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陸一

鎖定
王陸一( 1896~1943),原名肇巽,又名天士,三原縣人。 [1] 
1943年10月20日辭世 [2] 
中文名
王陸一
別    名
肇巽
國    籍
中國
籍    貫
陝西三原人
出生日期
1896年
逝世日期
1943年

王陸一人物生平

1916年初在西北大學讀書時,參加了張深如領導的驅逐軍閥陸建宏的起義,失敗後逃回三原。
1918年參加了三原起義,在陝西靖國軍總司令部負責文電報告工作。靖國軍解體後,協助於右任創辦上海大學,任文書部副主任。後到北京,參加首都革命,于右任隨孫中山北上後,他奉調到孫中山行轅治理文牘。
1924年春,復赴滬執教於上海大學。同年秋,銜于右任之命赴北京、張家口一帶聯絡軍事,參與馮玉祥、胡景翼發動的北京政變。孫中山、于右任北上後,王奉調在孫中山行轅專理文牘,與孫中山、李大釗多有接觸。 [2] 
1925年奉派到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留學。
1926年回國, 參加瞭解圍三原、西安之戰,任國民聯軍駐陝總司令部辦公廳主任。
1927年國共內戰發生後,回到陝西,在省立第一 職業學校講學。
1928年應于右任之邀到南京,協助其籌組審計院。
1929年孫中山遺體奉安南京時,徵選哀詞,應徵者數百人,唯他所作被選定,為世人所稱讚。在任國民黨中央黨部秘書處書記時,因不滿所處環境辭職,僦居上海,為《于右任詩存》箋註,並受聘擔任安徽大學文學院院長。後任國民黨中央國民執行委員、中央政治會議委員等職。
1931年,王當選為中國國民黨第四屆中央執行委員會候補執行委員。 [2] 
1931年九一八事變發生時,廣州方面的胡漢民、汪精衞等與蔣介石矛盾重重。鑑於國難當頭,王隨於右任奔波於南京、廣州之間,極力調解斡旋。蔣、胡、汪上海晤談後矛盾暫時平息,王遂出任中國國民黨中央民眾運動指導委員會副主任。旋經于右任推薦,擔任監察院秘書長。 [2] 
1935年又當選為中國國民黨第五屆中央執行委員會執行委員、中央政治委員會委員兼中央黨部民眾訓練部副部長。籌建西北農林專科學校期間,王出任籌備委員會委員。 [2] 
1936年12月17日 同於右任、張鈁等返陝“宣慰”。 [4] 
1938年後的三年中,他以國民政府軍委會軍風紀巡察團委員身份,來往於第一、第五、第六戰區,巡察工作,審視軍防。 [2] 
1941年任陝西革命先烈褒恤委員會主任,主持編輯辛亥西安起義、反袁護國、陝西靖國軍、西安及三原反圍城諸戰役先烈傳略百餘萬字。他的詩詞很多,300多首刊印。
1943年10月20日辭世後,于右任撰書的墓誌銘曰:“萬族鹹熙,雄文苦戰,發此宏聲,難酬宿願。” [2] 

王陸一個人著作

有《長毋相忘詩詞集》,輯詩詞300餘首行世。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