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瓦貓

(葛亮著中篇小説)

鎖定
《瓦貓》是葛亮創作的中篇小説,首發於《當代》2021年第1期。 [3] 
《瓦貓》以瓦貓為綰結和見證,書寫瓦貓匠人榮家四代人在時代流變中的悲歡離合榮辱浮沉,從“抗戰”時期起始,中經知青下鄉,直到當代的“旅遊開發”“老城改造”為止。葛亮將時代的湧動注入匠人的日常生活,構成流轉新變與凝定靜止的張力。匠人的命運既受歷史洪流的裹挾又表現出靜水流深的悠長綿延,因此人與器物也在動與靜的交替之中相互成全。 [6] 
作品名稱
瓦貓
作    者
葛亮
文學體裁
中篇小説
字    數
6萬字
首發時間
2021年1月

瓦貓內容簡介

《瓦貓》一共10章。其中,前兩章以“我”的視角敍述由德欽到昆明的所見所聞,按照時間的線性發展,娓娓道來。第3章到第9章,“我”悄然退場,將自仁欽奶奶處獲得的日記的內容置於西南聯大時期的故事之前,使得每一章都由藏族歌樂——德欽弦子的歌詞、筆記本主人講述德欽生活的日記、榮瑞紅一家自抗戰以來命運遭際的敍述組成。在時間跨度上,《瓦貓》包含了大半個世紀,包括抗日戰爭、破四舊、知青下鄉、恢復高考等歷史大敍事。 [7] 

瓦貓人物介紹

榮瑞紅
榮瑞紅是20世紀40年代雲南的瓦貓製作傳承人,她在少女時代與在西南聯大就讀的寧懷遠相戀,在寧懷遠帶着一身的傷殘從遠征軍隊回來後,她不顧家人的反對,毅然與寧懷遠結婚生子,幾年温馨的家庭生活後,因為黑白顛倒的時局令寧懷遠失望透頂,他最終無聲無息地拋妻棄子離家出走。榮瑞紅在經過尋找、等待無果後,帶着兒子獨自面對生活的挑戰,在製作瓦貓的過程中經歷歲月的風霜,並在其中成長曆練為一位內心堅強、獨當一面的女性。她是不問世事的女兒、賢能的妻子、寬厚的母親、樂觀的祖母,在她身上體現了一個女子在面對命運諸種苦難時所表現出的無限韌性和高尚尊嚴。 [1] 

瓦貓作品鑑賞

葛亮將時代的湧動注入匠人的日常生活,構成流轉新變與凝定靜止的張力。匠人的命運既受歷史洪流的裹挾又表現出靜水流深的悠長綿延,因此人與器物也在動與靜的交替之中相互成全。西南聯大師生的歸去來與瓦貓工藝的傳承和散播;知青的城鄉遊走與瓦貓愛情新寓意的生成;新時代的旅遊開發、老城改造與瓦貓的式微等等,宏大的事件被收進瓦貓的身軀之中,通往歷史風雨中的昆明。戰時的昆明是依靠內遷的學際文化、學術力量而形成的文化中心。西南聯大師生相承的生存姿態、精神走向與小説的匠人主題相得益彰,為同構關係。正如黃萬華指出的,像西南聯大這樣的高校,不僅“將原先文化背景各異的學術力量聚合在一起”,而且還在戰時環境中獲得政府體制化力量對高校的鬆綁。因此,在相對穩定的大後方環境中,這批“新移民”不僅能夠發掘探求真理的學院精神與哲思力量,也在疏離政治的同時側重文化的傳承。不論是梁思成夫婦就地取材親自建造房屋,還是聯大學生對當地吃食的追捧,都充溢着西南地區的民族文化和鄉土生活的本色。與此同時,小説寫道,寧懷遠跟隨聞先生習學“需要一股子倔勁,每日孜孜同上古文獻打交道”和瓦貓匠人對手藝的修煉,從舊的製作法則中汲取新質,相互映照,相互闡釋。榮家匠人的埋身蟄伏與聯大師生的內遷,共同指向手藝人與世界和解的妥協、隱匿姿態,而高校於戰火中承傳中國文化,則指向匠人們在新陳代謝中持守古舊技藝的倔強本能。技藝和學問一樣是文化的印記,既是歷史的容器也可鑑照歷史,他們共享着地域的、民族的獨特基因。兩種人文傳統在戰時的昆明城惺惺相惜,匠人精神與知識分子的廣場傳統交合為一。
《瓦貓》講述昆明印象的節奏並非一以貫之,而是快慢交織。很明顯,在《瓦貓》內部的文本時間流動中,民國部分是最為緩慢的,對西南聯大時期風物的刻畫更加細緻和考究。情節發展的快慢與作品的具體內容相聯繫。葛亮有意放慢民國時期故事的敍述節奏,淡化了時間的消逝,使歷史呈現出輕盈的質感,顯示出民國想象的超脱韻致。西南聯大時期師生們習俗古樸、恬淡閒靜的偏居生活與瓦貓幽遠靜默的器物品格相適應,因此作為器物的瓦貓能夠走入他們的日常生活,甚至吸引了諸如寧懷遠這樣的青年才俊投身於瓦貓的製作與傳承。不僅如此,瓦貓的地方性在小説營造的民國社會中並未成為區隔本土居民與外來人羣的壁壘,反而穿透了階層與地域,將當地人與異鄉人粘合起來,繪成圓融、和諧、清淡的温情畫卷。在波譎雲詭的抗戰激流中,瓦貓終日鎮守這方人美情也美的理想邊地。在濃釅的古風雅韻中,復活了西南聯大的師生羣像,從而將彪炳史冊的大人物嵌入瓦貓的故事中,建立起人與“物”的打量與互釋。
在雲南一地,古與今、新與舊、城與鄉的對話沒有遵從平等、互利的邏輯。城市化的步伐使青年或從鄉野抽身,或駐守原地,隨鄉村城市化而改換身份為城市居民。城市的叢林法則、人情冷漠、消費享樂使鄉村原生狀態發生變異。顯然,《瓦貓》借眾人之口所傳遞的是懷舊情緒和對傳統的偏好。逃離鄉村的昆明青年不願回鄉送葬,引起馬主任“人心不古”的慨嘆。明永村藏民以旅遊謀生的轉向,使村長大丹巴抱怨管理之難。比基尼鳳凰傳奇等流行元素湧進傳統喪俗,顯示出昆明的現代城市特質,但卻引起了“我”的眩暈和反感。反之,由昆明城到明永村的城市逆行者榮之文,其內心歷程在行文中佔用了較大的篇幅。憑藉頗具感染力的哭喪而遠近聞名的“啞巴”榮之武,帶領當地人迴歸傳統喪俗,被賦予了某種天才、神童的特質。 [7] 

瓦貓作品影響

榮譽表彰
該小説入選“中國小説學會2021年度好小説”“《揚子江文學評論》2021年度文學排行榜”, [3-4]  獲第二屆曹雪芹華語文學大獎中篇小説獎。 [5] 

瓦貓出版信息

該小説首發於《當代》2021年第1期,次月入選小説集《瓦貓》。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瓦貓》
2021年2月
人民文學出版社
9787020169047 [2] 

瓦貓作者簡介

葛亮,原籍南京,現居香港,文學博士,在高校擔任教席。著有小説《北鳶》《朱雀》《七聲》《戲年》《謎鴉》《浣熊》《問米》,文化隨筆《小山河》等。作品譯為英、法、意、俄、日、韓等國文字。曾獲首屆香港書獎、香港藝術發展獎、台灣聯合文學小説獎首獎等獎項。長篇小説代表作兩度入選“《亞洲週刊》華文十大小説”,亦獲“中國好書”獎、“華文好書”評委會特別大獎等。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