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用户端口

鎖定
用户端口是指接入網中在用户-網絡接口(UNI)側和用户節點相連接的端口,它的主要功能是將特定的用户-網絡接口(UNI)要求與接入網的核心功能和系統管理功能相適配。
中文名稱
用户端口
英文名稱
user port
定  義
接入網中在用户-網絡接口(UNI)側和用户節點相連接的端口。它的主要功能是將特定的用户-網絡接口(UNI)要求與接入網的核心功能和系統管理功能相適配。
應用學科
通信科技(一級學科),通信網絡(二級學科)
中文名
用户端口
外文名
user port
應用學科
通信科技,通信網絡

用户端口識別技術

VBAS
VBAS(Virtual Broadband Access Server)的基本原理是對PPPoE認證流程進行修改,在PPPoE會話過程中,由BRAS向DSLAM發起用户線路標識信息請求,DSLAM將接入用户的接入端口等信息返回給BRAS進行用户端口識別。對於多個DSLAM通過交換機等設備匯聚到一個BRAS端口上的情況,可為每個DSLAM分配一個VLAN,BRAS根據VLAN標識定位用户請求對應的DSLAM。 [1] 
DHCP Option82
DHCP Option82 在IETE RFC3046中定義。在實際應用中,由DSLAM在用户DHCP請求中填寫Option82 中的用户線路標識。該標識將被DHCP或RADIUS服務器用來對用户端口進行識別。 [1] 
SVLAN
Stacked VLAN也稱QinQ或Double VLAN,在802.lad中定義。其基本原理是採用雙VLAN標識,其中一層標識保護用户網絡,一層標識運營商網絡。BRAS可以通過運營商網絡VLAN標識定位DSLAM,並通過用户網絡VLAN標識識別用户端口。 [1] 
PPPoE+
PPPoE+由DSL Forum提出。其基本原理是修改PPPoE的認證請求,DSLAM在PPPoE發現階段的認證請求中添加用户線路標識。該標識將被BRAS或RADIUS服務器用來對用户端口進行識別。 [1] 

用户端口接口

用户端口功能(UPF)使特定的用户網絡接口(UNI)要求適應於核心和接入管理功能。根據相關接口規範和接入承載能力要求,接入網絡可能支持幾個不同的接入接口和需要特定功能的UNI。 [2] 
用户端口功能的例子如下:
(1)UNI的終端;
(2)模擬/數字變換;
(3)信令格式變換;
(4)UNI的啓動和去啓動;
(5)處理UNI承載信道;
(6)UNI測試。 [2] 

用户端口二線用户端口

PCM設備的用户端口分為兩種。一種是交換機側或局端側,通常記作FXO,用於和交換機相連接,其特點可概括為鈴(流)入環(路)出,即接收鈴流,形成環路去模擬啓動交換機用户端口。另一種稱為用户側或遠端側,通常記作FXS,該端口接用户話機,其特點概括為鈴(流)出環(路)入,即送出鈴流給話機,用户話機摘機形成環路後被啓動。 [3] 

用户端口工作原理

通常這種接口方式稱為“遠距離用户延伸”,即相當於把用户延長几千米、幾十千米。其工作原理大致如下:
(1)當用户單機作為被叫時,其相應的交換機用户號碼被呼叫選中送出振鈴信號,FTO接口檢測到鈴流信號,就把這個振鈴信號經控制電路變為脈衝信號送到編碼器進行編碼並送到遠端。遠端用户側FXS接口接收到該編碼信號後經譯碼復原為振鈴控制信號,該信號在控制本端設有的鈴流發生器送出鈴流,用户單機被叫振鈴。 [3] 
(2)當遠端用户單機作為主叫時,摘機後形成-48V饋電迴路,送出的摘機啓動信號經過FXS接口轉換脈衝、編碼等電路處理後送往對端,FXO接口電路經過接收譯碼輸出後,經過環路去啓動佔用相應的交換機用户端口,交換機送出的撥號音經FXO、FXS的有關電路送到用户單機,主叫用户單機的撥號選中交換機用户。雙方摘機通話完畢,電路復原過程與電路的連接過程相反。 [3] 
由上可知,當遠端用户話機摘機啓動時,局端FXO接口600Ω左右的輸出阻抗模擬啓動了交換機用户端口,形成了饋電迴路,並且把撥號音信號(450Hz)送到遠端的用户話機。可以這樣認為:當遠端用户話機摘機啓動後,從局端FXO的二線端口到遠端FXS的二線端口就形成了一條可以傳輸音頻信號的通道。因此,可以利用PCM的二線用户接口來傳輸遠動、繼電保護等二次信息。 [3] 
模擬摘機網絡中的電阻R符合FXS二線端口的環阻要求,一般取600Ω左右,可以使電路正常啓動;電容C起到了隔直流、通交流的作用,電容值越大,音頻低頻部分的衰耗越小,同時還要考慮電容極性要求,一般取4μF的、無極性的非電解電容即可。必要的話,可以根據傳輸頻率的要求進行頻率傳輸特性的測試,然後再決定電容的大小。 [3] 
參考資料
  • 1.    黃孝建,陶夢華編著.IPTV關鍵技術詳解 .北京:北京郵電大學出版社,2009:236-236
  • 2.    Padmanand Warrier,Balaji Kumar .XDSL技術與體系結構.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215-216
  • 3.    郝福忠編 .電力系統現代通信技術.鄭州:鄭州大學出版社,2012:17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