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甘藍霜黴病

鎖定
甘藍霜黴病是由寄生霜黴引起的、發生在甘藍的病害。主要危害葉片,也能危害莖、花梗直至種莢,在甘藍各生育期均可發病。病葉上病斑初為淡綠色,以後病斑逐漸變為褐色至紫黑色,微凹陷,病斑受葉脈限制呈不規則形或多角形,葉背病斑上呈現白色霜狀黴層;發病嚴重時病斑連片,致使葉片變黃枯死。 [2] 
甘藍霜黴病分佈範圍廣,在中國各地均有發生,是甘藍生產中常發生的三大病害之一。一般發病年份損失在10—15%,發病嚴重時損失可達30%,對生產有明顯影響。 [1-2] 
甘藍霜黴病屬於氣傳病害,其流行特點是發病突然,流行速度快,危害損失大。因此,要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採用“加強病情動態監測,合理佈局品種,實施健身控害栽培,科學用藥”的防治措施來為其優質高產打下基礎。 [4] 
中文名
甘藍霜黴病
外文名
Cabbage downy mildew
別    名
龍頭病
病    原
寄生霜黴
為害作物
甘藍
為害部位
葉片、莖、花梗、種莢

甘藍霜黴病病原特徵

甘藍霜黴病病原為寄生霜黴(學名:Peronospora parasitica),屬鞭毛菌亞門真菌。孢子囊自氣孔伸出,單生或叢生,無色,全長192—333微米,基部膨大,主軸區大小(128—192)微米×(6.4—16)微米,佔全長的1/3—3/5,上部鋭角叉狀分枝1—7次,末枝微彎,大小(6.4—25.6)微米×(1.3—3.2)微米,彎曲。孢子囊呈橢圓形或近球形,褐色,大小(13—29)微米×(13—26)微米,長寬比值1.0—1.2。卵孢子呈球形,黃褐色,直徑為34—42微米,壁平滑,有時有褶皺。 [1]  [6] 
該病原的孢子囊和卵孢子萌發的最適温度為7—13℃,侵入寄主的最適温度為16℃,菌絲體在寄主體內生長則要求20—24℃,高濕有利於孢子囊的形成和萌發。 [1]  [5] 

甘藍霜黴病為害症狀

甘藍霜黴病主要危害葉片,也能危害莖、花梗直至種莢,在甘藍各生育期均可發病:
  • 葉片染病,從蓮座期開始,一般先由外部葉片發生。發病初始葉片正面出現淡綠色或黃綠色水漬狀斑點,後擴大成淡黃或灰褐色,邊緣不明顯;病斑擴展時常受葉脈限制而成多角形。在病情盛發期,數個病斑會相互連接形成不規則的枯黃葉斑,潮濕時與病斑對應的葉背面長有灰白色黴層,即病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當發病環境條件適宜時,可加速病情發展,數天至15天內即可使植株葉片自外向內逐漸變黃、乾枯,最後剩下菜心或葉球部分。 [1] 
  • 幼苗期受害,葉片、幼莖變黃枯死。 [1] 
甘藍霜黴病

甘藍霜黴病侵染循環

病原以卵孢子在病殘組織裏、土壤中或附着在種子上越冬,或以菌絲體在留種株上越冬。翌春由卵孢子或休眠菌絲產生的孢子囊萌發芽管,經氣孔或表皮細胞間侵入寄主,藉助風雨傳播,使病害擴大和蔓延。 [3] 

甘藍霜黴病流行規律

温濕度是影響甘藍霜黴病發生與流行的關鍵因素。病斑發展最快的温度常在20℃以下。在中國北方地區,甘藍蓮座期以後至包心期,如氣温偏高、雨水多或田間濕度大,晝夜温差大,病害很容易流行。 [5] 

甘藍霜黴病防治方法

甘藍霜黴病農業防治

  1. 選用抗病品種,淘汰老品種:菜農應選擇適宜當地栽培而抗病性較強的品種,如天嬌505、山地60、西雙版納、亞洲綠等。 [4] 
  2. 苗牀應設在地勢較高、排水良好的地塊:如沿用舊牀,牀土應進行消毒處理。播種前牀土要充分翻曬,肥料要腐熟,施肥要均勻。這是防止病害發生,保證甘藍優質高產的措施之一。 [4] 
  3. 加強苗期管理,培育壯苗:一是苗牀播種要均勻。二是甘藍苗牀要做好保温工作,白天温牀不能低於20℃,防止冷風或低温侵襲。如陰天低温,可以鬆土降低土壤濕度,提高土壤温度,促進根系生長,連續陰天轉晴後,要加強通風,防止23℃以上的高温和高濕。三是發現病苗,應及時拔除,並撒上幹細土或草木灰。四是應及時間苗,清除雜草。 [4] 
  4. 合理輪作:甘藍與非十字花科作物隔年輪作,並應防止與十字花科作物鄰近。此外,收穫後清潔田園,進行深耕曬壟。推廣畦栽培,及時中耕,雨後及時排水防漬。常規情況下,做畦高度為12—18釐米,畦寬120釐米,中耕時應避免傷根。 [4] 
  5. 採用配方施肥:根據甘藍的需肥特點進行合理施肥。如甘藍在整個發育過程中,需鉀最多,氮次之,磷最少,因此全生育期應加大鉀肥的用量。但甘藍在結球以前吸收氮多,鉀次之,磷最少。結球后需鉀多,氮次之,磷最少。因此,在結球前應補充足夠的氮素,配施磷鉀肥,而結球后應重施鉀肥,配施磷、氮肥。具體做法:在包心初期用磷酸二氫鉀750—1 500克/公頃對水240千克/公頃進行葉面噴施,每5—7 d噴施1次,連施2—3次,以利於提高甘藍的抗性。 [4] 

甘藍霜黴病化學防治

對苗期常年發病嚴重的地塊,可採取以下藥劑進行防治: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10克/平方米對苗牀用藥。用藥前加幹細土0.5—1.5千克/平方米拌勻成藥土,播種時用1/3作墊土,2/3作蓋土進行藥土下墊上蓋的方法預防病害發生。 [4] 
在苗牀上發現霜黴病病株後,應噴藥控制病害蔓延。可選用50%烯酰嗎啉、異菌氰、50%百菌清等,分別與漯效王、綠農素等葉面肥配合使用,進行葉面施用效果更好。 [4] 
4—5月移栽大田後,要注意甘藍霜黴病的發病情況,特別是在日照強烈、夜晚下暴雨的天氣情況下,甘藍霜黴病來得突然而易於流行。在田間發現病株時,就應選用對口藥劑進行防治。一是用72%克露可濕性粉劑、58%甲霜靈錳鋅加上漯效王。具體做法:3種藥劑各用450克/公頃對水450千克/公頃噴霧。二是用菌力託150克/公頃+甲K殺菌靈+150克/公頃+美露二號300克/公頃對水240千克/公頃噴霧。三是用烯酰嗎啉300克/公頃加上綠農素150克/公頃混合加水噴霧。如果病葉率達25%以上,以上配方中的藥劑用量應適量增加。 [4] 
注意事項:一是噴藥要周到,不要在晴天烈日下用藥。二是在選擇農藥時,應到正規農藥銷售處選擇已登記的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藥品種。三是加強菜農安全使用農藥的意識,不要用污水配製藥液,不要隨意加大農藥使用量,不要長期單一地使用同種農藥。 [4] 
參考資料
  • 1.    李惠明等.蔬菜病蟲害診斷與防治實用手冊.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01:52-53
  • 2.    張國新. 如何防治甘藍霜黴病和病毒病[J]. 現代農村科技, 2016, (4):26.
  • 3.    孫穎,王向陽.植物保護技術手冊.太原:山西經濟出版社,2017.05:143-144
  • 4.    熊清華. 石屏縣龍朋鎮結球甘藍霜黴病的發生與防治[J]. 現代農業科技, 2014, (12):129-130.
  • 5.    方智遠等.甘藍 包菜、圓白菜 栽培技術.北京:金盾出版社,1991.01:72
  • 6.    沈瑞清,郭成瑾,張麗榮等.寧夏農作物病害.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2018.12: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