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生活與命運

(瓦西里·謝苗諾維奇·格羅斯曼著長篇小説)

鎖定
《生活與命運》是俄羅斯作家瓦西里·謝苗諾維奇·格羅斯曼創作的長篇小説,該書在1960年完成,1980年代在歐美問世,1988年在蘇聯出版。
在該書中,格羅斯曼以托爾斯泰式的宏大視角和寫實筆法,圍繞沙波什尼科夫一家在蘇聯衞國戰爭時期的經歷,通過家族成員各自的遭際串起上百位出場人物,以及一系列交叉延伸的歷史事件。歷史的創痛、現實的積弊、極權與戰爭雙重壓迫下人性的艱難處境,都以深刻的細節展現出來。格羅斯曼用文字記錄猶太滅絕營慘況,對戰爭真情實況、納粹滅絕營、前蘇聯古拉格的描寫,震撼人心。 [1-2] 
作品名稱
生活與命運
外文名
Жизнь и Судьба
作品別名
生存與生活
作    者
【俄】 瓦西里·謝苗諾維奇·格羅斯曼
創作年代
近現代
文學體裁
長篇小説
字    數
790千字

生活與命運內容簡介

該書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斯大林格勒戰役為背影,再現了蘇聯軍民在斯大林的統率下,取得衞國戰爭決定性勝利的歷史畫面。 [3] 
小説是多層次的,一方面以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方法描寫斯大林格勒戰役,另一方面,則以真正的現實主義風格,描寫普通人的遭遇,尤其是書中的沙波什尼科夫一家。 [3]  講述了沙波什尼科夫一家在蘇聯衞國戰爭時期的經歷,書中有對戰爭真實情況的描寫,對納粹滅絕營、蘇聯古拉格的哀歌與沉思,對人生、政治和歷史命運的哲思與探討,對人性的極端邪惡與細微的善良之間鬥爭的刻畫。 [1] 

生活與命運作品目錄

新版序
譯者序
力岡
導 讀:《為長眠者發聲:瓦西里· 格羅斯曼的生平與作品》
羅伯特· 錢德勒
第一部
第二部
第三部
[4] 

生活與命運創作背景

格羅斯曼的《生活與命運》完成於1960年,時代背景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斯大林格勒戰役期間的俄國和東歐。 [5] 
1953年3月斯大林去世,接下來的幾年格羅斯曼獲得了公眾意義上的成功。他被授予了聲望較高的“紅旗勞動勳章”,《為了正義的事業》也再版了。這個時候,格羅斯曼正在寫他那兩部作品:《生活與命運》和《一切都在流動》。這兩部作品都是直到1980年代後期才在俄羅斯出版問世。《為了正義的事業》政治上沒有《生活與命運》那麼異端。作者本來想把《生活與命運》作為《為了正義的事業》的續篇來寫。《生活與命運》裏的人物,很多也都是《為了正義的事業》裏的人物,但是最好把《生活與命運》作為一部獨立的小説來看。 [6] 

生活與命運人物介紹

中文名
簡介
亞歷山德拉·弗拉基米羅芙娜·沙波什尼科娃
老革命家沙波什尼科夫的妻子。有一個兒子,三個女兒。
德米特里(“米佳”)
弗拉基米羅芙娜的兒子,1937年被捕,死於古拉格。
謝廖沙
米佳的兒子,參加斯大林格勒前線戰鬥。
柳德米拉
弗拉基米羅芙娜的大女兒。
阿巴爾丘克
柳德米拉的前夫,老布爾什維克,被關在古拉格。
阿納托里(“托里亞”)
柳德米拉與阿巴爾丘克的兒子,參加蘇德前線戰鬥。
維克托·帕夫浩維奇·施特魯姆
柳德米拉的現任丈夫,蘇聯囯家科學院的物理學家。
娜佳
柳德米拉和維克托的女兒。

生活與命運作品鑑賞

主題思想
作者以凝重的歷史筆墨展示了敵我雙方以戰爭為中心的廣闊的社會生活圖景,對當時蘇聯社會存在的個人迷信、肅反擴大化、官僚主義、特權、不重視知識人才乃至民族歧視等種種現象和弊端給予了無情的揭露和批判。 [3] 
《生活與命運》是一整個時代的畫像和心靈史,極權體制下複雜多面生活的一部百科全書,是對20世紀最黑暗的一段歷史的深刻反思。作者寫到個體和宇宙的聯繫、善和惡、是和非的悖論,寫到普通人的選擇問題。“在兩種集權制度下,人們都非常順從”,比如等待被殺的人就會自動排隊。 [1] 
藝術特色
《生活和命運》是一部抒情的悲劇史詩,最打動他的是作品的整體基調,“我們既能感覺到它的悲劇性,也能感覺到它的抒情性和史詩形式。“ [2] 
人們常常將《生活與命運》中的虛構人物與斯大林等歷史人物在書中交織在一起,在敍事中結合了更廣闊的哲學思考。 [5] 

生活與命運作品影響

2011年,BBC廣播四台將《生活與命運》改編為日間廣播劇,聽眾反響強烈。許多人走出家門,前往書店,或在網上購書。 [7] 

生活與命運作品評價

《生活與命運》描繪了斯大林主義與納粹主義以集體的名義——無產階級或是“雅利安人”對個體施加的可怕惡行。但令我震撼的是,格羅斯曼的文字在我們所處的温和得多的時代仍然適用。 泰晤士報 [5] 
“20世紀最偉大的俄語小説”。世界報 [7] 

生活與命運作品爭議

該書於1988 年在蘇聯出版後,引起熱烈的反響。蘇聯評論家寫道:“我們的評論家們常常嘆息:為什麼見不到描寫1941至1945 年戰爭的《戰爭與和平》,瞧,這就是。”書之所以遭禁,往往是由於書中觸及了一些不能觸及的問題,或者其中某些觀點與當局的觀點相牴觸。歷史上,當統治者走向歷史的反面,不能代表人民利益的時候,便劃定界限,設置幕障,不準透過幕障觀察問題,不準説界外的話。格羅斯曼卻透過帷幕、透過迷霧觀察事物,説話只顧事實和真理,不顧界限,因而觸怒了當時的領導層,因而這部作品成為禁書。 [8] 

生活與命運作者簡介

瓦西里·謝苗諾維奇·格羅斯曼,蘇俄記者、作家。1905年生於烏克蘭別爾基切夫,上世紀30年代投身寫作行列。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作為《紅星報》戰地記者隨軍四年,是揭露納粹德國死亡集中營真相的第一人。1964年格羅斯曼因癌症病逝。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