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環境監測

(2011年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鎖定
《環境監測》是2011年7月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凱雄、童裳倫。 [1] 
中文名
環境監測
作    者
王凱雄
童裳倫
出版社
化學工業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1年7月
頁    數
237 頁
開    本
16 開
裝    幀
ISBN
978-7-122-10623-0
版    次
1版1次

環境監測內容簡介

本書以監測對象為主線,監測方法與技術貫穿其中。內容主要包括:水污染監測,大氣污染監測,土壤、生物體和固體廢物污染監測,物理性污染監測,環境監測質量保證,現代環境監測技術專題等,簡單介紹了超痕量分析技術、自動監測與遙感技術、環境應急監測與生態監測等新技術和新方法。
本書共分7章,它們是:第1章緒論,第2章水污染監測,第3章大氣污染監測,第4章土壤、生物體和固體廢物污染監測,第5章物理性污染監測,第6章環境監測質量保證,第7章現代環境監測技術專題;為了便於讀者查閲,附錄中收集了重要的環境標準;也為了方便讀者查詢和學生複習,在書後增設了索引。實驗部分視讀者需要,擬單獨出版發行。
本書可作為環境類專業本、專科學生的教材,也可作為環境保護工作者的參考書。 [1] 

環境監測圖書目錄

第1章緒論1
1.1環境監測的目的、分類、原則及特點1
1.1.1環境監測的目的1
1.1.2環境監測的分類2
1.1.3環境監測的原則2
1.1.4環境污染及監測的特點3
1.1.5環境優先污染物4
1.2環境監測的方法與內容5
1.3環境標準6
1.3.1環境標準的分類和分級6
1.3.2環境質量標準與污染物排放標準簡介6
1.4環境監測進展9
複習題9
第2章水污染監測10
2.1水質監測方案的制定10
2.2水樣的採集、保存和預處理11
2.2.1水污染調查11
2.2.2布點11
2.2.3水樣的採集12
2.2.4水樣的保存16
2.2.5水樣的預處理16
2.3物理指標的測定17
2.3.1温度17
2.3.2顏色18
2.3.3氣味18
2.3.4濁度19
2.3.5透明度20
2.3.6殘渣20
2.3.7電導率20
2.4化學指標的測定21
2.4.1pH21
2.4.2氧化還原電位Eh21
2.4.3鹼度22
2.4.4硬度22
2.5有機污染綜合指標的測定22
2.5.1溶解氧22
2.5.2生化需氧量24
2.5.3化學需氧量25
2.5.4高錳酸鹽指數26
2.5.5總有機碳27
2.6金屬污染物的測定27
2.6.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測定多種金屬28
2.6.2汞29
2.6.3砷29
2.6.4鉻31
2.7非金屬無機化合物的測定31
2.7.1含氮化合物的測定31
2.7.2磷酸鹽34
2.7.3氰化物35
2.7.4氟化物36
2.7.5硫化物37
2.7.6離子色譜分析法測定多種陰離子38
2.8有機污染物的測定40
2.8.1石油類40
2.8.2揮發酚41
2.8.3水中痕量有機污染物的測定42
2.9水污染的生物監測43
2.9.1細菌監測水體污染43
2.9.2藻類監測水體污染45
2.9.3動物監測水體污染46
複習題48
第3章大氣污染監測50
3.1大氣污染50
3.1.1大氣污染源50
3.1.2大氣污染的類型50
3.2大氣污染監測方案的制定51
3.2.1污染調查分析51
3.2.2監測項目的確定51
3.2.3監測布點方案的確定51
3.3採樣方法和標準氣配製52
3.3.1採樣方法52
3.3.2標準氣體配製58
3.4顆粒物的測定61
3.4.1總懸浮顆粒物61
3.4.2可吸入顆粒物(飄塵)61 [1] 
3.4.3自然降塵63
3.5主要氣態污染物的測定方法63
3.5.1二氧化硫63
3.5.2二氧化氮66
3.5.3一氧化碳69
3.5.4臭氧70
3.5.5氟化物71
3.5.6硫酸鹽化速率72
3.5.7總揮發性有機物74
3.5.8氨氣74
3.5.9汞75
3.5.10甲醛75
3.6大氣降水監測76
3.6.1佈設採樣點的原則76
3.6.2樣品的採集76
3.6.3降水中組分的測定77
3.7污染源監測78
3.7.1固定污染源監測78
3.7.2流動污染源監測84
3.8室內空氣質量監測86
3.8.1室內空氣質量86
3.8.2室內空氣質量監測86
3.9空氣污染的生物監測87
3.9.1植物在污染環境中的受害症狀87
3.9.2大氣污染指示植物的選擇88
3.9.3監測方法88
複習題89
第4章土壤、生物體和固體廢物污染監測91
4.1土壤污染監測91
4.1.1土壤污染91
4.1.2土壤樣品的採集與製備92
4.1.3土壤樣品的預處理94
4.1.4土壤含水量測定及分析結果的表示96
4.1.5土壤污染物的測定97
4.2生物體污染監測98
4.2.1生物體污染99
4.2.2生物樣品的採集和製備100
4.2.3生物樣品的預處理102
4.2.4生物樣品中污染物測定實例簡介104
4.3固體廢物監測105
4.3.1有害固體廢物的定義和鑑別105
4.3.2樣品的採集與製備105
4.3.3有害特性的監測方法107
4.3.4固體廢物中有害物質的測定方法108
4.3.5城鎮生活垃圾監測109
4.3.6固體的直接分析技術111
4.3.7底泥和活性污泥的分析112
複習題114
第5章物理性污染監測115
5.1噪聲污染監測115
5.1.1與噪聲相關的物理量115
5.1.3噪聲污染監測方法120
5.1.4噪聲標準124
5.1.5振動及測量方法125
5.2放射性污染監測126
5.2.1與放射性相關的物理量126
5.2.2放射性檢測儀器128
5.2.3放射性監測129
5.2.4環境中氡濃度的測定方法132
複習題135
第6章環境監測質量保證137
6.1環境監測實驗室基礎137
6.1.1實驗用水137
6.1.2試劑與試液138
6.1.3實驗室的環境條件139
6.2環境監測數據處理139
6.2.1基本概念139
6.2.2可疑值的捨棄143
6.2.3有效數字及運算規則146
6.2.4監測結果的表述與統計檢驗147
6.3環境監測質量保證體系151
6.3.1實驗室的管理及崗位責任制151
6.3.2實驗室質量保證153
6.4環境標準物質157
6.4.1基體和基體效應157
6.4.2環境標準物質157
6.4.3標準物質的製備和定值159
6.5環境監測管理160
6.5.1環境監測管理的內容和原則160
6.5.2監測的檔案文件管理160
複習題161
第7章現代環境監測技術專題163
7.1超痕量分析技術163
7.1.1超痕量分析概述163
7.1.2超痕量分析中常用的前處理方法165
7.1.3超痕量分析測試技術171
7.2自動監測與遙感技術177
7.2.1空氣污染自動監測技術177
7.2.2污染源煙氣連續監測系統186
7.2.3水污染連續自動監測系統188
7.2.4遙感監測技術194
7.3環境應急監測198
7.3.1應急監測概述198
7.3.2應急監測的程序199
7.3.3應急監測基本方法201
7.3.4應急監測預案的編制209
7.3.5環境應急監測信息化系統建設210
7.3.6突發性污染事故應急監測實例211
7.4生態監測213
7.4.1生態監測的定義213
7.4.2生態監測的原理213
7.4.3生態監測、環境監測和生物監測之間的關係214
7.4.4生態監測的類別214
7.4.5生態監測的任務與特點215
7.4.6生態監測的主要技術支持217
複習題217
參考文獻231
索引233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