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田育才

鎖定
田育才,男,1953年5月生,湖北省恩施市新塘鄉河溪小學教師,河溪小學原校長。38年來(截至2012年),田育才用揹簍背出了一所新校舍,改變了山裏孩子的就學環境,為他們築起了一條通向山外的“希望之路”。田育才因此被譽為“揹簍校長”。2012年榮獲中國“特別關注鄉村教師”榮譽稱號。
中文名
田育才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湖北恩施
出生日期
1953年5月
職    業
教師
主要成就
中國“特別關注鄉村教師”稱號
性    別

田育才個人履歷

1977年至1978年,在恩施市新塘鄉木慄園小學、竹坪小學任教。
1978年後,在恩施市新塘鄉河溪小學任教。期間,2000年至2010年,任恩施市新塘鄉河溪小學校長。 [1] 

田育才個人榮譽

2009年9月,被評為“湖北十大師德標兵”。
2009年9月,被湖北省總工會授予“五一勞動獎章”。 [2] 
2012年9月榮獲中國“特別關注鄉村教師”榮譽稱號。

田育才主要事蹟

田育才 田育才
崎嶇的山路上,一個穿着灰藍布衣的人揹着堆得滿滿的揹簍,拄着鐵釺,緩緩前行。他就是湖北省恩施市新塘鄉河溪小學的“揹簍校長”田育才。38年來,田育才用揹簍背出了一所新校舍,改變了山裏孩子的就學環境,為他們築起了一條通向山外的“希望之路”。
“揹簍校長”的來歷
河溪小學位於恩施市新塘鄉河溪村,四周環繞着大山,距離最近的雙河集鎮,也有25公里。一尺來寬的蜿蜒山路上,坑坑窪窪,落滿了山崖上滾落的碎沙石,就是走慣了山路的村民,一趟來回,也得4個多小時。
這裏2001年才通上電,2007年才有了一條簡易機耕路。多年來,要把物資運進河溪村,揹簍是唯一的搬運工具。
2000年,為了讓村民和學校用上電燈,剛當上校長的田育才帶着學校老師和村民們用肩膀把電線杆子抬進了村。
一根電線杆從雙河集鎮抬進河溪村,需要十幾名壯漢走上3天。一次,田育才和幾位老師、村民抬着一根電線杆進村,都快到村口了,由於山路陡峭,電線杆被摔碎了。望着一地破碎的水泥塊,這羣筋疲力盡的山裏漢子忍不住放聲痛哭。沒一會兒,田育才便擦乾眼淚重新站了起來,鼓勵大家不要放棄。在大家的堅持和努力下,2001年,河溪村和河溪小學終於迎來了“光明”。
田育才帶給孩子們的不僅僅是電燈的“光”,他更是帶來了知識之“光”。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可是,田育才卻做出了相反的選擇。1978年,他申請從條件很好的新塘鄉木慄園小學調到家鄉的河溪小學,讀師範走出山溝的田育才又回到了山裏。在過去的那些年裏,田育才除了和普通老師一樣上課、改作業、照顧學生外,還背起了山裏人的揹簍。田育才他的揹簍揹回了教學用的粉筆、教具,揹回了學校老師的吃穿用品。一背就是一輩子。大家都戲稱他為“揹簍校長”。
揹簍背出“新”校舍
2004年,恩施市委市政府到河溪小學調研。他們看到的是這樣一所學校:坑坑窪窪的泥巴操場,殘破不堪的幾間校舍,還有4名平均年齡53歲的男老師。説起河溪小學以前的樣子,田育才總是特別難受。“一下雨,操場就變成了泥塘。有的孩子小,在操場上走一走,連褲襠裏都是泥巴!”
當年,恩施市撥給學校5萬元用於校舍維修,這是河溪小學有史以來得到的最大一筆款項。一得到消息,田育才就開始籌劃、測算,和學校老師討論方案。最後確定,這些錢一定要花在刀刃上,修校舍,能自己做的就自己做。
那時,還沒有通路的河溪村,建築材料的運費比材料本身還要貴。一包50公斤裝的水泥,在雙河鎮花13元就可以買到,運到學校卻要30元。田育才不願花這些冤枉錢。沒有辦法,他只好給學校的每位老師配了一個揹簍,動員這些已“知天命”的老師和村裏的村民一起,利用休息日和假期將建築材料背到學校。不到一年的時間,光水泥他們就背了3萬多公斤。
一次,田育才在雙河集鎮買了幾箱瓷磚,60多斤重。山路崎嶇,他沒走多遠,腿就開始疼。實在疼得邁不開步子,他就靠着路邊的石塊,休息一會兒,再接着往前走。蜿蜒的山路,似乎永遠走不到頭。有時,實在走不動,田育才想就這樣把揹簍放下。可是,一想到未完工的校舍,想到孩子們的未來,他又不停地給自己鼓勁:“好,又過了一座山,快了,再過一座山就到了。”4個小時的路程,他整整用了6個小時才走完。深夜,躺在牀上,田育才被疼痛折磨得睡不着覺。
填方、撿瓦、油漆……在校舍維修的工地上,所有建設小工都是田育才和老師們輪流擔任。他甚至自己花了近千元買回翻鬥推車、焊機,自己挑砂、焊接、加工水管。
2005年秋季開學時,迎接河溪村孩子們的是一個“嶄新”的學校——操場硬化了,陽台翻修了,教室粉刷一新,老式廁所改建成沖洗式廁所,甚至還建起了沼氣池、浴室。而此時,積勞成疾的田育才患上了嚴重的糖尿病、痛風、風濕性關節炎。他的體重,也由73公斤降到了60多公斤。
其後幾年,在田育才的不斷努力下,河溪小學,這個以前與世隔絕的山村小學,裝修了辦公室,維修了師生宿舍,引來了山泉,新建了食堂,添置了遠程教育設備,學校面貌煥然一新。
“揹簍校長”新傳人
就在河溪小學蒸蒸日上的時候,田育才卻開始尋找接班人。很多人不理解他的做法:“田校長,你是河溪小學的精神支柱,換不得!”田育才解釋説:“雖然學校是我們背出來的,可是現在,年長老師的思想已經跟不上時代的步伐。要給年輕人鋪路、讓路,這樣,河溪小學的未來才有希望。”
2007年,河溪小學迎來了兩名年輕的女老師,周陽豔和陳曉華。剛修好的泥石路馬上給了兩個“新人”一個下馬威。一路顛簸,差點掉下懸崖,衣服被濺起的泥水打得濕透。無奈和思鄉,化作深夜的淚水,打濕了倆人的枕頭。田育才説:“學校條件差,不但沒有手機信號,就連進出都得大半天,每個月只有1500元。要留住年輕老師,難啊!”
為了留住周陽豔和陳曉華,他把兩名老師當作自己的親閨女,時時關愛,處處關心。剛修的路時有垮塌,周老師和陳老師回不了家,田育才就把她們接到自己家裏過週末;輪到她們倆守校,田育才總是自願替她們,就怕她們在山裏孤獨寂寞;花生成熟了,兩個老師的桌上一定會收到一包……不到兩個月,周陽豔和陳曉華就融入了河溪小學,把河溪小學當成了自己的第二個家。
田育才 田育才
工作中,田育才發現周陽豔不僅在教學上很有想法,在組織管理上也有很強的能力。他開始有意識地培養周陽豔。學校老師思想上有困惑,叫周陽豔去開導;開學典禮上,學校工作報告讓周陽豔去發言;連與上級主管部門聯繫彙報工作等,也總讓周陽豔去做。兩年的鍛鍊,周陽豔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
2010年,在田育才的一再懇請下,他辭去了校長職務。周陽豔成為了河溪小學的新校長。
新校長帶來了新變化。在周陽豔的多方奔走下,學校的情況大為改觀。河溪小學有了可供80人就餐的標準餐桌椅,有了標準的籃球架,有了豐富的藏書,老師們也人人都配備了電腦,開通了寬帶。
不僅是硬件條件大為改觀,河溪小學的教學水平也有了較大提升。這羣山裏的孩子開始學説英語、學唱歌、學跳舞。周陽豔擔任校長後,河溪小學更是開齊開足了課程,每年的六一、國慶,還會舉辦豐富多彩的晚會。學校的教學質量逐漸進入全鄉前列,兩次代表新塘鄉參加恩施市的小學生英語口語競賽,都獲得了一等獎。田育才樂呵呵地站在周陽豔的背後,欣喜地看着學校的變化,默默地支持着周陽豔的工作。那個曾經用揹簍為山裏娃背出新校舍的漢子,如今已經不再偉岸。
他説:“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輕老師來這兒,使我們山區的孩子跟城市的孩子一樣,全面發展。 [3] 

田育才人物言論

1.靜心教書,改變環境,留住孩子。 [1] 
田育才與學生在一起 田育才與學生在一起 [1]
2.雖然學校是我們背出來的,可是現在,年長老師的思想已經跟不上時代的步伐。要給年輕人鋪路、讓路,這樣,河溪小學的未來才有希望。 [1] 
3.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輕老師來這兒,使我們山區的孩子跟城市的孩子一樣,全面發展。 [1] 
4.對我來説,“育才”這個名字,太過響亮。我沒做過什麼轟轟烈烈的事,只是在一所偏遠的山村小學靜心地教書,讓一茬又一茬山裏娃有書讀、有學上。 [2] 

田育才社會評價

學生評價
新塘鄉河溪小學學生鍾亞瓊:上學時,我幾乎每天都能看到校長給我們背來教材和日用品。新校舍的材料也是用揹簍搬運來的。校長那種堅忍不拔的精神,至今激勵着我們。 [1] 
同事評價
新塘鄉河溪小學校長周陽豔:田校長的那種無私奉獻的精神,一般人無法超越,幾十年如一日的堅守,是我們身邊學習的榜樣。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