漸下降,至出生後一週完全消失,肝細胞也不再具有合成甲胎蛋白的能力。原發性肝細胞性肝癌、惡化的肝細胞又恢復合成該蛋白的能力,可高達10g/L(100Omg/di)。AFP的濃度主要與原發性肝細胞性肝癌的病情進展有關,對診斷原發性肝細胞性肝癌,判斷其療效和預後有很大臨牀價值。
中文名
甲種胎兒蛋白
所屬學科
醫學
分子量
65000~70000
簡    稱
甲胎蛋白
臨牀意義
甲種胎兒蛋白是最重要也最常使用的肝癌血清標記。這種蛋白在胎兒時會分泌出來,但出生後即逐漸消失,故稱為胎兒蛋白。中國人正常值是小於20ng/mI,如果大於此值,則可能患了肝癌。但在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急性發作,或肝硬化時,也曾輕度升高。睾丸或卵巢的胚原性腫瘤、肝硬化、肝炎、轉移性肝癌、妊娠等血清中AFP也可增高。此外,有些轉移性的肝癌,例如胃癌或胰臟癌轉移至肝臟時也會升高。因此,如果胎兒蛋白升高,一定要徹查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