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瑪利亞·施佩特

鎖定
瑪利亞·施佩特(Maria Speth),1967年8月19日出生於德國巴伐利亞蒂特靈,德國導演、編劇、製片人。
1999年,執導個人首部短片《赤腳》。2001年,執導個人首部電影《時日》 [6]  。2007年,執導劇情電影《麥當娜》 [5]  。2011年,執導紀錄片《九種生活》。2014年,執導劇情電影《女兒們》 [4]  。2019年,擔任劇情電影《Stadtallendorf Romeo und Julia》的導演。2021年,執導紀錄片《巴赫曼先生和他的學生 [3]  ,該片獲得第45屆香港國際電影節紀錄片競賽火鳥大獎、第71屆柏林電影節評審團特別 [2] 
中文名
瑪利亞·施佩特
外文名
Maria Speth
國    籍
德國
出生地
德國巴伐利亞蒂特靈
出生日期
1967年8月19日
畢業院校
德國巴伯爾斯貝格影視學院
職    業
導演、編劇、製片人
代表作品
巴赫曼先生和他的學生
主要成就
第71屆柏林國際電影節評審團特別獎
第45屆香港國際電影節紀錄片競賽火鳥大獎

瑪利亞·施佩特演藝經歷

1996年,進入德國巴伯爾斯貝格影視學院學習導演。1999年,執導個人首部短片《赤腳》。2001年,執導個人首部電影《時日》,該片由莎賓·蒂莫提歐主演 [6]  。2007年,執導由桑德拉·惠勒、蘇珊娜·洛塔爾共同主演的劇情電影《麥當娜》,該片站在女性的視角來探討德國社會話題 [5] 
2008年,成立獨立電影製片公司。2011年,執導紀錄片《九種生活》。2014年,執導由科琳娜·基希霍夫主演的劇情電影《女兒們》 [4]  。2019年,擔任劇情電影《Stadtallendorf Romeo und Julia》的導演。
2021年,自編自導劇情電影《為了凱特》;同年,執導紀錄片《巴赫曼先生和他的學生》,該片記錄了教師巴赫曼教導他的學生的故事 [3]  ,獲得第45屆香港國際電影節紀錄片競賽火鳥大獎、第71屆柏林電影節評審團特別 [2] 
導演作品海報

瑪利亞·施佩特主要作品

瑪利亞·施佩特導演作品

時間
名稱
類型
2021年
《巴赫曼先生和他的學生》
紀錄片
2021年
《為了凱特》
電影
2019年
《Stadtallendorf Romeo und Julia》
電影
2014年
《女兒們》
電影
2011年
《九種生活》
紀錄片
2007年
《麥當娜》
電影
2001年
《時日》
電影
1999年
《赤腳》
短片

瑪利亞·施佩特編劇作品

時間
名稱
類型
2021年
《巴赫曼先生和他的學生》
紀錄片
2021年
《為了凱特》
電影
2019年
《Stadtallendorf Romeo und Julia》
電影
2014年
《女兒們》
電影
2011年
《九種生活》
紀錄片
2007年
《麥當娜》
電影
2001年
《時日》
電影
1999年
《赤腳》
短片

瑪利亞·施佩特製片作品

時間
名稱
類型
2014年
《女兒們》
電影
2011年
《九種生活》
紀錄片

瑪利亞·施佩特助理導演

時間
名稱
類型
1995年
《秘密》
電影
1993年
《Die Sonnengöttin》
電影

瑪利亞·施佩特剪輯作品

時間
名稱
類型
2011年
《九種生活》
紀錄片

瑪利亞·施佩特獲獎記錄

影視類
  • 2021-3    第71屆柏林國際電影節評審團特別獎[2]     巴赫曼先生和他的學生    (獲獎)    
  • 2021-2    第71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熊獎[1]     巴赫曼先生和他的學生    (提名)    
  • 2021    第45屆香港國際電影節紀錄片競賽火鳥大獎    巴赫曼先生和他的學生    (獲獎)    

瑪利亞·施佩特人物評價

瑪利亞·施佩特被看做是“柏林學派”中的一員,她在二十一世紀初再次孕育出“新浪潮”,即被迅速且鬆散地冠以“柏林學派”之名。瑪利亞·施佩特的電影風格是肖像式的,承接於達內兄弟美學的急促迫近和細膩之感,同時也有幾分德式冷峻,且對象多為女性:從電影《時日》中的少女情事到電影《麥當娜》裏的年輕人母及至電影《女兒們》中尋找女兒屍體的阿涅斯“奇遇”;頗為矯飾(所謂“風格”)的紀錄片《九種生活》亦可被看做當下柏林“流浪/嬉皮”青年的羣體肖像 [7]  (澎湃新聞評)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