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瑩(拼音:yíng)為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 [7]  。此字最早形體為篆文,古字形從玉為形,熒省聲。瑩本義是像玉般光潔的石頭,引申為光潔透明的意思。 [14] 
中文名
拼    音
yíng
繁    體
部    首
艹、玉
五    筆
APGY [3] 
倉    頡
TBMI [3] 
鄭    碼
EWCS [3] 
筆    順
橫、豎、豎、點、橫鈎、橫、橫、豎、橫、點
字    級
一級(編號:1830) [7] 
平水韻
下平八庚、去聲二十五徑 [2] 
總筆畫
3+7,4+6(部首+部首外)
字形結構
上下結構
異體字
𤫎、㼆
統一碼
基本區 U+83B9 [3] 
四角碼
4410₃
注音字母
ㄧㄥˊ
造字法
形聲字、會意字

字源演變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瑩”始見於篆文,篆文作圖1。“瑩”屬於省聲字。“瑩”由“玉”表義,“熒”表音,由於“熒”省去下部的“火”,故云“熒省聲”。從玉,表示與玉石有關,指瑩石,瑩石是一種光潔如玉的石頭。“熒”也有光明的意思,兼有表義功能。隸書、楷書承之篆文,楷書所從玉,右下加一小點而定體。漢字簡化時將繁體“瑩”上部兩個“火”字簡寫為“艹”。 [1] 
“瑩”是像玉的石頭,玉色温潤有光,故可延伸為光亮透明的樣子,如“晶瑩”,這一義項是“瑩”在現代漢語中的主要用法。在古書中,“瑩”可活用作動詞,意思是使明潔,引申為去惑顯真,有比喻闡明事理的意思,如晉代孫綽的《蘭亭集後序》:“聊於曖昧之中,期乎瑩拂之道”和南朝宋謝靈運的《與諸道人辨宗論》:“昌言折中,允然新論,可謂激流導源,瑩拂發暉矣”,這兩句中的“瑩”都有去惑顯真的意思。 [14] 

詳細釋義

拼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yíng
名詞
珠玉的光彩
韓詩外傳》卷四:“良珠度寸,雖有百仞之水,不能掩其瑩。”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谷水》:“石出荊山玄巖之下,外炳五色之章,內秉堅貞之志,雕之不增文,磨之不加瑩。”
像玉一樣光潔的石頭

《詩經·衞風·淇奧》:“有匪君子,充耳琇瑩。” 毛傳:“琇、瑩,美石也。”
戰國·宋玉《神女賦》:“燁乎如花,温乎如瑩。”
漢·揚雄《法言·吾子》:“如玉如瑩,爰變丹青。”

形容詞
光潔而透明
clean;
bright;
lustrous
唐·楊巨源《李謨吹笛記·許雲封》:“時雲天初瑩,秋露凝冷。”
《警世通言·宿香亭張浩遇鶯鶯》:“既長,才摛蜀錦,貌瑩寒冰。”
清·龔自珍《題鷺津上人書冊》詩:“愁容雖然亦幽窈,夢雨何似皎月瑩。”
瑩潔;晶瑩;澄瑩
心地純淨

唐·錢起《山齋獨坐喜玄上人夕至》詩:“心瑩紅蓮水,言忘綠茗杯。”

通“熒”。眩惑

《孔子家語·始誅》:“其談説足以飾邪瑩眾。” 王肅注:“瑩,惑也。”

動詞
明白;覺悟
understand
唐·韓愈等《雨中寄孟刑部幾道聯句》:“吟馨鑠紛雜,抱照瑩疑怪。”
梁啓超《生計學學説沿革小史》第四章:“雖然,其論尚多未瑩者。"
使明白
漢·揚雄《太玄·攡》:“曉天下之瞶瞶、瑩天下之晦晦者,其唯玄乎。”
南朝梁·江淹《雜體詩·效謝惠連〈贈別〉》:“點翰詠新賞,開帙瑩所疑。”
裝飾
adorn
南朝宋·劉義慶《世説新語·汰侈》:“王君夫有牛名八百里駁,常瑩其蹄角。”
宋·歐陽修《送慧勤歸餘杭》詩:“文彩瑩丹漆,四璧金焜煌。”

雕刻打磨(玉石等)
polish
馬總《意林》卷五引漢·仲長統《昌言》:“道德仁義,天性也。織之以成其物,煉之以致其精,瑩之以發其光。”
《周書·蘇綽傳》:“及其刻而瑩之,馳而試之,玉石駑驥,然後始分。”
前蜀·潘遠《記文譚》:“又有筆工名鐵頭,能瑩管如玉。”
(參考資料:《漢語大詞典》 [4]  《現代漢語詞典》 [8]  《漢語大字典》 [9] 

古籍訓釋

説文解字

【卷一】【玉部】烏定切(yìng,今讀yíng)
玉色。從玉,熒省聲。一曰石之次玉者。《逸論語》曰:“如玉之瑩。” [10] 

説文解字注

“玉色也”注:謂玉光明之皃,引伸為磨瑩。亦作鎣。
“從王(玉),熒省聲”注:李善引《説文》烏明切,《唐韻》烏定切,十一部。
“一曰:石之次玉者”注:此字義之別説也。《齊風》傳曰:“瑩,石似玉也。”《衞風》傳曰:“瑩,美玉也。”
“《逸論語》曰。如玉之瑩”注:此蓋引證玉色之義。 [11] 

廣韻

永兵切,平庚匣 ‖ 熒聲耕部
瑩,玉色。《詩》雲:“充耳秀瑩。”又烏定切。
烏定切,去徑影 ‖ 熒聲耕部
鎣,鎣飾也。烏定切。四。
瑩,上同。《説文》曰:“玉色。一曰石之次玉者。”
【校釋】切語下字為開口字,本韻另無合口字,故借用開口字“定”為切語下字,《韻鏡》、《七音略》等韻圖列合口位置。 [12] 

康熙字典

【午集上】【玉部】 瑩;部外筆畫:10
《廣韻》永兵切。《集韻》《正韻》於平切。《韻會》於營切。並音榮。《廣韻》玉色。
又《集韻》:石似玉。《詩·衞風》:充耳琇瑩。傳:琇瑩,美石也。《詩·齊風》:尚之以瓊瑩乎而。傳:瓊瑩,石似玉。《韻會》:《詩詁》曰:《淇奧》詩:充耳琇瑩。注:毛雲:琇瑩,美石也。《詩》尚之以瓊華,尚之以瓊英,尚之以瓊瑩。注:毛雲:瓊英,石似玉。鄭雲:石似瓊似瑩。今詳琇瑩與琇實同文,瓊瑩與瓊英瓊華同文,則瑩非玉石矣。毛説非也。況瓊旣為玉之美,瑩又為次玉之石,則一瑱乃似二物,鄭説非也。凡玉之生以及其成,有榮,有英,有華,有實,猶草木也。瑩即榮也,謂玉之始生,如草木之榮也。英,謂一玉之中最美者,如草木之英華。謂玉之方成,如草木之英華。實謂玉之既成,如草木之實,皆可用之玉也。
又明也。揚子《太玄經》:一生一死,性命瑩矣。注:瑩,明也。
又六瑩,樂名。《列子·周穆王篇》:奏《承雲》《六瑩》《九韶》《晨露》以樂之。
又人名。《前漢·功臣表》:祝茲侯呂瑩。注:師古曰:瑩,音榮。又烏暝反。
又凋也。《楚辭·九思》:堇荼茂兮扶疎,蘅芷雕兮瑩嫇。
又《集韻》《韻會》並維傾切。音營。玉似石。
又《唐韻》烏定切。《集韻》《韻會》《正韻》縈定切。並音瀅。玉色光潔也。《逸論語》:如玉之瑩。
又《正字通》;鏡瑩。《晉書·樂廣傳》:此人水鏡,見之瑩然。《隋書·高熲傳》:獨孤公猶鏡也。每被磨瑩,皎然益明。
又心精明亦曰瑩。江淹《雜體詩》:開袠瑩所疑。韓愈《寄孟簡詩》:抱照瑩疑怪。
又《集韻》《韻會》《正韻》烏迥切。音濙。《集韻》:聽瑩,惑也。《正韻》引《莊子》,是黃帝之所聽瑩,謂聞之而惑也。按,《莊子·齊物論》本作熒。 [5]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上:U+83B9,下:U+7469) 字形對比(上:U+83B9,下:U+7469)

書寫提示

瑩字書寫提示 瑩字書寫提示
【規範提示】“艹”3畫,首筆是長橫。
【寫法】“𫇦”寬“玉”窄。“𫇦”,“艹”窄“冖”略寬;“艹”在上半格,“冖”的左點在橫中線,㇖(橫鈎)收筆於橫中線。“玉”,居下半格;首筆橫在橫中線下側,豎筆寫在豎中線,第四筆橫與“艹”的橫筆等寬。 [13] 

書法欣賞

音韻彙集

韻書集成

韻書
字頭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平聲
下平十二庚

合口呼
次濁
永兵切
ɣjuɐŋ
去聲
四十六徑

合口呼
全清
烏定切
ʔiueŋ
集韻
平聲
下平十二庚
雲/匣
合口呼
全濁
於平切
ɣiuaŋ
平聲
下平十四清
合口呼
次濁
維傾切
0iuæŋ
上聲
四十一迥
合口呼
全清
烏迥切
ʔiuɛŋ
去聲
四十六徑
合口呼
全清
縈定切
ʔiuɛŋ
禮部韻略

平聲





維瓊切


上聲





烏迥切


去聲





縈定切

增韻

平聲





胡瓊切


上聲





烏迥切


去聲





烏定切

中原音韻

去聲
東鍾

撮口呼

全清

iuŋ

去聲
庚青

撮口呼

全清

iuəŋ
中州音韻

去聲
東鍾





衣誦切


平聲
庚青





移耕切


去聲
庚青





為命切

洪武正韻

平聲
十八庚


次濁
於平切
oyəŋ

上聲
十八梗


全清
烏迥切
ʔiəŋ

去聲
十八敬


次濁
縈定切
oiəŋ
分韻撮要
陽平
第七英影應益
陽平
第七英影應益
(參考資料:漢典 [6] 

上中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ɡ
i̯wĕŋ
先秦
王力系統
ɣ
ǐweŋ
先秦
董同龢系統
ɣ
juĕŋ
先秦
周法高系統
ɣ
iweŋ
先秦
李方桂系統
gw
jing
東漢





jieng


jieng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j
i̯wɐŋ
隋唐
擬音/王力系統

ɣ
ǐwɐŋ
隋唐
擬音/董同龢系統

ɣ
juɐŋ
隋唐
擬音/周法高系統

j
iuaŋ
隋唐
擬音/李方桂系統

j
wɐng
隋唐
擬音/陳新雄系統
j
ǐuaŋ
(參考資料:漢典 [6] 
參考資料
  • 1.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瀋陽: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3.07:20
  • 2.    平水韻 二十五徑 瑩  .搜韻[引用日期2020-03-15]
  • 3.      .漢典[引用日期2015-09-22]
  • 4.    中國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編纂處編纂.漢語大詞典 第4卷[M]: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86.11:627
  • 5.    (清)張玉書等編纂.康熙字典:標點整理本: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2.06:第691頁
  • 6.    瑩 的音韻方言  .漢典[引用日期2020-03-16]
  • 7.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門户網站[引用日期2023-08-02]
  • 8.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現代漢語詞典 第7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09:1572
  • 9.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漢語大字典 第2版[M]: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2010.04:1212
  • 10.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44
  • 11.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註譯本》編委會編.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注全譯本 第2卷[M]. 北京:中國書店, 2010.12:46-47
  • 12.    餘乃永校注. 新校互注宋本廣韻[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0.07:186;432
  • 13.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11:420
  • 14.    宋雪瑩. “雪”“瑩”古文字研究的文獻綜述[J]. 開封教育學院學報, 2016, 第36卷(7):97-98.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