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玻璃海鞘

鎖定
體透明,柔軟。體長55毫米~70毫米,寬23毫米。頂端具2個不同的孔,位高者為入水孔,周圍有8個裂瓣;位低者為出水孔,有6個裂瓣,每個裂瓣頂端有1紅色斑點。幼體白色,成體淡黃色。個體背腹伸長,補囊非常柔軟、半透明。
中文名
玻璃海鞘
拉丁學名
Ciona intestinalis
動物界
海鞘綱
玻璃海鞘科
海鞘
亞    種
玻璃海鞘

玻璃海鞘傳入和分佈

(INTRODUCTION AND DISTRIBUTION)
 首次記錄(年,地區,參考文獻)
玻璃海鞘圖集
玻璃海鞘圖集(6張)
 分佈 :常固着生活於海港碼頭上。山東沿海習見。最大數量出現在黃、渤海區,玻璃海鞘數量最大記錄出現在旅順港的年板(9-8月)上,密度達1433個/cm,蓬萊港夏季板(6-8月)次之,(密度1387個/cm) 。繁殖季節在6-10月,盛期6-8月。玻璃海鞘在東南沿海(如廈門、大亞灣及香港等)雖有出現,但數量很少,且個體變得短小,被囊呈現乳白色不透明、不同程度地革皮質化。
基本特徵
1、生長和繁殖:
幼體營自由生活,成體營固着生活。被囊厚。咽部有許多鰓孔,排泄腔或圍鰓腔包圍咽部,由排泄孔通至外界。稚參培育後期和室外潮間帶養殖池內多有發生。當室內育苗時,長期不倒池,易使海鞘在池壁或附着基上生長。而室外潮間帶養殖池內海鞘的發生與周圍海區海鞘生物資源量、繁殖季節和進水方式等有關,8月份是海鞘繁殖的高峯期。

玻璃海鞘生態影響

(ECOSYSTEM)
海鞘類體形多樣,適應鹽度範圍較廣。單海鞘生殖腺可食用,被囊可提取纖維素。但因其成體常附着於艦艇、船隻和碼頭上,能起破壞作用;又能與貝、藻類爭奪基地,對海產養殖業產生不利影響。海鞘的大量繁殖,不僅會與海蔘爭奪生活空間和餌料,而且會大量消耗溶解氧,同時向水中排泄代謝物,從而抑制海蔘的生長。山東地區以玻璃海鞘居多,常附着於水F的硬質物體,營固着生活。體壁能分泌一種類似植物纖維素的被囊鞘,包圍在動物體外。玻璃海鞘的被囊是透明的,其內臟清晰可見。
目前尚無有效的藥物清除方法。玻璃海鞘繁殖季節時期,養殖用水要經過沙濾等措施。勤倒池也能避免海鞘的繁生。如果發現養殖系統中有海鞘附着,必要時通過人工清除。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