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甘棠惠

鎖定
廣西寧明人,早年畢業於武漢大學中文系,教授級編審,廣西著名詩人、文藝評論家。先後任廣西文藝評論研究室主任、文藝函授中心負責人,《太陽花》主編、《南方文壇》主編。
中文名
甘棠惠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廣西寧明
畢業院校
武漢大學中文系
職    業
廣西著名詩人、文藝評論家

甘棠惠簡介

1952年畢業於武漢大學中文系,曾供職於《文藝報》並擔任責任組組長,文革時期和臧克家一起下方湖北咸寧幹校勞動,後到廣西文聯工作,先後任廣西文藝評論研究室主任、文藝函授中心負責人,《太陽花》主編、《南方文壇》主編 。

甘棠惠咸寧時期

孫一珍筆下的甘棠惠(《文藝報》的編輯),那就是一個令人稱羨的英雄人物。他會捉蛇,敢吃蛇,人稱“甘大膽”;他在幹校練就了一手漂亮的殺豬手藝,人稱“甘一刀”;他這個體型乾瘦的廣西人,什麼活都會幹,什麼活都拼死拼活地幹,所以又贏得了“拼命三郎”的美譽。最讓孫一珍折服的,是甘棠惠的能幹加巧幹。一次,連裏派她和甘棠惠拉板車去咸寧城裏辦採購。出發的時候,有人告訴他們,小路上被老鄉挖了許多溝,拉板車一定要走大路。但甘棠惠卻滿不在乎。看到路上真有小溝的時候,孫一珍着急了,甘棠惠卻胸有成竹,只用隨手撿到的一根小樹枝搭在溝上,將板車一邊輪子着樹枝,一邊輪子懸空,將車套緊套肩上,“嗖”地一下就將板車拉過溝去,看得孫一珍目瞪口呆。二三十道溝,都是這樣被甘棠惠輕鬆越過。還有一次,為了表現給孫一珍看,這個“甘大膽”竟然不墊樹枝,只提前加快速度,讓板車凌空飛越水溝,讓孫一珍大開眼界。看完那段文章,我和孫一珍一樣的設想,如果甘棠惠還年輕,只怕飛越黃河之類的壯舉,就沒有其他人什麼事了。

甘棠惠南寧時期

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後,文學理論和批評逐漸活躍,甘棠惠等人在此時期的活動,為70年代末廣西的文學評論工作的恢復和理論重建,起了先導和奠基作用。進入80年代後,甘棠惠發起的廣西文聯文藝理論研究室和廣西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的成立,《廣西文藝評論》和《南方文壇》的創刊,為廣西文學理論與評論的發展,聚集起隊伍,提供了陣地,進一步凝聚了文藝評論家的力量,文學理論與批評工作更上一層樓,使文學評論在文學事業的發展中,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1985年在廣西文藝評論研究室任負責人時,依託《廣西文藝評論》(雙月刊)主辦文藝函授中心培養文學青年,並於當年創辦文學雜誌《太陽花》1985年7月在廣西師範大學獨秀峯下主辦桂林筆會,現海南省書法協會常務理事、海口市書法協會副主席書法家戴文、蒙海峯,廣西女詩人路卉、湖南青年詩人劉詩鳳、雲南農民作家袁永祥、高州女詩人廖冬梅、北京《啄木鳥》負責人孫剛、《鴨綠江》編輯王傑等30餘名青年文學作者參加了這個盛會。在桂林筆會上開全國之先河,大膽聘請河南青年作者小河、雲南農民作家袁永祥、廣西青年作者李美榮、黃大星、嚴永強擔任《太陽花》助理編輯、編輯。1986年在廣西壯族自治區黨校舉辦創作會議,全國200餘名文學青年參加,邀請了周明、敏岐、王景山等文學大家與會輔導,會上還組織大家到憑祥抗越前線法卡山體驗生活,會上誕生了大批優秀文學作品。甘棠惠領導的 《南方文壇》創刊於1988年,1996年成功改版,是廣西評論界的一個奇蹟。雜誌刊載大量新鋭、犀利的開放性理論批評文章,以其鮮活的思想、前瞻的姿態、包容的胸襟備受國內評壇的關注與讚譽,被稱為:"中國文壇的最具影響力的文論園地之一"、"中國文壇的批評重鎮”。《南方文壇》"克服種種困難,始終堅持自己的嚴肅的理論品格……辦成了一份相當活躍和影響力的刊物”。《南方文壇》為把廣西文學推向全國作出了貢獻。 甘棠惠主編《南方文壇到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