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甜菜褐斑病

鎖定
甜菜褐斑病(Cercospora leaf spots,CLS)又叫“火龍”,是由甜菜尾孢菌侵染所引起的、發生在甜菜上的一種病害。主要發病部位是葉、葉柄和種球。 [1-2] 
甜菜褐斑病是影響甜菜產量的一種世界性病害,在各甜菜種植國均有發生。發病由老葉開始,然後是幼葉。發病初期在葉部表現為葉表面出現很多針尖大小的褐色小斑點,之後斑點逐漸擴大,呈圓形、橢圓形或不規則的輪廓,最後,葉片病斑連成大片,造成葉片的乾枯脱落。在一般年份,該病可造成甜菜塊根減產10-20%,含糖降低1-2度,葉莖損失40-70%。 [1] 
甜菜褐斑病的防治要牢固樹立“公共植保,綠色植保”的新理念,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堅持以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的無公害防治原則。 [2] 
中文名
甜菜褐斑病
外文名
Cercospora leaf spots
別    名
火龍
為害作物
甜菜
為害部位
葉、葉柄和種球
病    原
甜菜尾孢菌

甜菜褐斑病病原特徵

病原為甜菜尾孢菌(Cercospora beticola Sacc.),為真菌界半知菌亞門、不完全菌綱、叢梗孢目、尾孢科、甜菜尾孢菌屬。在屬的分類上甜菜尾孢菌比較混亂,原因可能是甜菜尾孢菌沒有已知的端粒形態和菌絲連接及難以捉摸的交配系統。甜菜尾孢菌菌絲體基質發育不健全,直徑達60微米,內表皮或亞表皮層為棕色至深棕色。分生孢子梗2-18枚,束狀,稍發散,棕色,頂端變淺,中等厚壁,圓柱形,寬度基本一致,簡單,膝狀,16-200微米×4-6微米,1-6隔,頂端截形,有時隔膜處收縮。分生孢子的細胞頂生或具有間隔,增殖合生,具1-2個位點;位點處明顯增厚,不突起,頂端或分生細胞肩胛的形成是由膝狀體外側引起的,2.5-3微米。分生孢子,絲狀至針狀,中等彎曲,很少具圓柱狀,在基部截形,頂端鋭尖至亞急狀,27-250微米×2-5微米,3-28分隔。 [1]  孢子形成與萌發要求高温、高濕條件,最適温度29℃,適宜濕度95%以上。 [2] 

甜菜褐斑病危害症狀

甜菜褐斑病
甜菜褐斑病主要發病部位是葉、葉柄和種球。葉片受害,先出現褐色或紫褐色圓形或不規則形小斑點,以後病斑逐漸擴大,邊緣赤褐色,潮濕時病斑上產生大量灰白色黴狀物。病斑易於破裂或脱落穿孔。病斑常聯成大片,葉片乾枯死亡。老葉先發病乾枯脱落。新葉不斷受害,使植株根冠粗大,青頭伸長,似菠蘿。葉柄受害,產生梭形病斑。還侵染花器,在種球產生病痕及大量灰色黴狀物。多雨、高温條件下,病斑小而密,後期很多病斑融合成片。每葉病斑數多,甚至佈滿全葉。病葉漸黃,以至枯死。一般由外層葉先發病,漸向中層和內層葉擴展。重病地快的病株外葉平癱於地,大部分鄒於死亡,中層葉片佈滿褐斑,而內層葉片多保持鮮嫩健康狀態。葉柄、花梗被侵染後,形成梭形,自長橢圓型病斑,種球被害後,變深褐色,瘦小也可出現先發病,也可出現褐色斑痕。 [2] 

甜菜褐斑病侵染循環

甜菜褐斑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以菌絲體在病殘體、母根和種球上過冬,第二年5月產生分生孢子,進行初期侵染。病菌落到葉片上產生芽管,從氣孔侵入。葉組織產生病斑,其上形成分生孢子,藉助風雨、流水傳播,進行重複侵染,繼續發病。 [2] 
甜菜尾孢菌在無性狀態下,以假基質的形式在受感染的植物碎片上越冬,並通過雨水的飛濺使分生孢子短距離傳播。其可從甜菜葉片兩側對葉片進行侵染。其侵染過程分為兩類:一種為附着在葉片表面的尾孢菌分生孢子或分生孢子分支通過植物氣孔開口進入植物細胞間隙,在細胞間隙中吸取植物組織中營養,不斷生長形成菌絲團,同時分泌一些有害物質對周圍植物組織細胞造成破壞,使組織塌陷,形成褐色斑點;另一種為分生孢子破壞細胞表皮對植物細胞進行侵染,在細胞表皮下,分生孢子產生大量短細胞,短細胞在細胞間隙不斷生長破壞周圍細胞,造成組織細胞塌陷,形成棕色斑點。 [1] 

甜菜褐斑病流行規律

在温度20℃左右,濕度70%以上,無風條件下甜菜褐斑病容易發病。在每年6月下旬到7月上旬開始發病,7月到8月為盛期,9月中旬停止蔓延。 [1] 
病害發生程度主要取決於温度與濕度條件的配合。連作和重茬種植,因田間有大量的病殘體,病原菌數量大,所以發病早、病害重,要求實行5年以上輪作,以減少土壤中帶菌量,粘性土、低窪地發病重,反之則輕。 [2] 
此外,重茬和迎茬地由於土壤中殘留大量的褐斑病菌,發病重;距離去年甜菜地或當年採種地近的甜菜發病重;重粘土地、下濕地、背陰地以及排水不良、濕度較高的地塊發病重;澆水過多或植株過密、速效氮肥用量過大,導致葉叢過於繁茂和徒長,通風不良、光照不足、株行間濕度過高,發病也重。 [3] 

甜菜褐斑病防治方法

甜菜褐斑病的防治要牢固樹立“公共植保,綠色植保”的新理念,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堅持以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的無公害防治原則。 [2] 
  1. 避免引種帶病種子,做好種子消毒。方法:①乾熱處理。即將充分乾燥的種子在70℃恆温箱中處理72小時;②温水浸種。即用50-52℃的温水處理20-30分鐘,能殺死大部分真菌和細菌。處理過程中應保持温度恆定;③藥劑浸種。即用1%的高錳酸鉀液浸種10-15分鐘,可藉助藥液的氧化作用殺死種子表面病菌;④藥劑拌種。即用種子重量的0.8%敵克松或10%福爾馬林悶種3小時後播種。 [3] 
  2. 做好病殘體的清除工作。病原菌主要以菌絲團和分生孢子在甜菜病殘體、塊根根頭和種子上越冬,甜菜採收後,及時清除田間的病殘體,將莖葉、青頭收集青貯,促使病殘體分解而使病菌失去活力,也可實行秋季深翻,消滅病源。
  3. 輪作換茬。病原菌在罹病殘餘物上留在土壤中,成為第二年初侵染來源。因此要避免迎茬和重茬。一般實行4年以上的輪作。輪作田應遠離上年的甜菜地和當年的採種地。 [3] 
  4. 選用抗病品種。不同品種對褐斑病抗病性有明顯差異,目前尚無對褐斑病免疫品種,但內蒙5號、甜研303、吉丹單一、及丹麥的HYB-13等比較抗病。 [3] 
  5. 提高植株抗病力。多施廄肥、堆肥或種植綠肥,增加土壤的腐殖質,保證土壤疏鬆,促進植株生長,延長老葉壽命。增施磷、鉀肥,適當追施氮肥,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3] 
  6. 搞好藥劑防治。發病前或發病初期用25%或50%多菌靈500-1000倍液噴灑2次(或用0.5%代森鋅加0.05%水膠噴霧效果更好)。在7-8月份,田間出現病株時,可用1:1:100的波爾多液、75%甲基託布津1000-15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霧防治3-4次,每次間隔7-10天。 [3] 
參考資料
  • 1.    鄒鋒康,丁廣洲,賈海倫,陳麗.甜菜褐斑病及種質資源抗性研究進展[J].中國糖料,2019,(第4期):63-69
  • 2.    蔡睿.甜菜褐斑病的發生與防治技術[J].現代農業研究,2017,(第7期):77
  • 3.    陳賀勳.甜菜褐斑病的發生和防治[J].現代農業,2013,(第11期):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