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環境修復

鎖定
環境修復,是指對被污染的環境採取物理、化學和生物學技術措施,使存在於環境中的污染物質濃度減少或毒性降低或完全無害化。
環境修復是最近幾十年發展起來的環境工程技術,根據修復對象可以分為大氣環境修復、水體環境修復、土壤環境修復及固體廢物環境修復等幾種類型。根據環境修復所採用的方法,環境修復技術可分為環境物理修復技術、環境化學修復技術及環境生物修復技術等。其中生物修復技術已成為環境保護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 [1] 
中文名
環境修復
外文名
Environmental remediation

環境修復基本介紹

環境修復 指對被污染的環境採取物理、化學及生物學技術措施,使存在於環境中的各類污染物濃度減小或毒性降低或達到無害化,使得環境能夠部分或全部恢復到無污染的初始狀態。 [1] 
環境修復是一複雜的綜合性的系統工程。修復技術涉及多學科,如生態學、地理學、土壤學、生物氣象學、環境化學、工程學甚至經濟學等。環境修復與環境污染治理的概念既有所不同又有聯繫。後者側重某特定環境某一受損功能恢復,如製藥廢水中色度和化學耗氧量控制;電被廠排放廢水中重金屬離子等。環境修復結合了各種環境污染治理技術,恢復或重建生態系統各種功能並達到系統自維持狀態,它是立體的和多方面的。 [2] 

環境修復概念分析

環境意義上的修復是指對被污染的環境採取物理、化學和生物學技術措施,是存在於環境中的污染物質濃度減少或毒性降低或完全無害化。其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理解。
界定污染環境與健康環境
一是界定污染環境與健康環境。環境污染實質土是任何物質或者能量因子的過分集中,超過了環境的承載能力,從而對環境表現出有害的現象。故污染環境可定義為任何物質過度聚集而產生的質量下降、功能衰退了的環境。與污染環境相對的就是健康環境。最健康的環境就是有原始背景值的環境。 [3] 
界定環境修復和環境淨化
二是界定環境修復和環境淨化。環境有一定的自淨能力。當有污染物進入環境時,並不一定會引起污染。只有當這些物質或能量因子超過了環境的承載能力才會導致污染。環境中有各種各樣的淨化機制,如稀釋擴散沉降揮發等物理機制,氧化還原、中和、分解離子交換等化學機制,有機生命體的代謝等生物機制。環境淨化更傾向是環境自然的,被動的一個過程。而環境修復是人類有意識的外源活動對污染物質能量的清除過程。是人為的、主動的過程。 [3] 
界定環境修復與“三廢”治理
傳統“三廢”(廢水、廢氣、廢渣)治理是環境 工程的核心內容,強調的是點源治理,即工廠’排污門的治理,需要建造成套的處理設施,在最短的時間內,以最快的速度和最低的成本,將污染物淨化去除。而環境修復是最近幾十年才發展起來的環境工程技術,它強調的是面源治理,即對人類活動的環境進行治理,它不可能建造把整個修復對象包容進去的處理系統,如採用傳統治理淨化技術,即使對於局部小系統的修復,其運行費用也將是天文數字。環境修復和“三廢”處理都是控制環境污染,只不過’‘三廢”處理屬於環境污染的產中控制,環境修復屬於產後控制,而人們通常所説的污染預防則應該屬於產前控制。它們三者共同構成污染控制的全過程體系,是可持續發展在環境中的重要體現。 [4] 

環境修復發展歷史

工業革命極大地改變了人類社會文明發展的進程,使人們在享受工業文明創造的豐碩果實的同時,也遭受了隨之而來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危害。海洋赤潮頻繁發生;燃煤煙氣污染尚未解決,光化學污染己露端倪,垃圾圍城、白色污染和危險廢物問題十分突出。 儘管環境污染日益加劇,污染狀態更加複雜,但人們對環境質量的要求卻越來越高。不僅要集中治理生產區、生活區內產生的污染,還要治理因生產、生活及事故等原因造成的土 壤、河流、湖泊、海洋、地下水,廢氣和固體廢物堆置場的污染,這就是污染環境的修復工程。污染預防工程、傳統的環境下程(即“三廢”治理工程)和環境修復工程分別屬於污染物控制的產前、產中和產後三個環節,它們共同構成污染控制的全過程體系。自“九五”以 來,我國已開始花大力氣重點整治三湖(大湖、巢湖、滇池)、三河(淮河、海河、遼河)、 兩區(酸雨控制區、二氧化硫控制區)、一市(北京市)、一灣(環渤海灣)等。並取得了明 顯的成效,為污染環境的修復積累了大量的經臉。
污染環境的修復技術不外乎物理方法、化學方法和生物方法三大類, 鑑於生物在污染物的吸收、轉運、降解、轉化、固定等過程中發揮着強大的作用,生物修復具有投資少、運行費用低、最終產物少等優點。因此我國污染環境的修復工程應採取生物修復為主、物理化學修復為輔的策略。 生物修復工程是環境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儘管其出現時間不長,但發展非常迅速,已經成為環境保護領域技術發展的重要生長點。 [4] 

環境修復分類類型

依照環境修復的對象可以將環境修復分為土壤環境修復、水體環境修復、大氣環境修復、固體廢物環境修復四個類型。

環境修復土壤環境修復

土壤污染就是指人為因素有意或無意地將對人類或其他生命體有害的物質施加到土壤中,使其某種成分的含量明顯高於原有含量、並引起土壤環境質量惡化的現象。土壤環境修復就是對污染的土壤實施修復,以阻斷污染物進人食物鏈,防止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促進土地資源的保護與可持續發展。
根據處理土壤的位置是否改變,土壤環境修復技術可分為原位修復和異位修復兩種。原位修復較土壤挖出來後再進行修復更為經濟有效,對污染物就地處置,使之得以降解和減毒.不需要建設昂貴的地面環境工程基礎設施和遠程運輸,操作維護也比較簡單,且可以對深層次污染的土壤進行修復。與原位修復技術相比,異位修復技術的環境風險較低,系統處理的預測性高於原位修復。 [4] 

環境修復水體環境修復

內陸水環境是由水體(水文、水力和水質)、水體中的生物(水生植物、動物和微生物等)、水體下的沉積物、水體周圍的岸邊湖濱帶以及水體上的空間構成的。在一定範圍內具有自身結構和功能的有機體系。由於自然變遷和人類不合適的生產、生活活動,造成了水環境不同程度的改變和損害,而且到目前為止受到損害的速率遠遠大於其自身的及人工的修復速率。同時,水環境的破壞必然導致水資源的損耗,造成人類生存質量下降和生存空間的縮小。
水體環境修復是利用物理的、化學的、生物的和生態的方法減少存於水環境中有毒有害物質的濃度或使其完全無害化,使污染了的水環境能部分或完全恢復到原始狀態的過程 。 [4] 

環境修復大氣環境修復

人類的生活、生產活動和自然界中局部的質能轉換向大氣排放各種污染物,當污染物超過環境所能允許的極限(環境容量)時,大氣質量就會惡化,使人們的生活、工作、健康精神狀態、設備財產以及生態環境等遭受到惡劣影響和破壞,這種現象就 是大氣污染。大氣環境修復是指採取一定的措施包括物理、化學和生物的方法來減少大氣環境中有毒有害化合物。 [4] 

環境修復固體環境修復

固體廢物是指在生產建設、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動中產生,在一定時間和地點無法利用或被丟棄的污染環境的固體、半固體廢棄物質。固體廢物的修復指的就是利用化學、物理或者生物的方法對污染環境的固體廢物進行處理,以達到減少污染的無害化處理過程。
環境修復的類型還可以按照環境修復的方法來分類,污染環境的修復方法包括物理方法、化學方法和生物方法三大類。其中生物修復方法已成為環境保護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 [4] 

環境修復修復技術

環境修復技術是指人類修復環境時所採用的手段。環境修復的對象是自然界,相應的技術作用對象也是自然界。技術的基本作用在於改變自然界的運動形式和狀態。由此形成了工程技術、物理技術、化學技術與生物技術四類基本技術。
工程技術:工程技術是指廣義的機械技術,是一個人工的機械自然過程,被用來改變自然界的機械運動狀態和自然物的形態。
物理技術:物理技術是一個人工的物理自然過程,被用來改變自然物的物理性質。
化學技術:化學技術是一個人工的化學自然過程,被用來改變自然界物質的化學組成。
生物技術:生物技術是一個人工的生命運動過程,被用來改變生命體的運動狀態與性質。
以此為基礎,環境修復可分為工程修復、物理修復化學修復、生物修復四大類型。 [4] 

環境修復環境物理修復

環境物理修復技術是一項藉助物理手段將污染物從環境中提取分離出來的技術,工藝簡單,費用低。這些分離方式沒有高度的選擇性。通常情況下,物理分離技術被作為初步的分選。一般來説,物理分離技術未能充分達到環境修復的要求。

環境修復環境化學修復

環境化學修復技術相對於其他修復技術來講發展較早,也相對成熟。目前,化學修復技術主要涵蓋化學淋洗、溶劑浸提、化學氧化修復和化學還原與還原脱氯修復幾方面的技術類型。 相比較而言,化學氧化技術是一種快捷、積極,對污染物類型和濃度不是很敏感的修復方式。
在土壤修復中,化學還原和還原脱氯法則作用於分散在地表下較大、較深範圍內的氯化物等對還原反應敏感的化學物質,將其還原、降解;原位化學淋洗技術對去除低溶解度和吸附力較強的污染物更加有效。

環境修復環境生物修復

環境生物修復是利用生物的生命代謝活動減少存於環境中有毒有害物質的濃度或使其完全無害化,使污染了的環境能部分或完全恢復到原始狀態的過程。 [4] 

環境修復應用意義

環境損害意味着環境生態系統結構、功能和內外部關係的損害。對環境損害的救濟不是傳統的損害賠償機制能夠解決的,應該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對受到損害的生態系統的功能和結構進行修復,對受到破壞的生態系統內外關係進行恢復。由於傳統法律缺乏有效的應對措施,有必要將環境修復作為一個新的管制工具和救濟工具進行設計,並在環境保護基本法和相關單行法中對其予以規定。環境修復制度的目的不僅在於修復受到損害的生態環境的結構、功能,而且還應着眼於修復已經惡化的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為建立和諧社會提供製度保障。 [5] 
環境修復是針對環境損害所提供的法律救濟,其目的是通過責令造成環境損害的責任人採取環境綜合整治措施恢復受到損害的環境的功能和價值。近十年來隨着環境公益訴訟和環境刑事案件的增多,環境修復這一法律救濟形式已進入法院司法裁判的範疇,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6] 
參考資料
  • 1.    朱洪法主編.《環境保護辭典》.北京:金盾出版社,2009:189
  • 2.    華堅主編.《環境污染控制工程材料》. 北京 :化學工業出版社,2009 :252
  • 3.    趙景聯主編.《高等學校規劃教材 環境修復原理與技術》.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6:8-10
  • 4.    趙景聯主編.《高等學校規劃教材 環境修復原理與技術》.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教材出版中心, 2006 :8-13
  • 5.    環境修復法律制度探析  .中國知網.2013[引用日期2017-03-06]
  • 6.    環境修復的司法裁量  .中國知網.2014[引用日期2017-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