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雲龍

(革命志士)

鎖定
王雲龍(1875-1962),又名承猷,字子相,別號伯雨,湖北咸豐人,民主革命人士。先肄業武昌師範學校,光緒丙午官費入日本早稻田大學。加入同盟會。共進會在日本成立,孫武又拉他為共進會會員。宣統己酉回國。庚戌參加留學生考試,分發安徽任用,代理太和知縣。任過法政講習所教員。辛亥八月,孫武約他到漢口工作。十七日孫武面部和胸部受傷,他也受輕傷。當時孫左右共六人。孫入醫院,他當晚搭輪迴安慶。二十日到臬署,即聞武昌被革命黨佔領。他又於當晚搭英國船西上。進武昌漢陽門遇牟鴻勳,約至都督府繕寫文件。先任職集賢館,改調內務部。九月二十日委充鄂城知事。他共做縣令七次之多。一九三五年在迎江寺受戒學佛。解放後為安慶文史館館員。1962年病逝。
本    名
王雲龍
伯雨
所處時代
近現代
出生地
湖北咸豐
王雲龍(1875-1962),又名承猷,字子相,別號伯雨,湖北咸豐人,民主革命人士。
王雲龍出生於書香門第,青年時好讀書吟詩,終日往來於書市、詩社之間,所繼承之家產,逐漸典賣殆盡。後雖寄寓於家族祠堂但仍手不釋卷。一日,王雲龍族兄王承烈,因中秀才,在咸豐城打馬遊街。他合書起迎,高呼“二哥”,卻遭冷遇。他喟然而嘆:“貧賤則父母不子,富貴則親戚畏懼。蘇秦之言是也。大丈夫貴在立志,吾他日必將遠勝汝。”於是,他移居灣田岳父家,苦讀3年,學問大進。20歲中秀才,23歲中拔貢,壬寅年(1902)考入武昌師範,丙午年(1906)官費保送日本早稻田大學攻讀政法,己酉年(1909)學成歸國,庚戊年(1910)春參加清廷留學生考試,分發安徽直州判候補,後授安徽省民主講習會教員、安徽巡警學堂教官等職。王雲龍留學日本期間,結識孫中山,加入同盟會,後又與共進會領導人孫武交好,經孫武介紹,加入共進會。
宣統三年(1911)八月,同盟會在武漢秘密組織起義,孫武函召王雲龍赴武漢共舉大義。王雲龍欣然前往。十月八日下午,孫武與王雲龍同在俄租界武昌寶善裏14號革命機關總部工作,孫武臨窗而坐,用臉盆檢驗炸藥,王雲龍也在專心致志地清理文件。此時,摯友劉同適來訪,站在孫武身旁,不慎將煙灰掉入盆中,引燃炸藥,呼嗤一聲,濃煙突起,孫武面部、右手及王雲龍右眼均被灼傷。孫因傷重,被迫轉入“地下”養傷。王雲龍為避追捕,星夜乘船東下。十一日、十二日,武漢三鎮相繼光復,武昌首義成功。王雲龍聞訊,旋於十三日晚乘英輪西上。經共進會成員牟鴻勳、劉鳳書介紹至諮議局,以孫中山的名義繕寫臨時佈告,宣佈湖北軍政府成立,在軍政府秘書處負責撰擬軍政府重要文稿。湖北實行軍民分治時,王雲龍轉民政辦工作,呈建政意見時有理有據,備受重視,被委任為集賢館檢查科科長。 [1] 
宣統三年(1911)十一月十七日,王雲龍任中華民國武昌縣首任知事。之後,王雲龍又先後任過湖北鄂城、當陽知事,安徽太和、阜陽、潛山,山東齊河、臨清等縣縣長。民國二十年(1931),王雲龍任安徽阜陽縣長時,被縣黨部和地方劣紳邢紹煌等合謀陷害,説他“縱容赤化,危害黨國”。蔣介石聞訊後電飭安徽省主席陳調元捕交懷寧(今安慶市)地方法院,關押在飲馬塘監獄10個多月,後經阜陽縣民眾代表赴省保釋,出獄時阜陽百姓贈送“萬民傘”、“萬民旗”,以慰王雲龍勤政愛民之情。 [2] 
民國二十四年,王雲龍脱離政界,在安慶迎江寺受戒,成了一位“非僧亦非俗,出家又在家”的居士。他雖皈依佛門,但愛國之心未滅。民國二十五年初,他在安慶孝子坊寓所開辦“新民補習學校”,以習文愛國為宗旨。此後十餘年,他私立“明教”(寓《左傳》“明恥教戰”之意),與日、偽公立學校分庭抗禮,先後招收學員1000多人。
解放後,王雲龍擁護中國共產黨,積極響應政府號召,先後動員子、女及孫兒、孫女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國人民志願軍,受到當地黨和政府的高度讚揚。1954年後,他連續三次當選為安慶市第一、二、三屆人大代表。1956年,被聘為安徽省文史研究館館員,為安徽、湖北兩省撰寫和整理了大量回憶文章和文史資料。他念念不忘祖國的統一,自解放之初就給在台親友、同學和學生寫信,陳述大陸的巨大變化增進了旅台親故對新中國的瞭解。
1962年,王雲龍病逝後,中共安慶市委統戰部整理了《王雲龍生平事略》,安慶《新聞報》對他的生平事蹟作了全面報道。 [2] 
參考資料
  • 1.    恩施州政協編,恩施名人,中國文史出版社,2007.08,第97頁
  • 2.    恩施州政協編,恩施名人,中國文史出版社,2007.08,第9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