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玻片凝集試驗

鎖定
玻片凝集試驗是定性試驗方法,具有簡便、快速的特點,一般用來鑑定菌種或分型,也用於人類ABO血型的鑑定。一般用已知抗體作為診斷血清、與受檢顆粒抗原如菌液或紅細胞懸液各加1滴在玻片上,混勻,數分鐘後即可用肉眼觀察凝集結果,出現顆粒凝集的為陽性反應。
中文名
玻片凝集試驗
外文名
slide agglutination test
類    型
直接凝集反應和間接凝集反應
條    件
電解質

目錄

玻片凝集試驗簡介

凝集反應是一種血清學反應。顆粒性抗原(完整的病原微生物或紅細胞等)與相應抗體結合,在有電解質存在的條件下,經過一定時間,出現肉眼可見的凝集小塊。參與凝集反應的抗原稱為凝集原,抗體稱為凝集素。可分為直接凝集反應間接凝集反應兩類。玻片法是一種定性試驗方法。可用已知抗體來檢測未知抗原。若鑑定新分離的菌種時,可取已知抗體滴加在玻片上,將待檢菌液一滴與其混勻 [1] 

玻片凝集試驗原理

玻片凝集反應是在載玻片上將細菌等顆粒性抗原與其相應抗體混合,如兩者對應則可發生特異性結合而形成肉眼可見的凝集塊,即為陽性反應;混合後均勻渾濁,無凝集塊出現者為陰性反應。本法可應用於用已知抗體(免疫血清)檢測未知抗原,為定性試驗。主要用於細菌鑑定、分型和人類ABO血型鑑定。本實驗以人類ABO血型鑑定試驗為例。
人類ABO血型抗原有A和B兩種抗原。A型者的紅細胞膜上含有A抗原,B型者的紅細胞膜上含有B抗原,AB型者的紅細胞膜上含有A、B兩種抗原,O型者的紅細胞膜上不含有A、B兩種抗原。分別將抗A、抗B抗體與受檢者紅細胞混合,抗A和(或)抗B抗體與紅細胞表面上的相應抗原結合而引起紅細胞凝集,呈陽性反應,無凝集現象則為陰性 [1] 

玻片凝集試驗類型

直接凝集反應顆粒狀抗原(如細菌、紅細胞等)與相應抗體直接結合所出現的凝集現象。分為玻片法和試管法。數分種後,如出現肉眼可見的凝集現象,為陽性反應。該法簡便快速,除鑑定菌種外,尚可用於菌種分型、測定人類紅細胞的ABO血型等。試管法是一種定量試驗的經典方法。可用已知抗原來檢測受檢血清中有無某抗體及抗體的含量。用來協助臨牀診斷或供流行病學調查研究。操作時,將待檢血清用生理鹽水連續成倍稀釋,然後加入等量抗原,最高稀釋度仍有凝集現象者,為血清的效價,也稱滴度,以表示血清中抗體的相對含量。診斷傷寒、副傷寒病的肥達氏反應(Widaltest)、布氏病的瑞特氏反應(Wright test)均屬定量凝集反應。
間接凝集反應可溶性抗原(或抗體)先吸附於一種與免疫無關的、一定大小的顆粒狀載體的表面,然後與相應抗體(或抗原)作用。在有電介質存在的適宜條件下,即可發生凝集,稱為間接凝集反應。用做載體的微球可用天然的微粒性物質,如人(O型)和動物(綿羊、家兔等)的紅細胞、活性炭顆粒或硅酸鋁顆粒等;也可用人工合成或天然高分子材料製成,如聚苯乙烯膠乳微球等。由於載體顆粒增大了可溶性抗原的反應面積,當顆粒上的抗原與微量抗體結合後,就足以出現肉眼可見的反應,敏感性比直接凝集反應高得多 [1] 

玻片凝集試驗試驗方法

1.用酒精棉球消毒無名指指端皮膚,待乙醇幹後用無菌採血針刺破錶皮,用毛細吸管取血1一2滴,放入含1ml生理鹽水的小試管中,混勻,即成待檢紅細胞懸液(濃度約為5%)。取血後。應立即用無菌幹棉球壓迫針眼止血。
2.取乾淨載玻片一張,用記號筆分為兩格,並註明A、B字樣。
3.用吸管吸取抗A血清、抗B血清各一滴分別滴於A、B格內。
4.另用吸管取待測紅細胞懸液,於A格和B格內各加一滴。然後輕輕晃動載玻片使抗血清與紅細胞充分混勻。
5.將載玻片放置於實驗台上靜置數分鐘後,在白色背景下觀察凝集情況 [2] 
參考資料
  • 1.    陳明琪主編;周長林主審;燕傑,羅翀,韓果紅副主編,藥用微生物學基礎 第3版,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7.01,
  • 2.    楊貴貞主編. 醫用免疫學[M]. 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198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