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生態密度

鎖定
生態密度是指生境條件適宜某種羣生長的實際單位空間中的種羣個體數。 [1] 
種羣的特徵取決於和生境的數量和質量相關的種羣數量——生態密度。隨着生態密度的增加,野生動物死亡率也增加的類型。同一種羣,在不同的兩年中,雖然密度一致,但死亡率卻不相同,而同一年中兩個不同地點密度一致的種羣,其死亡率也不一致,原因就在於生態密度存在差異,是不同環境質量作用的結果。 [2] 
生態密度過小,不利於集體覓食,抵禦獸害,改善小氣候和配種繁殖。
中文名
生態密度
外文名
Ecological density
生態密度增高
會導致動物的繁殖率存活率降低
定    義
指單位空間中生存的個體數
又    稱
經濟密度
特點之一
生態密度過小,不利於集體覓食等

生態密度概念

生態密度是指與環境容納能力有關的種羣數量。它不僅包含種羣密度的含義,而且包含環境質量好壞的含義。如果環境條件相同,生態密度高時,種羣密度當然較高。但假如種羣密度一致時,生境條件如果較差,則環境擔負的能力就較差,這樣的環境中生態密度是較高的。
因此生態密度過高,包含着種羣實際密度過高和環境條件較差二種含義,而生態密度低則意味着種羣密度較低和生境條件較好。 [3] 

生態密度特點

單位空間內種羣密度往往與個體的體型以及種羣所需食物的性質有關:如果物種是草食性的,單位空間內的密度相對肉食性的可以高一些,因為肉食性的物種需要更大的棲息地才能捕捉到足夠的獵物。在食性相似的情況下,個體大的物種一般密度較低(個體大的生物所需資源量較大,單位空間內能養活的個體數少);相反,個體小的則密度較高。每個種羣在自然界生存,必須要有最起碼的個體數(最低基數),這就是種羣在某一生境內生存的最小密度;某一生境中能夠容納種羣最多的個體數,即為最大密度(飽和密度);當種羣處於最適密度時.對種羣內個體的生存最為有利。但事實上許多種羣並沒有佔領全部空間,其中部分空間並不適宜種羣內的個體居住和活動,因此,我們把種羣在實際佔有空間上的個體數量稱為生態密度。 [4] 
種羣的增長及生境質量的下降,會增加野生動物的生態密度,並引起動物在行為上產生相應的反映。當動物社羣出現明顯優勢壓力時,如進功性增強,佔區變小,等級制度明顯等,則可能説明生態密度偏高。
生態密度的增高,會導致動物的繁殖率存活率降低,從而降低生態密度以達到新的平衡。因而繁殖成功與否也是檢驗生態密度的指標。通常在較低生態密度的情況下,動物的母性行為是較強的,哺乳期也長,並且多半是幼仔主動停止哺乳。而一旦由成年母性動物自動中止哺乳時,則可能説明生態密度偏高。野生動物管理的目標是應該防止出現過高的生態密度。 [5] 

生態密度研究與運用

①相關學者從間混作系統的整體出發,運用生態學原理論述了間混作研究中密度、施肥量、兩種作物之間的比例關係、產量的表示方法和總產的計算問題,並運用粗密度、生態密度和標準化產量概念闡明瞭間混作實佔面積與整體面積產量以及總產的計算問題,將行比與作物比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從而能夠更加完整地反映出間混作的空間排列和羣體大小。 [6] 
②黃河季節性入海徑流所攜入的淡水、泥沙及營養物質,與渤海海洋環境相互作用,因而形成了黃河口及鄰近水域多種經濟種類的產卵場和育幼場。然而,近代黃河尾閭不斷變化,加上近年來黃河水資源過度利用和上游生態環境惡化所引起的斷水斷流,導致了沖淡水和營養鹽來源短缺。研究表明,黃河口及鄰近海域的生態環境質量,將直接影響到渤海,乃至黃海生物資源動態及其可持續性。 [7] 
參考資料
  • 1.    莫小林主編.常用林業名詞解釋:中國林業出版社,2016:16
  • 2.    劉惠民主編.林業理論與實踐:雲南科技出版社,2007:956
  • 3.    馬建章,賈競波.野生動物管理學:東北林業大學出版社,1990:22
  • 4.    梁士楚,李銘紅主編;聶呈榮,王文強,饒本強等副主編.生態學: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5:50
  • 5.    馬建章,賈競波.野生動物管理學:東北林業大學出版社,1990:38
  • 6.    季良. 有關間混作研究中幾個問題的探討[J]. 中國生態農業學報, 1994, 2(2):58-61.
  • 7.    朱鑫華, 繆鋒, 劉棟,等. 黃河口及鄰近海域魚類羣落時空格局與優勢種特徵研究[J]. 海洋科學集刊, 2001, 43(43):141-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