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瑪麗·哈倫

鎖定
瑪麗·哈倫(MaryHarron),1953年1月12日出生於加拿大安大略省佈雷斯布里奇,加拿大女導演、編劇、製作人。
1996年,獨立執導個人首部電影《我殺了安迪·沃霍爾 [1]  ,該片入圍獨立精神獎最佳影片獎,並被選為戛納電影節“一種注目”單元的開幕片 [2]  。2000年,執導恐怖電影《美國精神病人》 [3]  。2005年,自編自導傳記電影《大名鼎鼎的貝蒂·佩吉 [4]  。2011年,由其執導的劇情電影《飛蛾日記》上映 [5]  。2015年,執導動作犯罪劇《恩賜之地第三季》。2017年,執導犯罪電影《雙面格蕾絲 [6]  。2018年,執導犯罪傳記電影《查理説 [7] 
中文名
瑪麗·哈倫
外文名
Mary Harron
國    籍
加拿大
出生地
加拿大安大略省佈雷斯布里奇
出生日期
1953年1月12日
星    座
摩羯座
畢業院校
牛津大學
職    業
導演、編劇、製作人
代表作品
我殺了安迪·沃霍爾
美國精神病
飛蛾日記
雙面格蕾絲
查理説
主要成就
第12屆聖丹斯電影節評審團大獎-劇情片(提名)
第75屆威尼斯電影節地平線單元獎最佳影片獎(提名)

瑪麗·哈倫人物經歷

瑪麗·哈倫
瑪麗·哈倫(9張)
1953年1月12日,瑪麗·哈倫出生於加拿大安大略省佈雷斯布里奇。十三歲時,移居英國,後考入牛津大學接受高等教育。畢業時,她成為搖滾音樂記者,是《朋克》雜誌的創始人之一 [2] 
1993年,與凱瑟琳·畢格羅聯合執導電視劇《情理法的春天第一季》。
1996年,獨立執導個人首部電影《我殺了安迪·沃霍爾 [1]  ,該片入圍獨立精神獎最佳影片獎,並被選為戛納電影節“一種注目”單元的開幕片 [2] 
1997年,執導驚悚犯罪劇《監獄風雲第一季》。
2000年,執導由克里斯蒂安·貝爾賈斯汀·塞洛克斯共同主演的恐怖電影《美國精神病人》,影片改編自布萊特·伊斯頓·艾利斯的同名小説,描述了一個擁有雙重性格的華爾街驕子瘋狂殺人的故事 [3] 
2004年,由其執導的愛情劇《拉字至上第一季》首播。
2005年,自編自導傳記電影《大名鼎鼎的貝蒂·佩吉 [4]  。2008年,執導恐怖短片劇集《恐懼之源》。
2011年,由其執導的劇情電影《飛蛾日記》上映,影片改編自Rachel Klein的小説 [5] 
2013年,與馬科斯·西恩加等聯合執導驚悚劇《殺手信徒第一季》。
2015年,執導由艾倫·特維特丹尼爾·遜亞塔合作主演的動作犯罪劇《恩賜之地第三季》。
2017年,執導由安娜·帕奎因莎拉·加頓扎克瑞·萊維聯袂主演的犯罪電影《雙面格蕾絲 [6] 
2018年,執導由馬特·史密斯漢娜·穆雷蘇琪·沃特豪斯聯合主演的犯罪傳記電影《查理説》,該片主要講述了查爾斯·曼森殺人案中三個被判死刑女子重新審視自己所犯罪行的故事 [7] 
2023年6月9日,執導由本·金斯利弗蘭克·迪蘭共同主演的傳記電影《達利之地》在北美上映&數字上線 [8]  [10] 

瑪麗·哈倫個人生活

瑪麗·哈倫是加拿大演員唐·哈倫與凱瑟琳·麥金農的女兒,後成為作家史蒂芬·維辛齊的兒媳,其家庭環境一直保持着濃厚的藝術氛圍 [2] 

瑪麗·哈倫主要作品

瑪麗·哈倫導演作品

時間
名稱
主演
類型
2023年 [9] 
《達利之地》
電影
2018年
《查理説》
電影
2017年
《雙面格蕾絲》
電視劇
2017年
《吻》
電影
2015年
《恩賜之地第三季》
電視劇
2013年
《殺手信徒第一季》
電視劇
2013年
《安娜·妮可》
電影
2011年
《飛蛾日記》
電影
2008年
《恐懼之源》
電視劇
2006年
《大愛》
電視劇
2005年
《大名鼎鼎的貝蒂·佩吉》
電影
2004年
《拉字至上第一季》
電視劇
2001年
《六尺之下》
電視劇
2000年
《美國精神病人》
電影
1997年
《監獄風雲第一季》
電視劇
1996年
《我殺了安迪·沃霍爾》
電影
1993年
《情理法的春天第一季》
電視劇

瑪麗·哈倫編劇作品

時間
名稱
類別
2020年
《達利之地》
電影
2011年
《飛蛾日記》
電影
2005年
《大名鼎鼎的貝蒂·佩吉》
電影
2000年
《美國精神病人》
電影
1996年
《我殺了安迪·沃霍爾》
電影

瑪麗·哈倫製作作品

時間
名稱
類型
2005年
《大名鼎鼎的貝蒂·佩吉》
電影
2002年
《地下氣象台》
電影

瑪麗·哈倫獲獎記錄

聖丹斯電影節
威尼斯電影節
  • 2018    第75屆威尼斯電影節地平線單元獎最佳影片獎    查理説    (提名)    
其它獎項
  • 1996    獨立精神獎最佳影片獎[2]     我殺了安迪·沃霍爾    (獲獎)    

瑪麗·哈倫人物評價

瑪麗·哈倫是一個具有女權主義身份的導演。她執導的首部劇情長片《刺殺安迪·沃霍爾》可以説是一部女性心理電影,該片對安迪·沃霍爾這位舉足輕重的人物並沒有過多描繪,而是聚焦被譽為“激進女性主義教父”的維米莉·蘇蓮娜,瑪麗·哈倫着重通過這位女性形象來探討刺殺的內在動機。但是女權主義身份並不代表瑪麗·哈倫就要拍女權電影,所以在她的影片中看到女性被殘殺的場景就不足為奇了。例如在劇情片《美國精神病人》中的男主角帕特里克·比特曼,就讓許多女人成為了他的犧牲品。但瑪麗·哈倫真正想給觀眾展示的並非連環殺手的冷酷無情,而是一個自以為是的社會階層的價值淪喪,該片是她對美國金錢夢的一次解構,借用血腥的直觀表現達到心理的深度剖析 [2]  (《世界女性導演》評)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