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生物工程

(中國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

鎖定
生物工程是中國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屬生物工程類專業,基本修業年限為四年,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1] 
該專業是以生命科學、食品科學和工程學為基礎,旨在強調學生專業知識、基本技能、創新思維和科研能力的培養,注重應用研究、工程設計和產業管理的基本訓練;涉及基因工程、細胞工程、蛋白質工程、酶工程、發酵工程和生物反應工程等生物工程教學和研究內容,要求學生掌握生物學、生化工程、化學工程等學科的基本理論和知識,掌握基因工程、酶工程、生化反應與催化工程、細胞培養和微生物發酵工程、生物分離工程和工程計算等方面的基本技術。 [2] 
中文名
生物工程
外文名
Bioengineering
專業代碼
083001
專業層次
本科
學科門類
工學
專業類別
生物工程類
修業年限
四年
授予學位
工學學士

生物工程發展歷程

1989年4月,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及簡介:理工、農林、醫藥》中,試辦生物工程專業,專業代碼為農科試0101,屬農學基礎類。 [4] 
1993年7月,在《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專業目錄和專業簡介(1993年7月頒佈)》中,將原生物工程(農科試0101)與生物工程技術(理科另11)合併為生物技術,專業代碼設為070404*,屬生物科學類。 [5] 
1998年,教育部頒佈《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新舊專業對照表(1998年頒佈)》,將原生物化工(部分)(專業代碼081205)、微生物製藥(專業代碼081211)、生物化學工程(部分)(專業代碼081216W)、發酵工程(專業代碼081308)合併為生物工程專業,專業代碼為081801,可授予工學學士學位,屬生物工程類專業。 [6] 
2012年9月14日,教育部印發《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12年)》、制定《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新舊專業對照表》,將原生物工程(專業代碼081801)、生物系統工程(專業代碼081906W)、輕工生物技術(專業代碼081410S)合併為生物工程專業,為工學門類專業,專業代碼為083001,屬生物工程類專業。 [7] 
2020年2月21日,教育部頒佈《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20年版)》,生物工程專業為工學門類專業,專業代碼為083001,屬生物工程類專業,授予工學學士學位,學制為四年。 [8] 

生物工程培養目標

生物工程專業的培養目標是通過各種教育教學活動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健全的人格,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具備良好的人文社科基礎知識和人文修養。具備生物學與工程學基本知識、掌握生物產品大規模製造的科學原理,熟悉生物加工過程流程與工程設計等基礎理論和技能,能在生物工程領域從事設計、生產、管理和新技術研究、新產品開發的高素質專門人才。 [1] 

生物工程培養規格

  • 學制與學位
學制:4年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參考總學分:一般要求:總學分=課程總學分(不少於140學分)+實踐環節課程【軍訓+工程技術技能訓練+認識實習與生產實習+科研訓練+畢業設計(論文)(不少於25學分)】。總學分不低於165學分,但不高於180學分,其中總的實踐環節不少於25周。各高校根據辦學實際也可對學分與學時進行適當調整。各課程的最少學時數或實驗時間,各高校應考慮課堂講授、網上學習、自學等不同學習形式的差別而制定。 [1] 
  • 人才培養基本要求
1、思想政治和德育方面
按照教育部統一要求執行。
2、業務方面
  1. 系統掌握生物工程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
  2. 熟練掌握髮酵工程、基因工程、生物反應工程、生物分離工程、生物工程設備等生物工程實驗與操作的基本技能。
  3. 掌握專業所需的數學、物理學、化學、信息學、化學工程等學科的基本知識,掌握紮實的生物學相關基礎知識。
  4. 熟悉生物工程及其產業的相關方針、政策和法規。
  5. 初步掌握生物工程研究的方法和手段,初步具備發現、提出、分析和解決生物工程相關問題的能力。
  6. 具備良好的自學習慣和能力、較好的表達交流能力、一定的計算機及信息技術應用能力,自主學習、自我發展能力。
  7. 具有一定的國際視野、一定的外語應用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與合作能力。
  8. 具有一定的創新意識、批判性思維和可持續發展理念,具有生物工程實踐和技術革新的能力。
各高校可根據自身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標,結合學科特點、行業和區域特色以及學生髮展的需要,在上述業務要求的基礎上,強化或者增加某些方面的知識、能力和素質要求,形成生物工程人才培養特色。
3、體育方面
掌握體育運動的一般知識和基本方法,形成良好的體育鍛煉和衞生習慣,達到國家規定的大學生體育鍛煉合格標準。 [1] 

生物工程課程體系

生物工程總體框架

課程教學包括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課程可以按知識領域進行設置,也可以由1個以上知識領域構成1門課程,還可以從各知識領域中抽取相關的知識單元組成課程,但最後形成的課程體系應覆蓋知識體系的核心知識單元。
1、專業理論課程
專業類課程分為專業基礎課程、專業課程兩個層次。專業基礎課程用以奠定生物工程專業基礎;專業課程是在掌握專業基礎知識的前提下,根據學校所具有的特色與優勢強化專業教育的課程,可設置為必修或選修。各核心知識單元應列入所修課程之中。生物工程專業的課程中選修課程學時數應占25%以上。課程的具體名稱、教學內容、教學要求及相應的學時、學分等教學安排,由各高校自主確定,並設置體現學校、地域或者行業特色的相關選修課程。
2、實驗與實踐課程
各類實踐類教學環節所佔比例應不低於25%。 [1] 

生物工程理論課程

  • 通識類知識
除國家規定的教學內容外,人文社會科學、外語、計算機與信息技術、體育、藝術、工程基礎、學科導論等內容由各高校根據辦學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標確定。學科導論應講授專業發展歷史和現狀。
  • 學科基礎知識
主要包括大學數學(含微積分、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大學物理、化學和大學計算機。化學主要包括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等基礎知識。設置數學在生物工程領域應用的內容,如生物工程數學模型。
數學、物理學、化學和計算機的教學內容應不低於教育部相關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制定的基本要求。各高校可根據自身人才培養定位提高數學、物理學和化學的教學要求,以加強學生的相關基礎。
  • 專業知識
專業知識體系由知識領域、知識單元和知識點三個層次組成。知識領域代表一個特定的學科子領域。知識領域又被分割成知識單元,代表各個知識領域中的不同方向。知識單元又分為核心知識單元和非核心知識單元。核心知識單元是該專業教學中必要的最基本知識單元;非核心知識單元是核心知識單元的補充和擴展。核心知識單元的選擇是最基本的共性教學規範,非核心知識單元的選擇體現各校的優勢與特色。
生物工程專業核心知識領域應包括生命的化學基礎,細胞的結構、功能及重要生命活動,生物體的結構、功能及生物多樣性,微生物的特徵與代謝,生物與環境,化工原理,生物工程的原理與應用7個知識領域。各知識領域所包含的知識單元見下圖。(圖表中括號內數字為建議學時數) [1] 
生物工程專業核心知識領域和知識單元 生物工程專業核心知識領域和知識單元
專業理論課程可以參照以下建議的名稱設置。
專業基礎核心課程:普通生物學、生物化學、細胞生物學、化工原理、微生物學。
專業核心課程:基因工程、發酵工程、生物反應工程、生物分離工程、生物工程設備等。 [1] 

生物工程實踐教學

主要包括專業類實踐與實習、畢業設計(論文)、科研訓練和工程訓練等。
實驗課程如化學、物理學、化工原理、生物學、專業實驗等實驗教學不少於450學時。實驗教學中應加強實驗室安全意識和安全防護技能教育,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實驗教學中,應構建基礎實驗—綜合性實驗—研究性實驗的多層次實驗教學體系,其中綜合性實驗與研究性實驗的學時不少於總實驗學時的20%。經過實驗、實踐教學的培養與訓練,學生應具備獨立完成規定內容的操作能力。
欲獲得生物工程專業學士學位的學生,須通過畢業設計(論文)的過程,形成從事科學研究工作或擔負專門技術工作的初步能力。畢業設計(論文)應安排在第四學年進行,原則上為1個學期。 [1] 

生物工程教學條件

生物工程教師隊伍

  • 師資隊伍數量和結構要求
專任教師數量和結構滿足專業教學需要,生師比不高於15:1。
新開辦專業至少應有15名專任教師,在120名學生基礎上,每增加20名學生,應增加1名教師。
專任教師中具有碩士、博士學位的比例不低於85%。
專任教師中具有高級職稱的比例不低於30%。
35歲以下專任教師應具有相關專業碩士及以上學位,實驗技術人員應具有相關專業本科及以上學歷。生物工程專業為工學專業,因此在教師構成上必須保證有不低於30%的工程背景的教師,具體各高校可根據自身特點進行適當的配置。 [1] 
  • 教師的職業素質要求
具有生物工程、生物學或相關學科的教育背景,準確把握高等教育的教育教學規律,系統瞭解生物工程專業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熟練運用現代教育理念和教學技術,掌握生物工程學科與產業發展的新動態。
忠實履行教師崗位職責,教書育人,從嚴執教,為人師表。教師的課堂教學、實踐指導總體上能滿足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教學效果較好,學生基本滿意。積極參與教學研究、教學改革和課程建設,積極參與教師專業發展。熟練地運用現代教學手段,並與傳統教學方法相結合,不斷探索更新教學內容及其表現形式,提高課堂教學效果。重視對教學法的研究,提高授課水平。
積極參與科學研究,開展產學研合作,嚴謹治學,遵守學術道德規範,有較為穩定的科研方向,並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科研與教學相互結合,科研促教學成效明顯。 [1] 
  • 教師發展制度環境
專業應建立基層教學組織,健全教學研討、老教師傳幫帶、集體備課和教學難點重點研討等機制,併為教師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和工作條件。
加強教師專業職業資格和任職經歷的培養,實施教師上崗資格制度、青年教師助教制度、青年教師任課試講制度;確保正副教授必須為本科生上課的制度;實施青年教師培養計劃,強化青年教師工程能力培養,建立高效的青年教師專業發展機制,使青年教師能夠儘快掌握教學技能,傳承學校優良教學傳統。建立健全助教制度,根據課程特點和學生人數配備適量的助教,協助主講教師指導實驗、批改作業、進行答疑,以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鼓勵和支持教師開展教學研究與教學改革、學術研究與交流以及社會服務等工作。加強教育理念、教學方法和教學技術培訓,提高專任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
設置教學質量保證和監控體系,促進教學管理的科學化和規範化,建立科學合理的教學績效考評機制。 [1] 

生物工程設備資源

  • 教學設施
1、生物工程教學實驗室
實驗室建設及環保要求符合國家規範標準。基礎課程實驗室應達到一定的要求,每個學生擁有的實驗儀器設備數量、專業實驗室儀器設備的固定資產總額、開設實驗內容等,各高校可根據自己的生物工程專業辦學特色和具體情況有所側重,但必須符合生物學、化學、生物工程等實驗課程和實驗室設施規定要求。生物工程專業實驗室必須設有普通生物學、微生物學、生物化學、細胞生物學、化工原理等相關實驗室和基因工程、發酵工程、生物反應工程、生物分離工程等生物工程專業實驗室。固定資產總額應達到500萬元以上,並隨着學科發展及物價水平的變化,適時增加必需的儀器設備及人均實驗經費。專業實驗室應根據生物工程專業特點配備能保證學生單獨實驗或小組實驗完成實驗教學大綱規定實驗所需的一系列配套儀器設備。
  1. 生均使用面積不小於2.5平方米。
  2. 照明、通風設施良好,水、電、氣管道及網絡走線等佈局安全、合理,符合國家規範。實驗台應耐化學腐蝕,並具有防水和阻燃性能。
  3. 實驗室消防安全符合國家標準。應配備防護眼罩,裝配噴淋器和洗眼器,備有急敦藥箱和常規藥品,具有應急處理預案。
  4. 實驗室壓力容器的使用和管理應符合國家標準。
  5. 具有符合環保要求的三廢收集和處理措施。實驗室噪聲低於55分貝,具有通風設備的實驗室,噪聲應控制在70分貝以下。
  6. 化學品、生物製品、生化試劑的購置、存放和管理符合國家有關規定。
2、生物工程教學實驗儀器
  1. 基本要求:生均有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值5000元以上;基礎實驗儀器設備配備1人1套,專業基礎實驗儀器設備配置2人1套,專業實驗儀器設備配置4~5人1套。
  2. 運行要求:儀器設備完好率要保證在95%以上,運行維護費要保證佔儀器設備總值的3%以上。
  3. 更新要求:一般情況下,機電設備平均年更新改造率要保證在8%以上,電子儀器10%以上,計算機20%以上。
3、實驗教師配備
每名教師(不含教學輔助人員)同時指導學生實驗人數不能超32人(實驗自然班),並配備必要的教輔人員。
4、實踐基地
  1. 實習與實訓基地:各高校應根據自己學校生物工程專業特色和學生的就業去向,與科研院所、學校、行業、企業加強合作,在校內外建立相對穩定、具有特色的專業實習與實訓基地,滿足專業人才培養的需要。通過工廠、企業的實習讓學生更加了解生產的實際情況,為解決生產問題打下基礎。
  2. 科技活動基地:建設有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的基地,有一定數量的開展因材施教、開發學生潛能的科技創新項目。 [1] 
  • 信息資源
1、基本信息資源
通過手冊或者網站等形式,提供專業的培養方案,各課程的教學大綱、教學要求、考核要求,畢業審核要求等基本教學信息。
2、教材及參考資料
選用具有代表性、符合教學大綱或專業規範的教材。公共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專業課程教材及實驗指導書應為正式出版物,但各高校可根據學科優勢和特色,選擇部分符合教學基本要求的自編教材或講義,以及相應的實驗實習指導書講義。有條件的學校可選擇反映國際水平的外文版教材,開展雙語或全英語教學。有條件的學校應該積極組織高水平教師編寫教材。在重視紙質教材建設的同時,加強多媒體網絡等教學資源建設。
3、圖書信息資源
根據生物工程專業建設、課程建設和學科發展的需要,加強圖書資料建設。注重制度建設和規範管理,保證圖書資料採購經費的投入,使之更好地為教學科研工作服務。圖書資料應包括紙質、光盤、聲像、數據庫等各種載體的中外文期刊和圖書資料。 [1] 

生物工程教學經費

  1. 生均年教學運行費:按照教育部相關規定,不少於20%的學費直接用於教學。根據培養目標和生物工程學科的快速發展特點,教學經費能夠保障人才培養的需要,且隨教育事業經費的增長穩步增加。
  2. 新增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平均每年新增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值不低於設備總值的10%。凡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超過500萬元的專業,平均每年新增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值不少於50萬元。上述數據須根據當年物體總水平適當調整。
  3. 新專業開辦的儀器設備價值:新開辦的生物工程專業,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不少於500萬元,且生均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值不少於5000元。
  4. 儀器設備維護費用:專業年均儀器設備維護費不低於儀器設備總值的1%。 [1] 

生物工程質量保障

專業應在依託學校和學院相關規章制度、質量監控體制機制建設的基礎上,結合自身定位,建立專業教學質量監控和學生學習狀態及發展跟蹤機制。
1、教學過程質量監控機制要求
應對主要教學環節(包括理論課程、實驗課程等)建立質量監控機制,使主要教學環節的實施過程處於有效監控狀態;各主要教學環節應有明確的質量要求;應建立對課程體系設置和主要教學環節教學質量的定期評價機制,評價時應重視學生與校內外專家的意見。
對培養方案制定、教學大綱編制與教材選用、課堂教學、課程考核、實驗教學、專業實踐與實習、畢業設計(論文)、學生課外科研訓練、實驗室建設以及校外專業實踐與實習基地建設等主要教學環節與教學場所,以及教師的教風和學生的學風有明確的質量標準和教學要求,監督和保障到位。
2、畢業生跟蹤反饋機制要求
應建立畢業生跟蹤反饋機制,及時掌握畢業生就業去向和就業質量、畢業生職業滿意度和工作成就感、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滿意度等;應採用科學的方法對畢業生跟蹤反饋信息進行統計分析,並形成分析報告,作為質量改進的主要依據。
3、專業的持續改進機制要求
應建立持續改進機制,針對教學質量存在的問題和薄弱環節,採取有效的糾正與預防措施,進行持續改進,不斷提升教學質量。
定期舉行學生評教和專家評教活動,及時瞭解和處理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定期開展專業評估,及時解決專業發展和建設過程中的問題;定期舉行畢業生、用人單位意見徵求活動,吸納行業、企業專家參與專業教學指導工作,形成定期修訂完善培養方案的有效機制。 [1] 

生物工程培養模式

  • 國際背景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紮實專業基礎,拓寬培養途徑。紮實、過硬的專業基礎知識是創新的基礎,離開了基礎知識,創新也只是空談。在打牢學生專業基礎知識的同時,也要強化科學精神和創新理念相結合的教學方法,拓展學科交叉和綜合背景下的專業教育,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在課堂以外,也要拓寬學生的培養途徑,支持學生參加生物學基礎交叉科研領域和生物工程產業化相關的科研活動,開展校企聯合培養,增進教學與實踐的融合。培養參與全球專業領域內的學術交流、產業合作的綜合能力是生物工程創新人才發展的必由之路。
激發學習動力,培養獨立思維。對於生物工程的教學,應該採用啓發式和討論式的教學方法,引起學生對未知事物、尋求真理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學習動力。科學永遠不是完整的,它每解決一個問題,又會產生十個問題。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應以單純的講授、告知答案為主,而應該引導學生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獨立思維,授之以漁。
引進師資力量,加強國際交流。生物工程創新人才的培養需要有高水平的且具有豐富科研經歷的教師,國際範圍內生物工程頂尖科研院所以及產業界主持工程項目的高級工程師都是合適的師資力量,引進這些師資力量可以將生物工程發展的最新技術帶入教學,使教學內容始終跟隨着科技前沿。同樣,國際化視野對生物工程創新人才的培養同樣重要。加強對學生的雙語教學,和中國國外一些大學建立合作關係,增加雙方的學術交流。另外,提供機會讓學生參加國際學術會議,讓學生着眼於世界範圍內生物工程技術的發展。這樣就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國際化視野,提高中國生物工程人才在國際上的競爭力。
代表院校:江南大學 [9] 
  • 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模式
優化課程體系。以理工高校為例,學院應與企業和行業專家進行交流溝通,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並與其共同擬定課程內容,將創新創業內容引入課程中,以提升學生對社會和行業的瞭解,提升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為今後適應社會和服務社會打下基礎。此外,在建立生物工程專業課程體系過程中,應加大力度培養學生的理論實踐能力,並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生的生物工程領域專業性技能,以其讓學生理解創新創業和專業技能之間的聯繫。並且,由於自然人文學科等都和生物工程專業有着密不可分的聯繫,同時生物工程不僅囊括生物學知識,也融合了工程學基礎,因此高校要使學生理解學習交叉學科的重要性,使學生不侷限於專業課的學習,在掌握交叉課程之間的關聯性和層次性的過程中成為具有較強整合能力的創新創業型人才。
構建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體系。以理工高校為例,尊重人才、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和充分激發學生的創新性應該是學校的首要任務。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不僅要將前沿的科技信息融入到教學環節中,還要與學生溝通交流,瞭解學生的個性特點,全面貫徹因材施教教育理念。同時,將課程內容中的創新創業理念及時傳達分享給學生,使學生可以將社會內容與自身經歷進行整合思考,進而引導激發學生自身的創新創業能力。學院也應邀請行業專家進行學術交流,擴展學生的眼界和知識層次,進一步引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性。在成績評定過程中,學院教師應平等對待每一名學生,採用多元化考核方式,以課程考試成績、綜合素質結合學生創新創業工作(如課程設計、發明論文等)的表現,得到相對合理的形成性評價,培養創新創業型高素質綜合人才。
搭建創新創業平台。生物工程偏向於應用型學科,一個好的實踐平台有助於提升學生的創新性和創業能力。地方本科學校由於經費和師資力量等因素,未能搭建較好的創新創業平台,使得本身有着較好能力的學生無法施展自己的才華和能力。這類高校應深化改革,與政府和企業深入交流溝通,爭取一切資源,搭建創新創業實踐平台,使學生可以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使教師可以將創新內容轉化為教學內容,將創新成果應用於企業生產,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環境,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知識的掌握能力,為學生的就業創業打下堅實基礎。同時,在創新創業平台搭建成功的高校,應引進高質量企業進行合作,創辦創新創業競賽,為國家社會培養高素質創新創業人才添磚加瓦。
通過科研將創新創業融入地方。將科研的成果進行應用,可以提高地方經濟和促進產業發展。在生物工程專業的創新創業培養模式中,一方面學生通過創新創業競賽取得的科研成果都具備一定的實用價值,在教師的指導和企業的應用下,都有可能成為便民利民、促進地方經濟的好項目;另一方面,學生在這一科研過程中,不斷鍛鍊提升自身實踐能力和專業技能,進一步接觸和服務社會產業,為畢業後的就業也提供潛在幫助。
代表院校:桂林理工大學 [10] 
  • 新工科理念下林業院校人才培養模式
引起學生對實踐應用領域的重視。在思想上,引導學生思維,強調實踐應用的重要性。讓作為主體的學生真正體會到實踐應用的重要性,真正使學生重視實踐應用。教師在引導學生思維的同時,採用寓教於樂的教學方法,讓學生不自覺地參與進來。
適當增加學生在實踐應用領域的課時。增加人才培養計劃的實踐教學環節課時,為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提供時間上的保證和更多的鍛鍊機會。改革創新之下,計劃增加周專業綜合技能訓練實踐課程,畢業前崗前生產實習增加至8周,為學生儘早接觸工程實踐創造條件,提高畢業設計的質量水平。
加強畢業設計改革創新。在畢業設計中,不僅查閲學生的理論知識能力,還要側重考查學生在生產實習中的學習成果。鼓勵學生到相關企業、工廠進行生產實習,提高學生對於生物工程專業的理解和畢業設計的真實性。讓學生在進行畢業設計時,可以對各個階段應達到的水平有更清晰的認知,從而得到更全面有效的鍛鍊。
注重實驗能力的培養。生物工程專業學生在畢業時,應具備一定的自主操作實驗能力。實驗能力的培養,一是重視學生在實驗課上的表現和動手能力;二是重視學生在生物基礎實驗上的獨立操作水平和熟悉程度。在鼓勵學生動手做實驗的同時,也要注重對整個實驗完整性的記憶考驗,以培養學生在後續工作或者繼續深造讀研時面對實驗操作的獨立能力。
代表院校:中南林業科技大學 [11] 
  • 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背景下人才培養模式
緊跟行業發展步伐,制定培養目標。根據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標準要求,培養目標描述的是專業學生在校四年及畢業五年後的職業發展預期。培養目標修訂工作的執行主體包括專業負責人、教學副院長、同行專家、行業企業專家、專業骨幹教師、用人單位代表、校友以及在校生代表等,審核及責任主體為學院本科教育教學指導分委員會。在培養過程中定期邀請往屆畢業生(校友)、應屆畢業生(在校學生)、用人單位以及行業、企業專家對培養目標進行合理性評價,不斷完善培養目標,使修訂後的培養目標更加清晰,符合學校定位和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
注重學生工程實踐,培養學生解決複雜問題能力。為了提高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應形成系統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大學一年級開設的認知認識實習、大三的生產實習、大四的畢業實習三個校外實習訓練培養學生在生產一線的工程實踐經驗;大二的工程訓練(金工實習)和大三的電子實訓夯實學生的工程基礎;大三和大四開設的化工原理課程設計、機械基礎課程設計、發酵工廠設計課程設計等三門課程設計,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工程能力;大四開設的生物工程專業綜合實驗,強化生物工程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解決生物工程中複雜問題的能力。通過實踐能力的系統訓練,該專業培養的學生具有較強的生物工程實踐能力,在生物工程行業具有較為明顯的社會競爭優勢。
強化專業教育,培養學生國際化視野。該專業以培養目標和畢業要求為依據,結合學校的專業特色,吸納學科專業的新知識、新方法和教學改革的新成果,在徵求專家意見及企業需求信息反饋的基礎上,確定了專業的課程體系。課程體系中除原有專業核心課程外,增加特色課程可以拓展學生的專業知識,為學生將來進入生物工程及相關領域提供專業知識支持。
加強教師工程實踐能力,發揮企業兼職教師作用。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標準要求教師不僅要掌握良好的理論知識,還需要有堅實的工程實踐能力。為了提高教師工程實踐能力,豐富課堂教學內容,瞭解科技前沿動向,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學院結合該專業教學培養目標和師資隊伍建設規劃,合理科學地制定青年教師工程實踐計劃。同時明確要求,教師申報副教授職稱、校聘“青年拔尖人才”和“高水平博士”申報教授職稱時,須至少參加一次學校組織的暑期赴企業工程實踐。
建立完整的持續改進機制,形成良性循環。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通過對教學環節的評估與評價,將發現的問題及時反饋,並通過跟蹤評價,形成持續改進機制。校院兩級的“校內循環”和“校外循環”機制保證該專業畢業要求的達成和培養目標的實現,符合全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要求。在“校內循環”方面,校院兩級建立一套監督教學質量的制度,通過評價教學質量和評估專業培養目標、畢業要求達成度,根據教學效果反饋意見,進行各個教學環節的持續改進。在“校外循環”方面,校院兩級建立畢業生與社會反饋的制度,通過與應屆畢業生座談,往屆畢業生、用人單位問卷調查或訪談,結合新教育理念、行業發展和社會需求,對培養目標、畢業要求等進行持續改進。
代表院校:陝西科技大學 [13] 
  • 校企合作工理複合型技術人才培養模式
校院兩級領導高度重視,成立校企合作教學指導委員會。在建立校企合作人才培養基地之前成立以院長為組長、企業總經理和教學副院長為副組長、專業教師和企業技術人員為成員的校企合作指導委員會,主要任務是對學生的實習計劃、專業實習大綱、實習方式、實習成績考核辦法、專業實習管理規定等全程指導,並協調學生實習與正常教學的矛盾,解決學生在實習和工作中遇到的各種實際困難,與實習基地保持溝通和交流,定期召開校企合作教學指導委員會會議,探討企業亟需解決的生產技術問題和對人才的需求以及學校與企業科研課題的聯合申報等。
共同修訂人才培養方案。邀請校企合作基地技術人員、生物技術企業領導和已走上工作崗位並從事生物技術工作的往屆畢業生以及高年級生物工程專業學生代表召開多次座談會,瞭解生物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情況,聽取高年級學生和已畢業學生在工作中知識的欠缺情況和希望掌握的知識內容以及對原有培養方案的意見和建議,初步形成生物工程專業新的人才培養方案,最後提交院和校學術委員會討論確定。
切實培養“雙師型”教師隊伍,實行“雙導師”制。根據該專業的培養目標,一方面,選拔青年教師到相關生物企業進行0.5~1.0年的頂崗培養或技術服務,提高青年教師的工程素質;另一方面,聘請企業責任心強、品德高的高級職稱工程技術人員作為兼職教師。同時,從大一新生起,根據學生自己的興趣選擇專業導師和企業導師。專業導師負責所指導學生的科研、創新和新產品開發能力的培養,並對學生在校的學習、生活進行全程指導;企業指導教師負責所指導學生利用暑假和生產實習完成車間工程能力的實踐實訓課程論文設計和畢業設計等。
強化校企合作人才培養基地建設。以校企雙贏、誠信合作、共同發展為原則,採取共同申報課題、共同解決企業生產和管理中存在的實際問題、無償培養企業技術人員、共建實驗室、利用雙方的資源優勢等方式,建設校企合作人才培養基地。
加強校內實訓中心的建設。建設生物工程實訓中心,購置全套發酵系統、生物產物分離和純化設備、生物製藥設備、各種乾燥設備等,並與公司企業共同組建校級微生物工程實驗中心。
實習模式改革。採用分散實習的辦法,根據學生的考研方向、興趣愛好和就業意向選擇不同的實習基地,並滿足部分學生輪換實踐的要求。
代表院校:湖南農業大學 [14] 
  • 基於“雙一流”學科和專業聯動的地方應用型大學人才培養模式
學科定位與專業定位需要統籌並進。學科定位為專業定位指明統籌發展的方向,專業定位為學科定位目標的實現提供實踐路徑。在實際過程中,需要結合生物學一流學科和生物工程類專業定位的實際,進一步凝練二者的目標與特色。立足區域生物產業現狀與服務地方區域經濟的需求,從整體上實現學科和專業建設資源的合理配置,開展學科建設方向和專業建設方向的有機融合探索,挖掘學科建設和專業建設的共通點,解決學科發展和專業發展聯繫不足,存在脱節的問題,促進二者定位目標的齊頭並進與實現。
學科團隊與教學團隊需要協同建設。學科方向和專業發展方向需要統籌學科建設、專業建設、師資建設,學術帶頭人、學術骨幹、課程教學團隊帶頭人和課程教學骨幹的培養等問題。一方面,在注重學科整體優勢同時強化交叉融合,打造學科研究課題羣,對科研團隊進行優化分組,注重學術骨幹的培養;另一方面,基於生物工程類專業教學質量國家標準,針對已有生物工程、生物製藥課程體系,打造課程建設羣,培養課程教學骨幹,引導優秀課程、“金課”建設。此外,打造學科和專業團隊老中青搭配、職稱和知識結構合理的團隊梯隊,實現個人、梯隊、方向之間的最佳匹配,促進學科團隊和專業教學團隊的優化融合,共同發展、共同提高。
科研平台與教學平台需要共建共享。考慮科研平台和教學平台儀器設備類型、場地面積、台套數、先進性、適用性和管理方面的共性與差別,探索各類科研平台和教學平台的互通共享機制。一方面,可以建立開放實驗室制度,將部分教學中選開的實驗設計為創新性研究項目在開放實驗室進行。另一方面,對於一些時間週期長、研究內容多、單獨教學平台完成有困難的實習及實訓教學課程,可以通過和科研平台共建教學場地解決。此外,開放學科平台為學生參加學科競賽、大學生研究性學習和創新性實驗、創新創業比賽以及參與教師團隊的科研課題提供場地保障,以達到實驗室平台資源的高效利用,面向全體、因材施教的培養目的。
代表院校:長沙學院 [12] 

生物工程發展前景

生物工程人才需求

生物工程培養具備從事食品科學基礎研究、食品生物高新技術創新、功能食品開發、食品原輔料生產、農產品綜合利用、食品生物工程產業管理等方面能力的“生物技術食品工程”複合型高級專業人才。 [2] 

生物工程考研方向

生物學、微生物學、細胞生物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2] 

生物工程就業方向

在校生期望從業方向:生物工程/生物製藥、科研人員、公務員、藥品研發、大學教師、事業單位人員
已畢業人員從業方向:生物工程/生物製藥、公務員、事業單位人員、科研人員、銷售代表、軟件工程師、藥品研發
已畢業學生創業方向:教育,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農、林、牧、漁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住宿和餐飲業,批發和零售業 [2] 

生物工程開設院校

地區
院校
北京
北京農學院
北京聯合大學
北京工商大學
北京中醫藥大學
中國農業大學
北京化工大學


天津
天津農學院
天津商業大學
天津科技大學
天津大學
上海
上海大學
華東理工大學
東華大學
上海應用技術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



重慶
長江師範學院
重慶大學


河北
河北工業大學
河北中醫學院
石家莊學院
河北科技師範學院
河北經貿大學
河北農業大學
燕山大學
河北大學
河北科技大學



河南
河南牧業經濟學院
鄭州大學
黃淮學院
河南科技學院
周口師範學院
商丘師範學院
南陽師範學院
新鄉醫學院
河南中醫藥大學
鄭州輕工業大學
河南師範大學
河南農業大學
河南工業大學
河南大學
河南城建學院
南陽理工學院
安陽工學院
新鄉工程學院


山東
濟寧學院
菏澤學院
濟寧醫學院
山東第一醫科大學
齊魯工業大學
山東建築大學
中國海洋大學
青島農業大學
魯東大學
曲阜師範大學
山東農業大學
青島科技大學
煙台大學
聊城大學
山東理工大學
山東科技大學
山東大學
齊魯理工學院


山西
太原工業學院
山西大同大學
山西農業大學
太原科技大學
中北大學
山西大學
太原理工大學

安徽
安徽大學
亳州學院
蚌埠學院
合肥學院
皖西學院
巢湖學院
淮南師範學院
安徽科技學院
淮北師範大學
安徽工程大學
淮北理工學院

江西
宜春學院
景德鎮學院
江西科技師範大學
江西師範大學
南昌大學
南昌理工學院
南昌大學科學技術學院

江蘇
東南大學
常熟理工學院
蘇州科技大學
鹽城師範學院
淮陰師範學院
徐州工程學院
淮陰工學院
常州大學
南京林業大學
南京工業大學
江蘇科技大學
揚州大學
南京師範大學
南京理工大學
中國藥科大學
南京農業大學
江南大學
中國礦業大學
鹽城工學院
江蘇海洋大學
浙江
嘉興南湖學院
湖州學院
浙大寧波理工學院
浙江科技學院
中國計量大學
嘉興學院
浙江工商大學
浙江工業大學
寧波大學
浙江大學
湖州師範學院
浙江樹人學院
浙江萬里學院



湖北
荊楚理工學院
湖北理工學院
湖北民族大學
湖北工程學院
武漢輕工大學
武漢工程大學
湖北工業大學
武漢科技大學
三峽大學
長江大學
湖北大學
中南民族大學
華中農業大學
黃岡師範學院
武漢設計工程學院
武昌理工學院
武漢生物工程學院



湖南
中南大學
邵陽學院
湖南科技學院
懷化學院
湖南理工學院
湖南工程學院
長沙學院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
湖南中醫藥大學
湖南農業大學
湘潭大學
湖南科技大學
長沙理工大學



廣東
華南師範大學
華南理工大學
廣東海洋大學
華南農業大學
廣東工業大學
佛山科學技術學院
嘉應學院
廣東藥科大學
仲愷農業工程學院
廣東石油化工學院
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

廣西
賀州學院
廣西科技大學
桂林理工大學
河池學院
雲南
昆明理工大學
雲南農業大學


貴州
貴陽學院
遵義醫科大學
貴州師範大學
貴陽信息科技學院
四川
西華大學
四川大學
四川農業大學
西南交通大學
成都大學
四川輕化工大學
西南科技大學
攀枝花學院
宜賓學院



陝西
陝西科技大學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西安工程大學
陝西理工大學
青海
青海民族大學
青海大學


寧夏
北方民族大學



黑龍江
哈爾濱工業大學
黑龍江大學
綏化學院
哈爾濱商業大學
東北農業大學
齊齊哈爾大學
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
黑龍江東方學院
吉林
吉林大學
長春工業大學
吉林工商學院
吉林工程技術師範學院
吉林農業科技學院
吉林化工學院
東北電力大學
吉林農業大學
長春理工大學
長春科技學院


遼寧
大連理工大學
大連民族大學
瀋陽化工大學
瀋陽藥科大學
大連工業大學
遼寧科技大學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
東北大學
瀋陽大學
大連大學
瀋陽工學院
瀋陽科技學院
西藏
西藏農牧學院



新疆
伊犁師範大學
新疆師範大學
新疆大學

內蒙
內蒙古大學
內蒙古農業大學
內蒙古工業大學
內蒙古科技大學
福建
廈門大學
福州大學
福建師範大學
福建農林大學
福建技術師範學院
武夷學院
集美大學
華僑大學
閩南科技學院



甘肅
西北民族大學
蘭州理工大學
蘭州交通大學
河西學院
甘肅農業大學


[3] 
參考資料
  • 1.    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567-574
  • 2.    生物工程  .學職平台[引用日期2022-07-07]
  • 3.    生物工程【開設院校】  .中國高校之窗[引用日期2022-07-07]
  • 4.    國家教育委員會高等教育二司.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及簡介 : 理工、農林、醫藥[M].北京:科學出版社,1989.04:目錄頁
  • 5.    國家教育委員會高等教育司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和專業簡介[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07:24
  • 6.    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新舊專業對照表(1998)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户網站[引用日期2022-07-08]
  • 7.    教育部關於印發《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12年)》《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設置管理規定》等文件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户網站[引用日期2022-07-08]
  • 8.    教育部關於公佈2019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户網站[引用日期2022-07-08]
  • 9.    楊兆琪,鄧禹,毛銀.國際背景下生物工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初步探討[J].廣東化工,2017,44(16):259-260
  • 10.    董新紅,李靜,陳慧英,海洪.生物工程專業大學生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1,20(23):228-229
  • 11.    吳耀輝,曾葉霖,王衞,王永紅,曾超珍.新工科理念下林業院校生物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討[J].現代農業科技.2021,(06):240-241
  • 12.    唐偉卓,陳建榮,唐建洲,劉臻.基於“雙一流”學科和專業聯動的地方應用型大學生物工程類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20,(44):329-331
  • 13.    代春吉,劉寧,龔國利,錢衞東.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背景下生物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19,(12):67-68
  • 14.    蘭時樂,王徵,周曉明,李立恆,胡超.校企合作生物工程專業工理複合型技術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現代農業科技.2017,(11):268-269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