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甃(zhòu)是一個漢字,名詞,動詞,意思是以磚瓦砌的井壁。出自《唐韻》《集韻》。
中文名
拼    音
zhòu
詞    性
名,動
解    釋
砌。以磚修井
總筆畫
13 [1] 
注    音
ㄓㄡˋ [1] 

基本信息

zhòu
<名>
<動>
砌。以磚修井 [build a well with bricks]
甃,亦治也。以磚壘井,修井之坯,謂之為甃。——《易·井》孔穎達疏引
甃無咎。——《易·井》。幹注:“以磚壘井曰甃。”
修蓋瓦溝;砌壘磚石 [build]
甃屋行水。——《管子》
起百尺琉璃寶殿,甃九層白玉瑤台。——明·馮夢龍《醒世恆言》
又如:甃石(砌石;壘石為壁);甃地(以磚、石等砌地);甃城(築城;修城);甃理(修治)
駐媚景、別有仙葩,遍瓊甃小台,翠油疏箔。 ——宋末·蔣捷《解連環嶽園牡丹》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古文〕㼙《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側救切,音縐。《説文》井甓也。《易·井卦》六四井甃旡咎。《注》結砌也。馬雲:為瓦裏下達上。《疏》甃,亦治也。以塼壘井,修井之坯,謂之甃。《莊子·秋水篇》缺甃之崖。
《李賀詩》光明藹不發,腰龜徒甃銀。《注》唐官制,四品以下龜袋飾銀。甃,猶飾也。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