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環境屏蔽

鎖定
環境屏蔽(huán jìng píng bì):處於一定環境中的人或物,受到自身條件和特定環境的制約和影響,會自覺、不自覺地服從、適應、沉浸於當時的環境。 [1] 
中文名
環境屏蔽
提出者
時效波
提出時間
2010年08月
適用領域
心理學
應用學科
心理學

環境屏蔽詳細解釋

人在適應環境的過程中,會產生不同的主觀感受。主觀感受包括生理感受(冷、熱、痛、瘮、餓、累等)和心理感受(悲哀、快樂、憤怒、猶豫、空虛、思念等)。“好了傷疤忘了痛”,基於客觀現實環境上的幸福的人,不會刻意去悔恨過去或憂慮未來;正在經受挫敗或痛楚的人,也不會有發自內心的高興。就像受凍的人感受到的不是熱,捱餓的人感受到的不是飽,疼痛的人感受到的不是爽一樣。托爾斯泰説:“我們能夠愛恨我們的人,但無法愛我們恨的人。”人的這種正常的主觀感受、人的這種生物性本能是人類遵循“需求鬥爭獎賞規律”進化來的,是人類適應環境的結果。對一切事物的分析,尤其對主觀感受的分析,一定要放入當時特定的環境中去觀察。
“人往高處走”,人人都想好,想活得樂,活得舒服;人人都想勝利、不想失敗,勝者利其身、樂其心,敗者弊其身,苦其心。而現實社會環境中,人的喜怒哀樂感受往往只侷限於特定的現實環境,不同的環境經歷,會使人產生不同的情緒體驗。
“橘生於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不同的環境造就不同的生命,不同的經歷引發不同的心境。熱中於玩網絡軍棋遊戲的人,在玩遊戲的過程中,一旦連輸幾盤,往往會有憋悶、焦慮的情緒體驗。但如果他不再接着玩下去,離開玩網絡軍棋遊戲這個環境屏蔽,也就不會再有輸的體驗,也不會再生氣。再如果,他把之前下軍棋的時段用在熱愛的釣魚活動上,且收穫頗豐,他的情緒體驗則又是愉悦幸福的。

環境屏蔽適應環境

既有利於個體的生存,又有利於種羣的繁衍是物種生命的生存之道。有利於個體生存,就要遵循種羣和環境規則,即適應社會和自然。適應環境是人生必須遵守的規律,我們不能違背規律,不能脱離環境,我們必須在現實環境下,去好好適應,好好生存。作為個人,應該多尋找適合自己興趣的職業,一旦環境和現實不允許,我們就要調整好看問題的角度,客觀辨證地對待問題;作為社會,應該鼓勵“真、善、美”,制訂適合客觀環境的社會規則,從而使人人都能各盡其能、各得其所。
俗語説:“到哪山砍哪山的柴”,“入鄉隨俗”,正是説明順應社會,適應環境的道理。現今社會中,我們必須老老實實地按照現實環境條件和社會規則,盡己所能地去融入和適應現實環境,理性地描繪出自己的發展軌跡,去執着追求、勤奮一生。惟此,才能在現實環境的規則下,有所收穫,有所發展,有所成就,才能滿足自己相應的需求,活得更充實和幸福。
學校環境,就需要學生惜時如金,講究方法,勤奮學習;農村環境,就需要農民科學種田,辛勤勞作,勤儉節約;企業環境,就需要工人遵守紀律,團結協作,盡心盡責;市場環境,就需要商人依法經營,保質保量,童叟無欺;科研環境,就需要專家攻堅克難,探求真理,發明創造;醫療環境,就需要醫生鑽研醫術,遵守醫德,救死扶傷;法治環境,就需要公檢法人員公平公正,鐵面無私,執法如山;社交環境,就需要社會人自立自信,誠信寬容,慷慨熱情;行政環境,就需要公職人員清正廉潔,公道正派,勤政愛民;戰爭環境,就需要軍人服從命令,出生入死,英勇殺敵……
“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條條道路通羅馬”,作為人,就要根據社會規則和自身需求,找到自己的成才道路和奮鬥目標,並採取相應的表現形式和方法措施,以達到最佳效果。為此,才算適應了環境,才能達到目的、滿足需求,才能過得充實而幸福。我們需要學習的,也正是適應環境和社會的技巧和技能。
生活就是一個滿足需求的奮鬥過程,人必須適應客觀現實環境,遵循“需求—鬥爭—獎賞”規律,實事求是,既要為理想目標去腳踏實地奮鬥,又要以樂觀豁達的心態來看待成敗得失,這樣才能體驗到真實的生活,享受到多彩的人生。
參考資料
  • 1.    時效波.《人生寶典》.吉林省長春市:吉林大學出版社,2010年8月:613-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