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瓶子草

鎖定
瓶子草(學名:Sarracenia )是瓶子草科瓶子草屬植物。多年生食蟲草本植物。具鱗莖。葉常綠,倒伏簇生,呈蓮座狀,花葶直立;花單生、下垂,有紫色,紫紅色,黃色等,花徑3.8釐米,花期4-5月。秋天結果,種子細小,水滴狀。 [1] 
原產於美國,北至加拿大。生長於美國東部酸性沼澤地至東南部及墨西哥灣沿海平原。半耐寒,喜潮濕環境。喜歡暖、水濕和半陰環境。冬季需温暖,夏季宜涼爽,不耐乾燥和高温,怕強光直射。宜疏鬆的酸性無肥基質,如水苔和泥炭土(泥炭土應與珍珠岩混合以增加其透氣性)。 [1-2] 
(概述圖參考來源: [3] 
中文名
瓶子草
拉丁學名
SarraceniapurpureaL.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杜鵑花目
瓶子草科
瓶子草屬
瓶子草
分佈區域
美國,加拿大
命名者及年代
L.,1753

瓶子草簡介

瓶子草為多年生的食蟲草本植物,其每一片葉片就是一個捕蟲器,裏面也會分泌出消化液,並混合着儲存的雨水消化那些掉進去的昆蟲,最後吸取養分供自己生長。
野生的瓶子草多生長在開闊的沼澤地帶,享受着直射的陽光和良好的通風條件 [4] 

瓶子草形態特徵

多年生食蟲草本植物。具鱗莖。葉顏色多種,倒伏簇生,呈蓮座狀,圓筒狀,基部細長,上部腫脹,喉部縊縮;綠色,具紫色條痕;一側具1距或闊翅,頂端有直立蓋、腎形,常具紫脈紋,蓋內有毛。花葶直立,高約30釐米;花單生、下垂,有紫色,紫紅色,黃色等。花徑3.8釐米,花期4-5月。秋天結果,種子細小。 [1] 
瓶子草

瓶子草瓶子草屬八大原生種

中文學名
拉丁學名
白網紋瓶子草
Sarracenia leucophylla
黃瓶子草
Sarracenia flava
紫瓶子草
Sarracenia purpurea
綠瓶子草
Sarracenia oreophila
紅瓶子草
Sarracenia rubra
小瓶子草
Sarracenia minor
翼狀瓶子草
Sarracenia alata
鸚鵡瓶子草
Sarracenia psittacina

瓶子草生活習性

瓶子草
瓶子草(9張)
性喜温暖,要求較高的空氣濕度,適宜在半陰、避風的環境中生長。瓶子草偏好保水性好、酸性的栽培介質。

瓶子草養護

養分過多的土壤會造成瓶子草根部壞死,可直接用水苔栽培,水苔較適合作葉插或小苗的栽培介質。多用分株或播種繁殖,分株於春季結合換盆進行;播種於秋季進行,春天發芽。夏季,瓶子草所需温度為21℃~35℃,宜在陰棚下栽培,需經常澆水、噴霧,以降低温度,保持較高的空氣濕度。越冬温度以5℃~8℃為宜。小苗期需90%~100%的濕度,小苗期養護紫紅瓶子草需要一個透明、通氣罩子將其罩住保濕;大苗對濕度要求低些,將其放在通風良好、不受強風吹襲的地方即可正常生長。
瓶子草 瓶子草

瓶子草繁殖方法

瓶子草分株

瓶子草會長側芽,當長到足夠大時,從母株上分離,單獨栽培。

瓶子草扦插

使用葉插或者根莖段扦插都能繁殖,可把葉子剪半從母株上剝下,斜插於潔淨的基質上,或者將根莖切成2.5釐米一段,切口塗抹殺菌劑,平放於潔淨的基質上,再在上面鋪上濕水苔,保持高濕度和明亮的光線,約2個月左右可長芽。

瓶子草播種

瓶子草的種子保存期限較長,可達3-5年,但發芽時間也較長,需2-4個月。播種前需低温冷藏(5度左右)1-2個月,並需保持種子潮濕,可用濕的餐巾紙包裹或者放於濕水苔中,為避免發黴,水苔與種子最好經過消毒,並定時查看(也可不冷藏直接在冬季、或春季低温時播種);冷藏後播種適宜温度15-30度,種子直接撒於潮濕潔淨的基質表面(可用純水苔或混合泥炭),表面不蓋土或覆蓋1-3毫米高的細泥炭或細粒赤玉土以幫助固定根系,保持高濕度和明亮的光線(盆底可放水盤保濕),1個月左右發芽(也有極少情況幾個月甚至一年後發芽),種3-5年才能長到成株。

瓶子草葉片

瓶子草有兩種形態的葉片:
1.瓶狀葉:可食蟲
2.劍形葉:休眠用,可進行光合作用,但不能食蟲(注:黃瓶子草,白網紋瓶子草翼狀瓶子草,綠瓶子草才會長)

瓶子草葉片分區

瓶子草第一區瓶:蓋

大部分種類的蓋子會遮蓋部分瓶口,避免過多雨水裝滿瓶子,導致獵物減少。瓶蓋也會結合色彩、氣味以及倒生的毛,將獵物誘引到瓶口處。有些特別的種類,例如小瓶子草和鸚鵡瓶子草,它們的瓶蓋非常靠近瓶口,瓶子上鑲嵌著一小塊一小塊缺乏葉綠素的區域,形成半透明的“窗户”,飛行的昆蟲會試圖穿過瓶蓋,然後掉進瓶中(類似的功能也發生在同科的眼鏡蛇瓶子草身上)。

瓶子草第二區:唇與瓶口

此區主要是唇,產生大量的蜜糖,吸引昆蟲停在上面或爬上瓶口,站在危險的陷阱邊緣。第二區也包含了瓶子上端臘質的管口,臘質堆積在這個部份,昆蟲一不小心就會失足落入瓶子深處。

瓶子草第三區

第三區就在第二區下面,此區的特色是毫無落腳處,它內側的表面覆蓋大量倒生的毛,讓昆蟲完全失去逃跑的機會。此區還鑲嵌著消化腺,分泌含有消化酵素的消化液。第四區多數的種類到這一區為止,只有紫瓶子草具有第五區。

瓶子草第四區

第四區充滿了消化液,酵素和生長在液體中的細菌會將昆蟲分解,再由瓶子迅速吸收養分。此區具有更多的消化腺,並被向下生長的粗毛包覆著,讓昆蟲無法逃脱。

瓶子草第五區

第五區位於第四區下方,此區只在紫瓶子草發現。這是一個光滑無毛,沒有分泌腺,不會行吸收作用的區域,功能不明。

瓶子草保護現狀

其中5種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ver 2.32000年瀕危物種。
翅狀瓶子草——近危(NT)
黃瓶子草——低危(LC)
白網紋瓶子草——易危(VU)
小瓶子草——低危(LC)
綠瓶子草——極危(CR)
參考資料
  • 1.    中國農業百科全書編輯部,中國農業百科全書.觀賞園藝卷[M],農業出版社,1996年12月第1版,第337頁
  • 2.    楊永勝,何紅英主編.家庭養花實用小百科[M],汕頭大學出版社,2014.06,第177頁
  • 3.    瓶子草  .中國自然標本館[引用日期2019-04-26]
  • 4.    李繼勇主編;王珊繪,植物百科尋奇,天地出版社,2016.01,第5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