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琴劍金庸

鎖定
《琴劍金庸》是2008年東方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墨。
中文名
琴劍金庸
作    者
陳墨
出版時間
2008年07月01日
出版社
東方出版社
頁    數
588 頁
ISBN
9787506032094
類    別
文學理論 中國文學研究 書評
原作品
琴劍金庸-陳墨評金庸書系
定    價
35 元
開    本
32 開
裝    幀
精裝

琴劍金庸內容簡介

琴劍金庸 琴劍金庸
陳墨評金庸書系之一; 金庸小説最重要的藝術成就,在於它在傳奇故事之中刻畫了生動的人物形象,進而探索和抒寫了人性的奧妙。金庸小説情感故事和情感心態的精彩,根本原因正在於作者對人性和人類情感的奧妙多有探索、披露或揭發,其中當然也有作者的人生和情感的經驗和夢想。 本書是由武學篇和情愛篇兩篇構成。書中強調生活之樹常青,強調向生活學習情感的知識和藝術,強調在實際人生中探索自己的情感人生道路。

琴劍金庸作者簡介

陳墨,原名陳必強。安徽省望江縣賽口鎮人,1960年8月生。1982年畢業於安徽大學中文系,1988年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文學系。現為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中國電影評論學會理事,中國武俠文學學會常務理事。 出版的金學及武俠文學研究著作有《金庸小説賞析》、 《金庸小説之謎》、《金庸小説情愛論》、《金庸小説之“武學”》、《金庸小説人論》、《金庸小説藝術論》、《金庸小説與中國文化》、《孤獨之俠——金庸小説論》、《浪漫之旅——金庸小説神遊》、《眾生之相——金庸小説人物談》、《英華之咀——金庸小説回評》、《武俠文宗——金庸小傳》以及《海外斬武俠小説論》、《新武使之趣》、《海外新武俠二十家》、《新武俠五大家導讀》等,並於台灣出版《陳墨金學作品集》,立論功力頗受金庸推崇。 另有文學、電影研究著作《劉心武論》、《張藝謀電影論》、《陳凱歌電影論》、《流鶯春夢——費穆電影論》、《浪漫與憂患——中國電影十導演》、《刀光俠影蒙太奇——中國武俠電影論》、《中國武俠電影史》、《影壇舊蹤》,《百年電影閃回》等十餘種。

琴劍金庸內容提要

金庸的精妙,在於他胸羅萬象,從而納須彌於芥子之中,因此,一方面把武功要技,也寫得大道在焉:另一方面又把人類古往今來不能解決的一個“情”字寫得既可以上天堂也可以下地獄。
本書分為兩篇,書中強調生活之樹常青,強調向生活學習情感的知識和藝術,強調在實際人生中探索自己的情感人生道路。

琴劍金庸書籍導語

金庸小説最重要的藝術成就,在於它在傳奇故事之中刻畫了生動的人物形象,進而探索和抒寫了人性的奧妙。金庸小説情感故事和情感心態的精彩,根本原因正在於作者對人性和人類情感的奧妙多有探索、披露或揭發,其中當然也有作者的人生和情感的經驗和夢想。 本書是由武學篇和情愛篇兩篇構成。書中強調生活之樹常青,強調向生活學習情感的知識和藝術,強調在實際人生中探索自己的情感人生道路。

琴劍金庸內容目錄

武學篇
引言
第一卷 武功與藝術
一、百花錯出武如文
二、信手拈來妙紛呈
三、鴛鴦刀劍情趣深
四、別後黯然掌銷魂
五、技擊何止刀劍影
六、武藝道來無止境
七、始信武藝亦如人
第二卷 武功與學術
八、庖丁解牛道可循
九、絕頂功夫如常形
十、太極無招信如神
十一、風師説劍理分明
十二、獨孤遺旨在劍墳
十三、功分正邪上下乘
十四、胸無成見得真經
第三卷 學藝與成才
十五、高手未必出名門
十六、博採百家業方成
十七、機緣雖巧尚須勤
十八、絕藝來自大胸襟
十九、個性才能不可分
二十、走火入魔實堪驚
二十一、俠士高人盡歸隱
二十二、不才小寶為至尊
情愛篇
引言
第一卷 男女與追問
一、問世間,情為何物
二、怯弱的是男人
三、女人:憂傷的情魔
第二卷 迷幻與表象
四、愛之秘
五、愛之謎
六、愛之痴
七、愛之妄
八、愛之惑
九、愛之疑
十、愛之幻
十一、愛之澀
第三卷 本質與探索
十二、愛與價值
十三、愛與倫理
十四、愛與性
十五、愛與欲
十六、情與孽
十七、愛與婚姻
十八、愛與迷戀
第四卷 奇觀與感嘆
十九、與愛無緣
二十、武功:獨特的情感表達式
二十一、妓院風光:韋小寶婚姻面面觀
二十二、此情可待成追憶(代結語)

琴劍金庸書籍後記

本書是由原來的《金庸武學的奧秘》和《金庸小説情愛論》兩書合編而成的。
《金庸武學的奧秘》這本書還曾以《金庸小説之武學》和《武學金庸》等書名先後在大陸的雲南人民出版社、百花洲文藝出版社,台灣雲龍出版社(知書房)等出版社分別出版過。一本書用了三個不同的書名,是因為不同的編輯體例及其責任編輯的不同口味,也是因為一直沒有想到一個合適的書名。
當年這部書稿完成的時候,適逢我的女兒陳小墨的4週歲生日。為此,我曾將此書作為生日禮物,送給我的親愛的女兒。而現在,當我重新校對這部書稿的時候,我女兒已經20歲,已經在大學二年級就讀了。
在重新校對的過程中,我只是對書中的一些標點符號和極小部分的文字作了些微刪改,且將第20章和第21章的順序作了調換,對本書的內容及其基本框架和基本觀點並沒有作出大規模的修訂。沒有修訂,是因為我覺得其中的一些基本看法,仍然有保留的價值。
在本書的初版“後記”中,我曾經寫過,在我上大學的時候,曾經有一門新學科轟轟烈烈地誕生,名目叫做“人才學”。如今40歲以上的讀者或許還記得在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時候,“人才學”興盛故事。我那時雖在中文系讀書,但對哲學(尤其是關於人的哲學)和心理學極感興趣,另外,老實説當然也想成為人才。所以“人才學”既出,我的熱情和期望可想而知。以為能夠找到成才良方,就像武俠小説中人物找到了一部武學秘笈。我幾乎讀遍了當時所有這方面的文章和專著,《人才學》雜誌當然更不用説是每期都是從頭讀到尾。但讀着讀着,逐漸在一些“人才學”的文章和書中聞到了狗皮膏藥的味道。在我看來, “人才學”之所以道路越走越窄,以至於無疾而終,是因為其創導者們一開始就沒有真正找對路子,而是落入了下乘。因為他們研究人才問題而居然不去研究人與人類的本體,居然不去研究“中國學”及其“中國人”的生存和發展的環境整體和本質性規律,也不去研究中國的社會體制及意識形態,而只是片面談論智慧與才能,似乎只想要找出走向成功的所謂方法與技巧,甚至想讓人相信包醫百病的祖傳秘方,將古代一些名人的故事乃至片言隻語當做成才的速成秘訣。説起來,當年對“人才學”的興趣和研讀,以及失望和不滿,恐怕是我後來寫作這本書的一個重要原因。因為在我看來,金庸小説中的學藝和成才的故事,實在要比許多所謂的專家所賣的狗皮膏藥要高明得多。
往事已矣。我這本小書,當然也算不上什麼人才學。只不過是在閲讀金庸小説過程中的一些感想和筆記。寫下來,是想説,從這樣一種角度去看、去談金庸小説,也頗有意思。感興趣的讀者和學者,不妨一試。
《金庸小説情愛論》這本書也曾多次出版過。
最早曾以《金庸小説的情愛世界》之名在安徽文藝出版社出版,後來改為《金庸小説情愛論》的書名由百花洲文藝出版社出版,台灣雲龍出版社出版這本書時又將書名改為《情愛金庸》。
這真是:名可名,非常名。不論叫什麼名字,其實書還是同一本書,是一本專門談論金庸小説中情感故事、情感人物、情感狀態和情感奧妙的書。原來有22章,或者22節,現在還是如此。這次重新掃描出版,我本人對全文作了校對,對一些標點符號和部分文字進行了修訂,在必要的地方增加了幾個註釋,但大的綱要和章節內容並沒有任何修改。
金庸小説最重要的藝術成就,在於它在傳奇故事之中刻畫了生動的人物形象,進而探索和抒寫了人性的奧妙。金庸小説情感故事和情感心態的精彩,根本原因正在於作者對人性和人類情感的奧妙多有探索、披露或揭發,其中當然也有作者的人生和情感的經驗和夢想。我沒有修訂這本書,是因為我對這些情感故事和情感人物及其情感狀態的基本看法並無多大的改變。雖然,十幾年後,我閲讀金庸小説的次數大大增多,而自己的人生和情感的體驗也多少有所豐富。
當年的後記中,有一大段關於我自己的情感抒發,因為寫作這本書的時候我和我太太並沒有調到一起,而是一個在北京,一個在黃山,兩地分居,只能南來北往,或靠鴻雁傳書。這樣的生活狀態,對人生和情感的體驗自然多些感受,也多些遐思,所以,當年的後記中幾乎情不自禁地寫下那些與本書無關的文字。
説那些文字與本書無關,是因為那不是金庸小説中的故事,而是我的生活。若換個角度看,我寫作這本書,其實與我的生活狀態和心理狀態多少還是有些關係的。我並非情感研究專家,對金庸小説情愛世界的探索,一方面是來自對小説的閲讀和對人文理論的閲讀,而另一方面則是來自對自己人生和情感經驗的反思。我在書中強調生活之樹常青,強調向生活學習情感的知識和藝術,強調在實際人生中探索自己的情感人生道路,可算是有感而發。
這本書寫於十幾年前,那時候我還沒有開始使用電腦,自然也就沒有電子文檔。這次需要文檔,是請我的內弟朱一多幫忙掃描並識別。對朱一多為我提供的種種幫助,我自然充滿感激之情!
最後,我要藉此機會感謝人民出版社的有關領導,感謝這本書的責任編輯孫興民先生和許運娜小姐付出的辛勞!
陳墨
2007年4月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