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漢字)

鎖定
瓦(拼音:wǎ、wà)是漢語通用規範一級字 [1]  。始見於戰國文字 [2]  。本義是瓦器,後又用作動詞,鋪瓦。
(基本信息欄主要參考資料: [3] 
中文名
拼    音
wǎ、wà
部    首
五    筆
gnyn(86版)、gnny(98版)
倉    頡
mvni
鄭    碼
azys
字    級
一級字 [1] 
注    音
ㄨㄚˇ、ㄨㄚˋ
平水韻部
上聲二十一馬 [4] 
總筆畫
4
四角號碼
10717
統一碼
74E6
結    構
獨體結構
造字法
象形字

字源演變

字形演變圖 字形演變圖
象形字。像兩瓦咬合之形。始見於戰國文字。秦陶文“瓦”字作“圖A”,為《説文》篆文所本。篆文象房上屋瓦相扣之形,表示瓦片。一説象紡錘形。隸變後楷書寫作瓦。本義是瓦器。《古陶文彙編》5·384:“以為瓦書。” 《古陶文彙編》5·304:“左司涓瓦。” 《荀子·性惡》:“夫陶人埏埴而生瓦。”這些意義的“瓦”字讀為wǎ。又作動詞,鋪瓦。《急就篇》:“榱椽欂櫨瓦屋樑。”顏師古注:“瓦屋,以瓦覆屋也。”這種意義的“瓦”字讀為wà。 [2]  [5] 

詳細釋義

讀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名詞
古代陶製器物的總稱。
earthenware
荀子·性惡》:“夫陶人埏埴而生瓦。”
南朝宋謝惠連《祭古冢文》:“明器之屬,材瓦銅漆,有數十種。”
瓦大、瓦缶、瓦器、瓦伶、瓦卮、瓦豆、瓦兆、瓦池、瓦盎、瓦窯、瓦木作、瓦灶繩牀、瓦楞帽子、瓦注
古代泥土燒製的紡錘。

《詩·小雅·斯干》:“乃生女子……載弄之瓦。”
毛傳:“瓦,紡磚也。”
馬瑞辰通釋:“古之捻線者,以專為錘。《説苑·雜言篇》曰:‘子不聞和氏之璧乎?價重千金,然以之間紡,曾不如瓦磚。’此紡用瓦磚之證。”

古八音中“土”的別稱。
earth
國語·周語下》:“匏以宣之,瓦以贊之。”

鋪屋面的建築材料。通常用泥土燒成,也有用其他材料製作的。
tile
莊子·達生》:“雖有忮心者,不怨飄瓦。”
成玄英疏:“飄落之瓦,偶爾傷人,雖忮逆褊心之夫終不怨恨。”
漢武故事》:“庭中皆壂以文石,率以銅為瓦。”
唐鄭處誨《明皇雜錄》卷下:“因大風折屋墜於堂上,略無所損,撤瓦以觀,皆承以木瓦。”
明宋應星《天工開物·瓦》:“凡埏泥造瓦,堀地二尺餘,擇取無沙黏土而為之。”
銅瓦、石綿瓦、木瓦、琉璃瓦、瓦衣、瓦沼、瓦溝、瓦甃
指物體中間拱起的部分。
back of shield
左傳·昭公二十六年》:“齊子淵捷從泄聲子,射之,中楯瓦。”

宋元都市中商旅貿易和遊樂的場所。

宋灌圃耐得翁《都城紀勝·瓦舍諸伎》:“瓦者,野合易散之意也。”
宋張端義《貴耳集》卷下:“臨安中瓦在御街中,士大夫必遊之地,天下術士皆聚焉。”
《古今小説·史弘肇龍虎君臣會》:“(郭大郎)因去瓦里看,殺了構欄裏的弟子,連夜逃走。”
清李調元《卍齋璅錄》卷一:“勾欄聚會之地曰瓦子。宋有南瓦、北瓦、上瓦、下瓦等名。按取瓦合之義,故曰瓦。”
古代術數家視為忌諱的月份或兇險的卦數。

宋莊季裕《雞肋編》捲上:“凡數傢俱六位者,以正月九月為‘上瓦’,五月為‘下瓦’。瓦或雲兀。瓦言其破,兀言其危,忌於臨官。其八卦者,以巽為‘上瓦’,坤為‘下瓦’,皆以年起月,以月起日。”

電的功率單位瓦特的簡稱。
watt

瓦特
地名。
Wa country


姓。



譯音。


日內瓦、瓦斯
動詞
蓋瓦,鋪瓦。
tile
唐段成式《酉陽雜俎·草篇》:“大曆中,修含元殿,有一人投狀請瓦,且言瓦工惟我所能,祖父已嘗瓦此殿矣。”
鋪瓦
(參考資料: [5-6] 

古籍解釋

説文解字

土器已燒之總名。象形。凡瓦之屬皆從瓦。五寡切。 [7] 

説文解字注

土器巳燒之總名。
土部壞下曰:一曰瓦未燒。互謂巳燒者也。凡土器未燒之素皆謂之壞。已燒皆謂之瓦。毛詩斯干傳曰:瓦,紡專也。此瓦中之一也。古史考曰:夏時昆吾氏作瓦。按有虞氏上陶。瓦之不起於夏時可知也。許書缶部曰:古者昆吾作陶。壺系之昆吾圜器,韋昭雲。昆吾祝融之孫。陸終第二子。名黎。為己姓。封於昆吾衞是也。然則昆吾作陶,謂始封之昆吾。非夏桀之昆吾也。廣韻引周書神農作瓦器。當得其實。説詳缶部。凡燒瓦器之灶曰窯。
象形也。
象捲曲之狀。五寡切。古音在十七部。讀如阿。 [8] 

康熙字典

《唐韻》《集韻》《正韻》𠀤五寡切。音邷。《説文》:土器已燒之總名。《廣韻》:《古史考》:夏時昆吾氏作瓦。《史記·龜箂傳》:桀為瓦室。注:《世本》曰昆吾作陶,張華《博物記》亦云桀作瓦。蓋是昆吾為桀作也。《史記·廉頗傳》:秦軍鼓譟,勒兵武安,屋瓦盡震。《正字通》:後世瓦制不古,其類非一。《漢武故事》:起神屋,以銅為瓦,漆其外。
又《吳國傳》:大秦國王宮殿,水精為瓦。
又《明皇雜錄》:虢國夫人恩寵傾一時,奪韋嗣立宅,以廣其居,後復歸韋氏。因大風折屋,墜堂上不損,視之,瓦皆堅木也。
又《王縉傳》:五台山祠鑄銅為瓦,金塗之。
又《詩·小雅》:載弄之瓦。傳:瓦,紡塼也。
又《儀禮·燕禮》:公尊瓦大兩。注:大音泰。瓦大,有虞氏之尊也。
又《左傳·昭二十六年》:射之中楯瓦。注:瓦,楯脊。
又瓦合。《禮·儒行》:毀方而瓦合。注:呂氏曰:陶者為瓦,必圓而割分之,則瓦合之則圓,而不失其瓦之質。
又瓦解。《史記·匈奴傳》:其困敗則瓦解雲散矣。
又人名。《左傳·昭二十三年》:楚囊瓦為令尹。注:囊瓦,子囊之孫子常也。
又地名。《春秋·隱八年》:宋公、齊侯、衞侯盟於瓦屋。注:瓦屋,周地。
又《定八年》:公會晉師於瓦。注:瓦,衞地。《後漢·郡國志》:東郡有瓦亭。
又《廣韻》五化切。《集韻》吾化切。𠀤音迓。《廣韻》:泥瓦屋。《集韻》:施瓦於屋也。
又《集韻》《韻會》𠀤五委切。音頠。屋甃也。《莊子·騈拇篇》:騈於辯者,纍瓦結䋲竄句。注:瓦,五委反。當作丸。
又《韻補》葉阮古切。音五。韓愈《元和聖德詩》:皇帝儉勤,盥濯陶瓦。斥遣浮華,好此絺紵。 [9] 
《説文解字(孫刻本)》書影 《説文解字(孫刻本)》書影 [10]
(《説文解字注》書影來源: [11]  、《康熙字典》書影來源: [12] 

書法字形

字形對比

中國大陸-中國台灣-中國香港-日本-韓國字形對比圖 中國大陸-中國台灣-中國香港-日本-韓國字形對比圖 [3]

書寫演示

書法欣賞

(書法來源: [13] 

音韻彙集


字頭
小韻
反切
聲母
韻母
韻目
韻部
聲調
四呼
韻攝
上古音系
















廣韻
五寡
麻二合

二等
上聲
合口
五化
麻二合

二等
去聲
合口
中原音韻

家麻合

家麻

上聲
合口呼

洪武正韻
五罪


七賄

上聲


五寡


十五馬

上聲


分韻撮要


第二十六家賈嫁

陽上


(音韻資料來源: [14]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