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玻利維亞革命

鎖定
玻利維亞革命,1952年開始的玻利維亞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運動。
中文名
玻利維亞革命
發生時間
1952年
發生地點
玻利維亞
性    質
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運動

玻利維亞革命革命經過

20世紀40年代,玻利維亞工農民主運動高漲。
1951年總統大選,玻利維亞民族主義革命運動提名佩斯·埃斯登索羅為總統候選人,在工農民主力量支持下,他當選為總統。但M.烏里奧拉戈伊蒂亞政府卻將政權移交給軍人執政委員會。軍政府下令禁止當時流亡在國外的佩斯·埃斯登索羅回國,禁止遊行示威和罷工,取消言論自由。
1952年4月9日,烏戈·巴利維安·羅哈斯軍政府在美國政府的壓力下準備出兵3萬參加朝鮮戰爭朝鮮停戰談判期間),引起民憤。民族主義革命運動乘勢發動人民羣眾舉行武裝起義。工人、學生與農民拿起武器,擊潰政府軍隊的進攻;各地農民成立農民協會,展開奪地鬥爭。玻利維亞工會和共產黨也參與領導起義,玻共總書記馬努埃爾·米蘭達在巷戰中犧牲 [1]  。11日,在工農羣眾支持下,民族主義革命運動推翻羅哈斯軍事獨裁統治,奪取政權,佩斯·埃斯登索羅就任總統。

玻利維亞革命新政權改革

新政權實行一系列社會、政治、經濟改革。1952年4月17日成立玻利維亞總工會,開始在工廠、礦山實行工人監督。7月頒佈新選舉法,規定年滿21歲的未婚和年滿18歲的已婚玻利維亞人,不分性別、職業、文化程度和財產收入,均享有選舉權。10月31日將主要由美國資本控制的3家(C.S.阿拉馬約、S.I.帕蒂尼奧和M.霍赫希爾德)錫礦公司收歸國有。但這一舉措受到美國資本家的抵制,導致錫礦業衰敗,國家經濟受到嚴重破壞。
1953年7月下令解散舊軍隊,建立新軍隊,並在拉巴斯軍事學院培養民族主義革命運動成員。同年8月2日頒佈土地改革法,沒收大莊園主的土地,分配給農民,並幫助印第安人重建村社。
1956年1月頒佈教育法規,指出發展教育是國家的最高職責,受教育是人民的權利,規定了帶有民族主義和反帝反封建性質的教學內容,強調發展鄉村教育,提高印第安人的文化水平。
政府制定了經濟發展規劃,組織勘探石油,發展輕工業和機器製造業;還致力於開發東部地區,發展農牧業,以減少糧食進口。
50年代末,玻利維亞民族主義革命運動領導人開始右轉。他們提出建立資產階級民主社會,主張與美國結盟;排斥左翼人士,廢除工人監督,凍結工人工資,宣揚“勞工即共產主義”。美國施壓後,又對外資公司進行賠償。因而引起人民羣眾不滿。1964年11月,雷內·巴里恩託斯發動政變奪取政權,玻利維亞革命告一段落。
參考資料
  • 1.    王新德 錢洪《世界當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