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理論信息學

(一般信息學)

鎖定
理論信息學又叫”一般信息學”(General Informatics)。理論信息學是對一切信息現象、對每一門信息學科都適用的公共理論,它通用於解決每一個具體領域的信息理論問題,是整個信息科學的基礎和核心。理論信息學的研究對象是一般意義上的信息和信息能,它的研究內容是在宇宙間一切信息現象中起作用的規律,它的研究方法是在各類信息過程中通用的程序和規則,它的研究目標是為醫學信息學等領域信息學確立公共的理論基礎,為整個信息科學大廈奠基,也為信息哲學提供科學依據。
中文名
理論信息學
外文名
General Informatics
類    別
信息科學
別    名
一般信息學

目錄

理論信息學背景介紹

1.醫學信息學等領域信息學需要公共的理論基礎
目前許多傳統的學科紛紛接受信息化,成為了領域信息學,包括化學信息學、生物信息學和醫學信息學等。為數眾多的領域信息學在理論體系的構建中,所遇到的第一個問題是領域信息的定義,它區別於一般信息定義的特殊性。第二個問題是領域信息學基本原理的表達,即它的理論的出發點或者基本預設的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都有待於理論信息學的發展I圳。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支持,湖北大學數學與計算機學學院的李宗榮教授於1991年出版國內第一本醫學信息學著作《醫藥信息學導論》,當時他被缺乏理論基礎所困擾,深感缺乏基本信息理論的支持。後來他關於理論信息學的研究,實際上是這種對領域信息學基礎的”追問”。
2.“國家信息化”需要理論信息學
20世紀60年代,美國與日本等國家的學者對國民經濟信息化水平提出了一種測度理論和方法,為信息化發展的定量研究奠定了基礎。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我國信息化建設起步較晚。在2O世紀80年代中期,才剛剛開始對信息化理論和信息化發展水平測度理論與方法的研究。對於一個國家的信息化建設,必須抓住它在兩個方面的內涵:其一是信息化的具體過程;其二是信息化的思想過程。沒有關於信息化的良好思想認識指引,就不可能有高效率信息化過程的發生。而信息化的思想過程,即觀念的信息化,有待於理論信息學的發展。所有説,”國家信息化”需要理論信息學。
3.工業社會向信息社會轉型需要理論信息學
美國社會學家丹尼爾·貝爾最先提出了”信息社會”的概念。美國預測學家約翰·奈斯比特於1982年出版了名著《大趨勢》。在書中,他開宗明義地闡述了從工業社會向信息社會的過渡,並描述了信息社會來臨的標誌和基本特徵。在一定意義上説,由工業社會向信息社會的轉型大致分為三個基本的階段:經濟轉型、科學轉型和哲學轉型。經濟轉型是以信息技術和產品為龍頭帶動社會經濟及人們的生活方式的轉變;科學轉型指全部科學學科經歷信息化洗禮,接受計算機系統的硬件武裝和智能化思維的軟件武裝;哲學轉型就是人們的世界觀、方法論由以物質為中心概念的體系,轉到以信息為中心概念的新的體系上來。經濟轉型和科學轉型都比較容易,難的是哲學轉型。從上帝創造物種的”神創論”過渡到達爾文的”進化論”,我們花了幾千年的時間。目前,計算機文化成為當代人類文明的基礎,信息產品信息服務成為我們不可以須臾離開的東西,計算機課程成為每一個學生的必修課,計算機語言、程序設計、算法研究成為科學研究的工具和基本內容,當代人無論何時何地大都是”言必稱信息”。但是,在哲學層次上研究信息理論的卻非常少。要想在哲學層次上有所收穫,我們有必要深入研究理論信息學。如何進一步理解自然和社會,我們需要關於宇宙間各類信息現象的統一理論;如何自覺地適應由工業社會向信息社會的逐步轉型,我們需要理論信息學。

理論信息學產生

從根本上説,理論信息學是整個信息科學的基礎部分。自20世紀2O年代以來,關於信息的知識體系迅速發展。最初稱之為通信理論、信息論。關於這個知識體系的基礎,最初認為是香農關於通信的數學理論,所以才有一些學者致力於推廣香農理論,以建立”廣義信息論”甚至信息科學。後來,隨着計算機科學和技術的蓬勃發展與廣泛應用,人們認為計算機無所不能地處理一切信息問題,便改稱計算機科學為信息科學。的確,把計算機作為計算工具和思維模型,應用於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學科中,催生了化學信息學、生物信息學和醫學信息學等一大批領域信息學。這時,理論計算機學科就當然是信.息科學的基礎。但是,在1994年提出建立統一信息理論之後,學者們終於把信息現象中的共性問題和個性問題加以區別,認為信息通信、控制和計算都屬於人工信息過程,顯然不能涵蓋自然信息現象和生命信息現象。這時,對於信息知識體系的基礎研究才進入到新的水平,提升到”理論信息學”的高度。於是,理論信息學就孕育而生。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