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瓦戈納

鎖定
威廉·理查德·瓦格納(WilhelmRichardWagner,1813年5月22日-1883年2月13日),德國作曲家。他是德國歌劇史上一位舉足輕重的人物。前面承接莫扎特、的歌劇傳統,後面開啓了後浪漫主義歌劇作曲潮流,理查德·施特勞斯緊隨其後。同時,因為他在政治、宗教方面思想的複雜性,成為歐洲音樂史上最具爭議的人物。
本    名
威廉·理查德·瓦格納
出生地
德國
出生日期
1813年5月22日
逝世日期
1883年2月13日

瓦戈納信息

瓦格納即瓦戈納。
中文名瓦戈納
外文名WilhelmRichardWagner
國籍德國
出生地薩克森王國萊比錫
出生日期1813年5月22日
逝世日期1883年2月13日
職業作曲家
主要成就德國歌劇史上承前啓後的人物
代表作品《黎恩濟》《漂泊的荷蘭人》《湯豪舍》《羅恩格林》
逝世地意大利王國威尼斯
類別浪漫主義

瓦戈納生平

瓦格納1813年出生於萊比錫,出世6個月,在警察局當職員的父親就去世了。他母親不久改嫁給一個演員兼劇作家。不久全家就搬到繼父工作的德累斯頓。瓦格納在繼父關照下,受到了最初的藝術薰陶,他對戲劇和音樂十分感興趣。1827年,全家又遷回萊比錫。在萊比錫布商大廈劇院,他第一次聽到貝多芬第九交響樂,深受感動。1831年,他進入萊比錫大學學習作曲,一年後,他創作了貝多芬風格的《C大調交響曲》。
1832年,經他哥哥介紹,到維爾茨堡任合唱指揮。同年他創作了他的第一部完整的歌劇作品《仙女》。之後,他又先後在馬格德堡和柯尼斯堡的擔任音樂指揮。
1836年第一次結婚,次年前往當時俄國的里加任一家歌劇院的音樂指揮。1839年因為債務,乘船逃往倫敦。1840年至1841年在巴黎度過。1842年返回德國德累斯頓,任薩克森王國宮廷樂隊指揮。
1849年在德累斯頓參加五月起義,失敗後被通緝,此後12年在巴黎等地流亡。在巴黎期間,認識了李斯特,後來娶了李斯特的女兒柯西瑪為妻。1861年通緝令解除後,回到德國,住在威斯巴登的布里希鎮。
1865年開始,得到了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二世的贊助。
1883年2月13日,在前往威尼斯避寒旅行期間,因心肌梗塞病死於威尼斯的温德拉敏宮中。
瓦格納的兒子齊格弗裏德·瓦格納也是作曲家。

瓦戈納逝世

1879年以後,因為健康關係瓦格納連續四個冬天都是在意大利度過的。1881年春,瓦格納赴柏林參加《眾神黃昏》的公演,在一片喝彩聲中他突然臉色蒼白,急忙退入休息室。一陣陣的心臟劇痛威脅着他的生命。瓦格納頑強地活下來了,但從此健康狀況日益下降。1882年,瓦格納重返拜雷特,在那裏參加了《帕西法爾》的首演,在最後一場演出中他還親臨指揮。隨後,瓦格納又回到威尼斯休養,終因心臟病復發,醫治無效,於1883年2月13日死於威尼斯。
瓦格納的遺體經慕尼黑運往拜羅伊特。2月16日下午二時,運有瓦格納及其家屬的專車從慕尼黑開出,沿途每一個車站都有無數的人彙集在那裏默默祈禱。晚上,在慕尼黑車站上,有數千名瓦格納的崇拜者,手持火炬在等待,當車子開出站時,數百面弔旗垂下。奏出瓦格納的鉅作《神異的黃昏》中的葬禮進行曲。當列車抵達拜霞特時,巨大的哀哭聲淹沒了整個車站。每一户人家門前都拴了黑色弔旗,街燈也包上了布。一支巨大的送葬行列從街道上緩緩而過。瓦格納死去的消息很快傳向全世界,吊辭從四面八方飛來。威爾第得知噩耗後悲痛萬分,他在給朋友的信中寫道:“悲!悲!悲!瓦格納死了!!!大人物已消失,在文化史上留下偉大痕跡的那個名字!!!”雕刻家奧克斯達用石膏為死者拓取了遺容。瓦格納的妻子科西瑪肝腸寸斷,剪下一柬金髮放到靈柩中永陪丈夫。

瓦戈納評價

值得一提的是瓦格納在他的樂劇中所表現出的對女性的崇拜。多年來,瓦格納一直認為女性身上有救贖和毀滅兩種特性,這種矛盾性使他創造的女性形象通常都是複雜的、懷着巨大痛苦的英雄女高音。表現在他的樂劇中,如《湯豪舍》中的伊麗莎白,《特里斯坦與伊索爾德》中的伊索爾德,《尼伯龍根的指環》中通過對愛情獻身來拯救人類的布侖希爾德和《帕西法爾》中寓言式的女性孔德里。瓦格納的音樂手法與劇場觀念,深深影響了二十世紀的各種藝術。尤其是電影藝術受到瓦格納的啓發最多。值得一提的是,以色列一直因為瓦格納的反猶太主義思想以及納粹的原因,一直有一非正式的禁令,以色列國內從不上演瓦格納的作品,不過這些年來稍有鬆動。

瓦戈納藝術成就

①對傳統歌劇進行了徹底的改革。他在改革中實施了“整體藝術觀”、“無終旋律”以及“主導動機”的手法,並強調戲劇第一,音樂第二,堅持音樂必須服從戲劇內容需要進行創作的原則,改革後的歌劇被稱為樂劇(DasMusikdrama)。
②創作了《尼伯龍根的指環》和《特里斯坦與伊索爾德》等劃時代的經典樂劇,使浪漫主義歌劇發展到頂峯。
③擴大了歌劇中管絃樂隊的編制(三管制或四管制),加強了樂隊的表現力,改變了傳統歌劇將樂隊當作“巨型吉它”,使其處於人聲伴奏狀態的做法。他抓住了樂隊的表現特點,通過“主導動機”的運用來闡述戲劇內容,使樂隊成為表達劇情內容的有效工具。
④建立半音化和聲,淡化調式調性,創建了“特里斯坦”和絃,對20世紀音樂觀念產生了重要影響。

瓦戈納代表作品

仙女(DieFeen1833-34,首演於1888年)
禁戀(DasLiebesverbotoderDieNovizevonPalermo1834-36,首演於1836年)
黎恩濟(Rienzi,derLetztederTribunen1837-40,首演於1842年)
漂泊的荷蘭人(DerFliegendeHolländer,1843)
湯豪舍(Tannhäuser,1845)
羅恩格林(Lohengrin,1850)
特里斯坦與伊索爾德(TristanundIsolde,1865)
紐倫堡的名歌手(DieMeistersingerVonNürnberg,1868)
尼伯龍根的指環(DerRingdesNibelungen,1876)
萊茵的黃金(DasRheingold,1854)
女武神(DieWalküre,1856)
齊格弗裏德(Siegfried,1871)
諸神的黃昏(Götterdämmerung,1874)
帕西法爾(Parsifal,1882)
管絃樂改編
格魯克歌劇《依菲格尼亞在陶裏德》序曲重新配器
C大調交響曲
浮士德序曲
5首魏森東克的歌
唱片裏的瓦格納》ISBN7-115-07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