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班公湖

(青藏高原西部的湖泊)

鎖定
班公湖(拉達克語:Pangong Tso),又稱措木昂拉仁波(藏文:མཚོ་མོ་ངང་ལྷ་རིང་པོ།;威利:mtsho mo ngang lha ring po;THL:Tsomo Nganglha Ringpo),藏語意為“長脖子天鵝”,位於西藏自治區阿里地區日土縣城西北約12公里處,呈東西走向,全湖面積為604平方公里,其中中國境內為413平方公里,約佔68.5%;印控克什米爾地區為191平方公里,約佔31.5%。 [1] 
中文名
班公湖
外文名
拉達克語:Pangong Tso
地理位置
西藏阿里日土縣
氣候條件
高原氣候
佔地面積
600 km²
著名景點
鳥島
所屬國家
中國
所屬城市
西藏自治區阿里地區
座    標
33°44′53.0″N 79°1′14.5″E
長    度
134 km
寬    度
5 km
海拔高度
4250m
其他名稱
拉達克語:Pangong Tso

班公湖簡介

班公湖(班公措)又稱措木昂拉仁波,藏語意為“長脖子天鵝”,位於阿里地區日土縣城西北約12公里處,呈東西走向,平均海拔4400米,湖面面積639739.1畝,屬東淡西鹹,分佈在日土境多瑪鄉烏江村境內,距離日土縣城15公里左右,距離阿里地區行署所在地獅泉河鎮135公里,屬自然湖泊生態風光旅遊景區。全湖面積為604平方公里,其中中國境內為413平方公里,約佔68.5%;印控克什米爾地區為191平方公里,約佔31.5%;東西長約150公里,南北平均寬約4公里,最窄處僅5米,平均水深5米,最大水深41米。 [1-2] 
班公湖
班公湖(7張)
班公湖湖面海拔高度4240米,全湖水面面積為604平方公里,其中我國境內有413平方公里,克什米爾境內191平方公里。它的東西狹長約為150公里,100公里在我國境內,50公里在印佔克什米爾境內。最大水深為41米,平均水深5米,礦化度2.16克/升,南北平均寬度僅為4公里,是一條典型的河道型湖泊。班公湖狹長的湖體造就了獨特的景觀效果。匯入班公湖的兩條最大支流麻嘎藏布和多瑪曲都位於湖體的東段,淡水來源充分,補給量大於蒸發量,湖水的含鹽量維持在0.75克/升以內,使湖體東段為淡水湖;而中段和西段淡水補給量鋭減,加以中段湖體最窄處只有100-150米寬,湖水在東西方向上的交替不暢,東部淡水很難持續向西補充,使西部湖水蒸發量大於補給量,湖水的含鹽量從中部向西部增加至近20克/升,變成鹹水湖。 [2] 

班公湖動物資源

湖中有十多個大小不等的島嶼,島上約有各種鳥類20多種,數量最多時可達數萬只,主要的鳥類有斑頭雁、棕頭鷗、魚鷗、鳳頭鴨、赤麻鴨等,其中屬斑頭雁和棕頭鷗數量最多。 [1] 
班公湖鳥島 班公湖鳥島
班公湖還是一個魚類世界。湖中有大量水生植物為魚類提供良好的棲息場所。魚類品種有10餘種之多。有西藏弓魚、高原裸裂究魚、長體裸體鯉魚、裂腹魚、細尾高原鰍等。其中尤以鯉科的裂腹魚、亞科的魚類為最多。湖中有西藏特有的裂腹魚、裸裂尻魚等,尤以不生鱗片著名。 [2] 

班公湖旅遊資源

鳥島:班公湖上的鳥島是鳥類的天堂,每年的5-8月份,成千上萬的鳥來到鳥島上繁衍後代。遠遠望去,儼然是一幅山水鳥語圖,是人與自然最和諧的體現。主要包括:黑頸鶴(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赤麻鴨、棕頭鷗、魚鷗、斑頭雁、綠頭鴨、針尾鴨、紅頭潛鴨、白眼潛鴨等珍貴鳥類。 [2] 

班公湖地理環境

班公湖水質

班公湖 班公湖
班公湖是一個由東向西水中含鹽量不同的湖泊,即,東部也就是在我國境內的湖泊為淡水湖,中部為半鹹水湖,西部為鹹水湖。 [1] 

班公湖地質

西藏班公湖地區地質 西藏班公湖地區地質
班公湖地區位於青藏高原西部,南北跨越多個經歷不同演化歷史的大地構造單元,分別為南羌塘地塊、班公湖蛇綠混雜岩帶、北岡底斯地塊,中特提斯洋盆擴張階段沉積的地層主要是晚三疊紀世日干配錯羣,巖性組合以碎屑岩和碳酸鹽巖為主,夾少量火山岩;在洋盆萎縮階段沉積的地層以侏羅紀-早白堊世的碎屑岩為主,代表性地層有木嘎崗日羣、多仁組、日松組、沙木羅組、多尼組和郎山組等;與此同時,蛇綠混雜岩帶北側發育晚侏羅-早白堊世的島弧型鈣鹼性花崗岩類岩漿岩體,巖體大多呈岩基、巖株產出,為班怒帶北向俯衝的產物,而蛇綠混雜岩帶南側北岡底斯地塊大規模的中酸性岩漿侵位活動主要發生在晚白堊世,岩石組合為花崗斑岩、花崗閃長巖、閃長玢岩、石英閃長巖、英雲閃長巖、二長花崗岩等。 [3] 
簡要地質圖 簡要地質圖
班公湖地區從北至南跨越南羌塘陸塊、班公湖縫合帶和北岡底斯陸塊。根據班公湖縫合帶內構造岩石組合和構造變形的差異可將其分為蛇綠混雜岩帶和蛇綠構造混雜巖帶。蛇綠混雜岩帶整體呈透鏡狀位於班公湖-怒江結合帶中央部位,主要由蛇綠岩巖片組成,砂岩、板岩基質含量較少,蛇綠岩出露相對完整,帶中超鎂鐵巖巖片、鎂鐵巖巖片、火山岩巖片和硅質岩巖片依次從中心至邊部以背衝式逆斷層向兩側擠出。蛇綠構造混雜巖帶位於蛇綠混雜岩帶南北兩側,蛇綠構造混雜巖帶中蛇綠岩組分以玄武岩巖片、輝長岩巖片為主,超鎂鐵巖巖片和硅質岩巖片少有產出。 [4] 
卜壟蛇綠混雜岩是班公湖地區蛇綠混雜岩帶的一部分,呈透鏡狀NWW-SEE向展布於班公湖南東側,南北兩側以背衝式逆斷層組合形式覆蓋於上侏羅統-下白堊統沙木羅組砂岩夾板巖之上。蛇綠混雜岩中岩石組合齊全,出露有變質輝橄巖、輝長岩、斜長花崗岩、輝綠岩、火山岩和紫紅色硅質岩等。火山岩產出於硅質岩和輝長岩之間,近東西向延伸數千米,寬上百米。火山岩以中基性玄武安山岩為主,多呈灰綠色、灰褐色;斑狀結構,斑晶含量5%~20%,主要為斜長石,少量角閃石和石英,其中斜長石呈白色,板狀,自形-半自形,部分見有環帶結構, 基質主要由微晶斜長石和玻璃質組成;岩石多呈塊狀構造、發育氣孔構造、杏仁構造,局部出現枕狀構造。 [4] 

班公湖冰川

班公湖美景(2)
班公湖美景(2)(14張)
班公湖為藏北高原西緣東西長約125公里的狹長構造湖,按照國際冰川編目原則, 班公湖流域區是以該湖為主要流域, 幷包括澤普錯 、斯潘古爾湖、沙爾達湖和熱幫錯等若干山間小湖羣的一個三級流域區整個流域區地理位置介於32°40′~34°30′N和 78°38′~81°15′E之間,中國班公湖流域區總共有冰川959條,冰川總面積665.35 平方公里,冰儲量為39.2316立方千米,昌隆河流域、由昂則、展窮和展金等支流形成的多瑪河流域、以及山間湖盆澤普錯流域是班公湖北岸的冰川主要分佈區,南岸流域區冰川則主要分佈在由巴扎雄、藏藏布河和曲壟藏布形成的瑪卡藏布河 、山間小湖盆斯潘古爾湖和沙爾達湖等流域。班公湖流域冰川分別佔流域區總數的72.9%、67% 和64%,流域內冰川平均面積為0.64平方公里,最大的冰川面積23.68平方公里,長度10.5公里,澤普錯是本流域區中冰川分佈最為集中、冰川數量僅次於班公湖的小流域,其冰川數量分別佔流域區總數的14.8%、28.3%和33.3%,澤普錯流域冰川平均面積達1.33平方公里,最大冰川面積16.60平方公里。 [5] 

班公湖景區建設

班公湖景區是日土旅遊資源的標誌性景區。“十二五”期間,在河北省的大力支持下,投資1220萬元完善班公湖旅遊景區基礎設施建設,購置了3艘遊船、新建了碼頭、觀景台、觀鳥台、遊步道、停車場、旅遊公廁、交通指示牌、宣傳牌;2014年,河北省投資416.75萬元重點打造了1620.58㎡仿重型結構小木屋,同時,也對班公湖景觀進行了綜合打造,其中包括班公湖景觀大門、班公湖度假村裝修、木棧道、遊步道修建、班公湖停車場修建、景區周邊美化綠化等一系列項目。 [1] 
“十三五”期間,日土縣計劃投資援藏資金5000萬元,對班公湖景區進行提升改造。其中投資4000萬元重點打造班公湖遊客中心、旅遊銷售中心、自駕遊營地、景區應急救援中心以及更換景區遊船3艘;投資1000萬元對班公湖景區周邊進行美化綠化;規劃編制堅持以旅遊市場為導向,以旅遊資源為基礎,以旅遊產品為主體,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可持續發展的指導方針,通過突出地方特色,打造日土國際生態旅遊區,樹立日土旅遊新形象,規劃編制《日土國際生態旅遊區總體策劃暨景觀方案設計》。 [1] 
參考資料
  • 1.    “十三五”期間 日土縣將投5000萬元打造班公湖景區升級版  .日土縣政府網[引用日期2020-05-22]
  • 2.    班公湖景區  .日土縣政府網[引用日期2020-05-22]
  • 3.    張碩,史洪峯,郝海健,李德威,吝巖 .青藏高原班公湖地區晚白堊世埃達克巖年代學、地球化學及構造意義:《地球科學-中國地質大學學報》, 2014 :39 (5)
  • 4.    周濤,陳超,梁桑,陳桂凡,李華亮 .西藏班公湖蛇綠混雜岩中火山岩鋯石 U-Pb 年代學及地球化學特徵:《大地構造與成礦學》,2014 , 38 (1) :157-167
  • 5.    楊惠安,葉柏生,焦克勤.中國班公湖流域區冰川補充編目 及冰川特徵:《冰川凍土》 ,2003 , 25 (06):685-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