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環池

鎖定
環池在中腦外側連接於四疊體池和腳間池之間,其內有大腦後動脈、小腦上動脈、脈絡叢前、後動脈、基底動脈和滑車神經,為腦脊液循環的必經之路。
中文名
環池
外文名
cisternaambiens
性    質
疾病
領    域
生物
特    點
必經之路

環池環池的病理學意義

急性顱腦外傷致顱高壓時,患側大腦半球壓力高於其他部位,首先是向對側移位,但受大腦鐮限制移位受阻。而半球底部近中線結構如鈎回、海馬迴等向下移位也受阻且較明顯,造成鞍上池、腳間池、環池受壓。原發性或繼發性腦幹損傷均可表現為環池的受壓或閉塞。當環池部分或全部閉塞,JN、形成環池鑄形時可發生腦脊液循環障礙,病情繼續發展則引起腦幹受壓,引起中腦導水管部分或全部梗阻形成腦積水,導致顱內壓的惡性增高。腦幹是上行性網狀激活系統,椎體束最集中的通道。無論是原發性還是繼發性腦幹損害均可導致患者的嚴重意識障礙甚至長期昏迷及肢體功能的嚴重受損L從而影響患者的預後。因此,腦幹結構是否受損是決定患者預後的重要因素。而基底池特別是環池狀況是腦受壓的重要徵象;是腦幹損傷的可靠依據,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環池環池的解剖結構

環池(cisternaambiens)位於海馬旁回與大腦腳之間,呈弧狀包繞中腦外側面,內側為大腦腳和腳間池,外側幕上為內側顳葉及海馬、溝回、海馬旁回,幕下為小腦的方葉,下界與橋小腦池相鄰,向前與大腦腳池相通,底壁位於視束的下面或外下面,約平對小腦幕遊離緣水平。環池可分為體部和翼部。環池向上延伸部稱為環池翼:從顳葉溝回伸出的腦池、越過丘腦枕前內側到達室間孔附近的帆間區;體部即下部較豎直的部分。環池的最大寬度為3.5~28.0mm。環池內容物有大腦後動脈P2段及其供應中腦的一些分支,Rosenthal基底靜脈以及小腦上動脈、脈絡膜後內外側動脈、四疊體動脈、橋中腦外側靜脈和滑車神經。其中脈絡膜前動脈、Rlsenthal基底靜脈及大腦後動脈P2段三者主要位於環池前部,一般脈絡膜前動脈及Rosenthal基底靜脈在池頂走行。
大腦後動脈是基底動脈的終支,在中腦腹側起自基底動脈終末的分叉處,位於中腦、端腦和間腦結合處,繞中腦向外走行,分四段。P2也稱環池段,自後交通動脈及大腦後動脈交接處延伸至中腦後方,剛好在小腦幕上方繞過大腦腳,大腦後動脈此段在環池底向後繞行與視束及基底靜脈平行,常有一輕度下凸。P2段沿途發出四疊體動脈、丘腦膝狀體動脈、脈絡膜後內外側動脈、顳下前動脈、顳下中動脈、顳下後動脈等分支,主要供應四疊體、外側膝狀體、脈絡膜等結構。
小腦上動脈起於基底動脈末端,沿小腦與腦幹之間向外行走,至小腦幕內下方,主幹與滑車神經交叉後行於其上方,小腦上動脈走行過程中逐漸發出小腦支和腦幹支,分佈於小腦上面和中腦、腦橋背面。
滑車神經是惟一發自腦幹背側的腦神經,在顱內的行徑最長,且最為細小,滑車神經在小腦幕側方的走行即在環池內的走行,環池的滑車神經與幕緣關係密切,在環池內大腦後動脈和小腦上動脈之間前行,前段在小腦幕遊離緣內走行,幕上直視不易識別。
基底靜脈在前穿質下面由大腦中深靜脈和大腦前靜脈匯合而成,經海馬迴溝上方進入環池,在環池內接收側腦室下角的靜脈後繞大腦腳向後注入大腦大靜脈。在環池內大腦後動脈和滑車神經位於基底靜脈外側,小腦上動脈位於基底靜脈的外下方,四者關係密切。基底靜脈緊貼中腦,而大腦後動脈和小腦上動脈浸於環池的腦脊液中,所以中腦佔位病變常使基底靜脈變形。
對於環池上部的病變可選用經顳-脈絡膜裂入路,但需行顳葉皮層切開。對於環池下部病變可用顳下入路,Labbe靜脈、海馬旁回影響此入路。環池前上部病變可經島葉脈絡膜裂入路。環池後下部病變可經枕部小腦幕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