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理查德斯維德文化植物景觀

鎖定
理查德斯維德文化植物景觀(Richtersveld Cultural and Botanical Landscape)位於南非西北部引人注目的山區沙漠中,它構成了由社區擁有和管理的文化景觀。該遺產保留了納馬人(Nama)維持了近2000年的半遊牧生活模式。2007年成為世界遺產 [1] 
中文名
理查德斯維德文化植物景觀
外文名
Richtersveld Cultural and Botanical Landscape

理查德斯維德文化植物景觀世界文化遺產

理查德斯維德文化植物景觀基本數據

遺產名稱:理查德斯維德文化植物景觀
Richtersveld Cultural and Botanical Landscape
入選時間:2007
遴選依據:文化遺產 (iv)(v)
地理位置:S28 36 0 E17 12 14
遺產編號: 1265

理查德斯維德文化植物景觀遺產描述

南非世界遺產地地理位置示意圖 南非世界遺產地地理位置示意圖
理查德斯維德文化植物景觀(Richtersveld Cultural and Botanical Landscape)位於南非西北的北開普省引人注目的山區沙漠中,佔地1600平方千米,該遺產保留了納馬人(Nama)維持了近2000年的半遊牧生活模式,這是納馬人仍然在建造便攜式小屋的唯一一個地區。
2007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依據標準(iv)(v),理查德斯維德文化植物景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批准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理查德斯維德文化植物景觀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佔地16萬公頃的理查德斯維德文化植物景觀位於南非西北部引人注目的山區沙漠中,它構成了由社區擁有和管理的文化景觀。該遺產保留了那馬人半遊牧性的牧民生活,説明可能在南非已存在兩千年的季節變化模式。這是那馬人仍然在建造便攜式小屋的唯一一個地區。該遺產包括:季節性遷徙、牧場、儲藏站(放牧人季節性放牛羊所用的基地),以及那馬人有蘆葦草墊席的房屋,即小小的半球型便攜式建築,由交叉木箍製成的木框架組成,鋪上由當地燈心草辮成麻花狀的細墊。住在這裏的田園詩作者收集藥用植物和其他植物,其口頭敍述的老傳統與不同地方和景觀特點有關。 [2-4] 

理查德斯維德文化植物景觀南非古老民族——納馬人

理查德斯維德是納馬人的居住地,他們曾經長期在本區進行牧民生活。納馬人屬於南部非洲的霍屯督種族集團,使用霍屯督語,屬科伊桑語系。分多種方言,自成語族,亦有獨特的吸氣音。由於發音多為“hot”和“tot”, 從而得名“Hottentot”(霍屯督人)。有新創制的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拼音文字,並用特殊符號標明吸氣音。霍屯督人的體質特徵和語言同布須曼人相近,因而有人將他們合稱為“科伊桑人”。 [3] 

理查德斯維德文化植物景觀獨特的納馬人文化遺產

理查德斯維德是一片由高山和峽谷構成的多山荒漠,位於南非北開普省。它與平坦的沙質平原景觀完全不同,主要景觀是火山岩構成的多峭壁山脈和下游是與納米比亞國界河的奧倫治河周邊較為繁茂地區。本區沿奧倫治河的最北方海拔不到60m,中部偏南海拔1377m。
理查德斯維德地區屬熱帶草原氣候,全境氣候分為春夏秋冬四季,根據地域和氣候特點,納馬人創造了適應季節變化的生產和生活模式,即季節性遷徙放牧和注重植物的保護和利用。季節性遷徙、牧場和儲藏站,反映出納馬人和土著社區長期性和持久性的傳統,即維持廣泛的生物多樣性的季節性牧區放牧制度,從而顯示出一個和諧的、人與自然互動的土地管理過程。而介於遊牧人與擁有傳統的便攜式小屋(haru oms)的定居者之間的季節性遷移,則反映出納馬人半遊牧的生活方式。

理查德斯維德文化植物景觀受到保護的植物景觀

在理查德斯維德的高山、峽谷和荒漠中生長着種類繁多的多汁植物。多汁植物又稱多漿植物、多肉植物、肉質植物,意思是指具肥厚多汁的肉質莖、葉或根的植物。全世界約有10000餘種,分屬40多個科。其中屬仙人掌科的種類較多,因而栽培上又將其單列為仙人掌類植物,而將其他科的植物稱多漿植物。通常説的多漿植物有景天科、鳳梨科。景天科的植物代表性的是玉樹(又名燕子掌),鳳梨科的有我們熟悉的菠蘿。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