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金生

(原江蘇省生物科技協會副秘書長)

鎖定
王金生(1939—)江蘇淮陰人,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從事分子植物病害學,植物細菌病害,植物生防教學和科研,1965年南京農學院研究生,1980—1982年,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植病系;1993—1994年英國Sainbury實驗室高級訪問學者。中國植物病理學會土傳病害及植病生防專業委員會副主任,江蘇省生物科技協會副秘書長。 [1] 
中文名
王金生
國    籍
中華人民共和國
出生地
江蘇淮陰
出生日期
1939年
職    業
植物學家
畢業院校
南京農學院

王金生人物經歷

1962—1965年,研究水稻細菌性條班病發生規律和防治。
1972—1976年,禾穀類作物霜黴病,水稻疫枚病研究。
1977—1988,研究玉米細菌性枯萎病,大白菜、馬鈴薯軟腐病和水稻細菌性基腐病的病原細菌分類、病害生理、品種抗病性。
1975年至今承擔國家攻關、植病生防和國家高技術項目“863”水稻白葉枯病原菌致病機理的研究。1993年承擔國家新藥基金新抗病菌素”Echein”的研究。
1986年提升副教授,1988年提升教授。
1990年任博士生導師和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評審委員。中國植物病理學報、農業生物技術學報編委。

王金生人物成就

在美國留學期間證明軟腐病歐氏桿菌能在土壤中長期存活和蛋白酶的致病作用。
在英國留學期間發現甘藍黑腐病菌編碼黃色素基因簇參與病菌致病性的正、負調控。
70年代發現水稻新病害“稻苗疫黴病”,80年代發現大白菜軟腐病菌的根系侵入和潛伏,闡釋了病原菌和植物根系互作中病菌脂多糖與植物凝結素的關係。
對我國馬鈴薯軟腐病菌的菌系和致病機制以及品種抗病性進行全面研究。
首次報道水稻細菌性基腐病在我國的發生、分佈,病菌根系侵入和氧腔傳導的特點和我國水稻品種(系)的抗病性。
創制“B”系列微生物農藥三種;首先報道水稻白葉病菌4種類型的致病基因。
獲省部級獎5項。農業部優秀出國留學人員。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