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環境監測網

鎖定
環境監測網是運用計算機和現代通信技術將一個地區、一個國家,乃至全球若干個業務相近的監測站及其管理層按照一定組織、程序相互聯繫,傳遞環境監測數據、信息的網絡系統。通過該系統的運行,達到信息共享,提高區域性監測數據的質量,為評價大尺度範圍環境質量和科學管理提供依據的目的。
中文名
環境監測網
外文名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Network
學    科
環境監測
實    體
環境質量監測網和污染源監測網
數據傳遞
通過信息系統傳遞
作    用
為大範圍評價環境質量提供依據

環境監測網釋義

環境監測網是運用計算機和現代通信技術將一個地區、一個國家,乃至全球若干個業務相近的監測站及其管理層按照一定組織、程序相互聯繫,傳遞環境監測數據、信息的網絡系統。通過該系統的運行,達到信息共享,提高區域性監測數據的質量,為評價大尺度範圍環境質量和科學管理提供依據的目的。

環境監測網管理與組成

我國環境監測網由環境保護部會同資源管理、工業、交通、軍隊及公共事業等部門的行政領導組成的國家環境監測協調委員會負責行政領導,其主要職責是商議全國環境監測規劃和重大決策問題。由各部門環境監測專家組成國家環境監測技術委員會負責技術管理,主要職責是:審議全國環境監測技術決策和重要監測技術報告;制定全國統一的環境監測技術規範和標準監測分析方法,並進行監督管理。環境監測技術委員會秘書組設在中國環境監測總站。
全國環境監測網由國家環境監測網、各部門環境監測網及各行政區域環境監測網組成。國家環境監測網由各類跨部門、跨地區的生態與環境質量監測系統組成,其主要監測點是從各部門、各行政區域現行的監測點中優選出來的,由各部門分工負責,開展生態監測和環境質量監測工作。部門環境監測網為資源管理、環境保護、工業、交通、軍隊每部門自成體系的縱向環境監測網,它們在國家環境監測網分工的基礎上,根據自身功能特點和減少重複的原則,工作各有側重,如資源管理部門以生態環境質量監測為主,工業、交通、軍隊等部門以污染源監測為主。行政區域環境監測網由省、市級橫向環境監測網組成,省級環境監測同以對所轄地區環境質量監測為主,市級環境監測網以污染源監測為主。
環境監測網的實體是環境質量監測網和污染源監測網。國家環境質量監測網由生態監測網、空氣質量監測網、地表水質量監測網、地下水質量監測網、海洋環境質量監測網、酸沉降監測網、放射性監測網等組成。

環境監測網國家空氣質量監測網

該監測網由空氣質量監測中心站和從城市、農村篩選出的若干個空氣質量監測站組成。空氣質量監測中心站分為空氣質量背景監測站、城市空氣污染趨勢監測站和農村居住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站三類,如圖1所示。
圖1國家空氣質量監測網的組成 圖1國家空氣質量監測網的組成
空氣質量背景監測站設在無工業區、遠離污染源的地方,其監測結果用於評價所在區域空氣質量,與城市空氣質量相比較。城市空氣污染趨勢監測站分為一般趨勢(監測)站和特殊趨勢(監測)站兩類。前者進行常規項(TSPSO2NOxPM10及氣象參數)例行監測,發佈空氣達標情況;後者是選擇國家確定的空氣污染重點城市開展特徵有機污染物、臭氧監測。農村居住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站建在無工業生產活動的村莊,開展空氣污染常規項目的定期監測,評價空氣質量狀況。

環境監測網國家地表水質量監測網

圖2國家地表水質量監測網的組成及監測斷面的設置 圖2國家地表水質量監測網的組成及監測斷面的設置
國家地表水質量監測網由地表水質量監測中心站和若干個地表水質量監測子站組成。地表水質量監測子站設在各水域,委託地方監測站負責日常運行和維護。監測子站的類型有背景監測站、污染趨勢監測站、生產性水域監測站和污染物通量監測站。子站的監測斷面佈設在重要河流的省界,重要支流入河(江)口和入海口,重要湖泊及出入期河流、國界河流及出入境河流,湖泊、河流的生產性水域及重要水利工程處等。截至2007年,我國已在松花江遼河、海河、黃河、淮河、長江、珠江太湖巢湖滇池等水系或水域建立完善了200餘個水質自動監測站,分佈在20多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在評價重要地表水水域水質變化趨勢、污染事故預警、解決跨界糾紛、重要工程項目環境影響評估及保障公眾用水安全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國家地表水質量監測網的組成及監測斷面的設置如圖2所示。

環境監測網其他國家環境質量監測網

海洋環境質量監測網由國家海洋局組建,設有海洋環境質量監測網技術中心站、近岸海域污染監測站、近岸海域污染趨勢監測斷面、遠海海域污染趨勢監測斷面。通過開展監測工作,掌握各海域水質狀況和變化趨勢。同時,從海洋環境質量監測網的監測站中選擇部分監測站開展海洋生態監測,形成生態與環境相統一的監測網。海洋環境質量監測網的信息匯入中國環境監測總站。
地下水監測已形成由一個國家級地質環境監測院、31個省級地質環境監測中心,200多個地(市)級地質環境監測站組成的三級監測網,佈設了兩萬多個監測點,並陸續建設和完善了全國地下水監測數據庫,完成了大量地下水監測數據的入庫管理,基本上控制了全國主要平原、盆地地區地下水質量動態狀況。
生態監測網建設方面,利用已建成的生態監測站和生態研究基地,圍繞農業生態系統、林業生態系統、海洋生態系統、淡水(江、河流域和湖、庫)生態系統、地質環境系統開展了大量生態監測工作,逐步形成農業、林業、海洋、水利、地質礦產、環境保護部門及中國科學院等多部門合作,空中與地面結合、骨幹站與基本站結合、監測與科研結合的國家生態監測網。

環境監測網污染源監測網

建立污染源監測網的目的是為了及時、準確、全面地掌握各類固定污染源、流動污染源排放達標情況和排污總量。污染源監測涉及部門多、單位多,適於以城市為單元組建污染源監測網。城市污染源監測網由環境保護部門監測站(中心)負責,會同有關單位監測站組成。工業、交通、鐵路、公安、軍隊等系統也都組建了行業污染源監測網。

環境監測網環境監測信息網

環境監測數據、信息是通過信息系統傳遞的。按照我國環境監測系統組成形式、功能和分工,國家環境監測信息網分為三級運行和管理。一級網為各類環境質量監測網基層站、城市污染源監測網基層站(城市網絡組長單位)。它們將獲得的各類監測數據、信息輸入原始數據庫,按照上級規定的內容和格式將數據、信息傳送至專業信息分中心(設在省或自治區、直轄市環境監測中心站)。污染源監測數據、信息由城市網絡中心(設在市級監測站)傳遞給專業信息分中心。基層站的硬件以微型計算機平台為主。二級同為專業信息分中心,負責本網絡基層站上報監測數據和信息的收集、存儲和處理,編制監測報告,建立二級數據庫,並將彙總的監測數據、信息按統一要求傳送至國家環境監測信息中心。專業信息分中心的硬件以小型計算機工作站為主。三級網為國家環境監測信息中心(設在中國環境監測總站),負責收集、存儲和管理二級網上報的監測數據、信息和報告,建立三級數據庫.並編制各類國家環境監測報告。
此外,各環境監測網信息分中心、國家環境監測信息中心除實現國內聯網外,還應通過互聯網與國際相關網絡聯網,如全球環境監測系統( GEMS)、歐洲大氣監測與評估計劃網絡(EMEP)等,以及時交流並獲得全球環境監測信息 [1] 
參考資料
  • 1.    奚旦立.環境監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07,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