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重榮

(唐朝末年藩鎮將領)

鎖定
王重榮(?-887年),太原祁(今山西祁縣)人,曾祖父王勗起,鹽州防禦使王縱之子,中國唐朝末年藩鎮將領,河中節度使。 [48-49] 
王重榮以父蔭為軍校,升任河中馬步軍都虞候。中和元年(881年),黃巢攻陷長安,出兵河中,河中(治蒲州,今山西永濟西蒲州鎮)節度使李都降巢,黃巢升任王重榮為副使,王重榮勸李都歸唐,赴僖宗行在,自為留後,掌河中軍政大權。其聯絡鄰道,共同對抗義軍,唐廷遂任其為節度使。因與楊復光、李克用合作逐黃巢出長安,被擢升為檢校太尉、同平章事,封琅琊郡王。 [48] 
光啓元年(885年),僖宗身邊的宦官首領田令孜覬覦河中安邑、解縣兩池鹽利,欲奪之以供神策軍,王重榮以舊無此例而拒不聽命,雙方交惡。唐廷命邠寧節度使朱玫、鳳翔節度使李昌符攻之,王重榮聯合河東節度使李克用,擊敗邠寧、鳳翔兵。後朱玫擁立嗣襄王李煴僭位。王重榮與李克用聯合,共同討伐朱玫,殺李煴,迎僖宗復位。後因王重榮性格殘暴,曾經侮辱部將常行儒,於光啓三年(887年),常行儒引兵夜攻使府,殺王重榮。 [48] 
所處時代
唐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太原祁縣
出生日期
不詳
逝世日期
887年
主要成就
平定黃巢,討滅襄王李煴;復立僖宗
本    名
王重榮
封    爵
琅邪郡王
軍    職
河中節度使
官    職
檢校太尉、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王重榮人物生平

王重榮早期經歷

王重榮是河中太原祁人(《舊唐書》稱河中),他的父親王縱在唐文宗太和末年為河中騎將,鹹通年間跟從石雄大破回鶻軍,最終官任鹽州刺史。王重榮因為其父的官位得以蔭任為列校,與他的兄長王重盈都因為勇冠三軍而被提拔為河中牙將,主管伺察。 [1-2] 
當時兩個軍士觸犯了夜禁,王重榮嚴明軍紀,將他們逮捕並用鞭抽打。兩個軍士回去之後,向中尉楊玄實哭訴。楊玄實大怒,抓住王重榮責備他説:“天子身邊的軍士,你一個藩鎮的小校怎敢任意凌辱!”王重榮回答説:“半夜裏抓住奸盜之人,怎會知道他們是天子的軍士?”詳細地説明了當時的情況。楊玄實感嘆説:“要不是你明辨,誰會知道當時的情況呢?”遂提拔王重榮為右署。王重榮善於權術詭計,人們都忌憚他的嚴苛,即使是軍中主帥也是這樣。不久升任行軍司馬。 [3] 

王重榮鏖戰黃巢

廣明元年(880年)十一月,身為河中都虞候的王重榮舉兵作亂。 [4]  十二月,黃巢攻陷長安,分兵攻打蒲州,節度使李都不能抵擋,於是臣服於起義軍。然而他對內忌憚王重榮,請求作為副職。 [5]  以王重榮權知河中留後,以河中節度使同平章事李都為太子少傅。
黃巢派遣驍將朱温帶領水軍攻下馮翊黃鄴率領兵馬自華陰合攻王重榮部。王重榮以言語感化激勵他的軍隊,與起義軍激戰並獲得大勝,起義軍丟棄糧草輜重四十餘艘。唐廷隨即拜王重榮為檢校工部尚書,冊封為節度使。 [6]  當時忠武軍監軍楊復光率領陳、蔡等州的數萬兵萬駐紮在武功,王重榮與楊復光部合為一處,在華州與起義軍將領李詳激戰,將其抓獲並斬首示眾。 [7]  黃巢派大將尚讓來攻王重榮,朱温帶領強勁的軍隊作為先鋒,在西關門擊敗王重榮,於是朱温出兵夏陽,將河中漕米數十艘劫掠一空。 [8] 

王重榮招降朱温

中和二年(882年)正月,唐廷任命周岌、王重榮為都統左右司馬。 [9]  二月,王重榮挑選精鋭甲士三萬人攻打朱温,朱温大懼,將舟船全部鑿沉在河中。 [10]  九月,朱温殺黃巢的監軍使嚴實,率領全同州軍民投降王重榮。楊復光想要斬殺朱温,王重榮阻止説:“如今招降黃巢兵馬,投降的一律赦免,況且朱温此人驍勇可用,殺了他怕是不祥。”王重榮上書唐僖宗請求封朱温為同華節度使。唐僖宗封朱温副河中行營招討,賜名朱全忠。 [11-13] 
黃巢失去了同、華二州,非常憤怒,親自率領數萬精兵駐紮在梁田。王重榮駐軍在華陰,楊復光駐軍渭北,相互為掎角之勢,攻打黃巢,黃巢大敗,王重榮抓住黃巢大將趙璋,黃巢中流矢逃走。王重榮的傷亡也和黃巢軍相差無幾。 [14]  王重榮看到黃巢的勢力仍然很大,害怕黃巢捲土重來,非常擔憂,與楊復光商議對策説:“投降叛軍則有負國恩,與叛軍作戰則力量不足,這怎麼辦?”楊復光説:“雁門的李克用為人忠心為國、不懼危難、視死如歸,而且作戰驍勇,擁有強大的軍隊。他的父親與我的先人曾經共事,如果朝廷下旨向李克用請求援助,一定會有效的。”於是派遣使者與李克用商議救援一事。 [15] 
中和四年(884年)正月,李克用派遣部將陳景斯率領大軍自嵐、石等處奔赴河中,親自率領大軍跟隨。王重榮在李克用的幫助下平定了黃巢起義,收復了京師長安。唐廷因功封王重榮為檢校太尉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封琅邪郡王,累加檢校太傅 [16]  河中也獲賜“護國軍”的軍號。 [47] 

王重榮交惡權宦

光啓元年(885年),權宦田令孜因為王重榮佔據了富饒的鹽池而心生嫉恨。當時黃巢之亂剛剛平定,國庫空虛,諸軍用餉無所仰仗。田令孜想要分王重榮之利,王重榮不同意,上奏朝廷説:“按照之前的慣例,每年向相關衙門輸送三千乘鹽,將其餘下的部分充作軍餉。”但是田令孜決意奪取王重榮的鹽池,朝廷派人去向王重榮頒旨,王重榮拒不聽從。 [17] 
七月,田令孜調任王重榮為兗海節度使,以易、定二州的王處存取代王重榮為河中節度使,兗海的齊克讓調任易、定,來完成三個藩鎮的互調,並且下詔河東節度使李克用率兵馳援河中。王重榮憑恃收復長安的大功,上書彈劾田令孜離間各藩鎮之間的關係,列數田令孜十大罪狀。田令孜派遣邠寧節度使朱玫、鳳翔節度使李昌符、夏州節度使李思恭等率兵討伐王重榮 [18-19]  ,駐紮在沙苑
王處存上疏唐廷説:“幽、鎮兵馬剛剛退出,臣不敢輕易離開易、定二州。況且王重榮非但無罪,而且有大功於國,不能輕易調離河中,以動搖各藩鎮之心。” [20]  王重榮施反間計,給李克用送信説:“奉朝廷的密詔,等你到了河中之後,讓我率軍擒住你,這是田令孜、朱温、朱玫等人的奸計。”於是將偽造的詔書也給李克用看。 [21]  當時,李克用因為上源驛事件剛剛與朱温結下仇怨,聽信了王重榮的挑撥,上疏請求討伐朱温與朱玫,唐僖宗多次下詔進行勸解無效。十月,李克用訓兵買馬,集結諸胡,打算攻打朱温。王重榮急於借李克用的勢力掃除權宦田令孜,建議李克用先攻打長安。 [22] 
十一月,王重榮派兵攻打同州,刺史郭璋出戰被殺。王重榮與朱玫等對峙一個多月,李克用大軍到了之後,與王重榮合兵駐紮在沙苑,上表唐僖宗請求誅殺田令孜及朱玫、李昌符等人。唐僖宗下詔和解,李克用不同意。 [23]  十二月,李克用與王重榮的兵馬聯合在沙苑與朱玫、李昌符大戰,朱、李大敗,逃回本鎮。田令孜的神策軍潰不成軍,逃回京師。李克用乘勝向西進攻,唐僖宗被迫逃亡鳳翔 [24-25] 

王重榮討滅叛將

光啓二年(886年)正月,李克用還軍河中,與王重榮一起上表請求唐僖宗回長安,並列數田令孜罪狀,請求唐僖宗殺田令孜,朱玫、李昌符也決定背叛田令孜,與李克用和王重榮聯手。後李克用回到太原,王重榮、朱玫、李昌符則於二月再次上表,請求唐僖宗殺田令孜。唐僖宗下詔加封王重榮為應接糧料使,令他調播本道十五萬斛糧食來接濟皇帝,王重榮上表稱田令孜一日不除就概不奉詔。 [26] 
四月,朱玫擁立襄王李煴監國,並返回京師長安,逃到王重榮地盤(河中)的崔安潛等官員上箋祝賀。與此同時田令孜知道王重榮等藩鎮容不下他,就以楊復恭代為神策軍左神策中尉,自己逃到西川,依附陳敬瑄 [27]  當時,諸藩鎮大多歸附襄王,貢賦送至長安的襄王處而不送至興元行在所的唐僖宗處,唐僖宗為之“涕泣,不知為計”。為了消滅朱玫,僖宗採取杜讓能的計策,利用楊復恭之弟楊復光與王重榮、李克用的袍澤之誼,派諫議大夫劉崇望去王重榮和李克用處,宣諭僖宗的旨意,王重榮、李克用二人聽命,馬上獻上絹帛十萬,表示願意率兵討伐朱玫。 [28-29]  十月,李煴在朱玫等人擁戴下即皇帝位,改元建貞。十二月,楊復恭傳檄關中,稱斬殺朱玫者,封靜難節度使,朱玫遂為部將王行瑜所殺。 [30]  襄王李煴出逃河中,王重榮率兵假意迎接李煴,隨後將其斬殺,並將首級送往興元行在所。 [31] 

王重榮死於部下

王重榮性情暴虐,執法嚴酷,曾經侮辱部將常行儒,導致常行儒心生怨恨。光啓三年(887年)八月十二日夜,常行儒率兵攻打護國節度使官邸,王重榮逃到別墅,翌日早晨被常行儒殺害,部將推舉陝虢節度使王重盈為護國節度使,王重盈到了河中後就抓住並殺掉了常行儒。 [32]  [46] 

王重榮主要影響

  • 平定黃巢起義:廣明元年(880年)十二月,黃巢派遣朱温攻馮翊,黃鄴自華陰攻王重榮。王重榮擊敗起義軍,黃巢的軍隊丟棄糧草輜重而逃。王重榮與唐朝宦官將領楊復光在華州(今陝西渭南華州區)與黃巢的將領李詳大戰,擊敗李詳的軍隊。中和二年(882年)正月,唐僖宗任王重榮為都統左右司馬。 王重榮挑選精鋭甲士三萬人攻打朱温,導致同年九月,朱温率領同州(今陝西渭南市大荔縣)全部軍民投降了王重榮。之後黃巢親率數萬精兵接近梁田,王重與楊復光擊敗黃巢的主力部隊,黃巢中流矢逃走。中和四年(884年)正月,在河東軍閥李克用的幫助下平定了,王重榮收復了京師長安。 [33] 
  • 討伐田令孜:唐朝最鄰近的重要產鹽區正好在黃河對面的河中(今山西省西南部)境內,自廣明元年(880年)起,這一地區就在強悍而又獨立的節度使王重榮控制之下。 [34]  光啓元年(885年),權宦田令孜想要將王重榮調為兗海節度使,以王處存取代王重榮,王重榮拒絕調任,並上書彈劾田令孜離間各藩鎮之間的關係,列數田令孜十大罪狀。王重榮聯合河東李克用,利用李克用與朱温的仇怨,上疏請求討伐朱温與朱玫。十一月,王重榮派兵攻打同州,與朱玫等敵對一個多月不見勝負,李克用大軍到了之後,與王重榮合兵駐紮在沙苑。十二月,李克用與王重榮的兵馬聯合在沙苑與朱玫、李昌符大戰,朱玫、李昌符大敗逃回本鎮。田令孜的神策軍潰不成軍,逃回京師,唐僖宗被迫逃亡鳳翔 [33]  迫使田令孜決定自動放棄他在流亡朝廷中的位置,他任命自己為西川(四川西部)監軍使,並離開了僖宗。 [34] 
  • 平定襄王之亂:光啓二年(886年)正月,朱玫打算擁立襄王李煴為傀儡皇帝,王重榮拒不接受,與河東李克用密謀迎回僖宗。十月,李煴在朱玫等人擁戴下即皇帝位,改元建貞。十二月,楊復恭代表皇帝傳檄京師周圍地區,宣稱任何可能帶着朱玫首級來歸的人,將被任命為節度使。朱玫手下的一個將領王行瑜帶着軍隊從鳳州回到京師,在一場短促的戰鬥以後殺死了朱玫和朱玫手下黨羽數百人。許多在朱玫當政時接受了官職的人和僭位的皇帝一起逃往河中,尋求王重榮的不可靠的保護。王重榮立即將他們中的大多數處死,其中包括不幸的李煴,他的首級送往在興元的流亡朝廷。 [34] 

王重榮歷史評價

  • 《新唐書》:觀王重榮寧不信哉!破黃巢,佐李克用平京師,若有為當世者。俄而奮私隙,逼天子出奔,雖馘硃玫,僕偽襄王,謂曰“定王室”,實卑之也。身死部將手,救亂而卒於亂,重榮兩得之。不殺朱全忠,而為全忠誅,絕其嗣,宜矣。 [33] 
  • 《舊唐書》:土運中微,賊巢僭越,籓伯勤王,赴難者,率有聲而無實。唯重榮斬賊使於近關,處存舉義師於安喜,橫身泣赴,不顧禍患,遂得義徒雲合,逆黨勢窮。宜乎服冕乘軒,傳家胙土。而重榮傷於峻法,嚴而少恩,禍發輿台,誠悲枉橫。高駢起家禁旅,頗立功名,玩寇崇妖,致茲狼籍。後來勳德,可誡前軍。 [35] 
  • 司馬光《資治通鑑》:重榮用法嚴,末年尤甚。 [36] 
  • 歐陽修《王重榮德政碑》:重榮當唐之末,再逐其帥,遂據河中。雖破黃巢,平朱玫之叛,有功於一時,而阻兵召亂,為唐患者多矣。 [37] 

王重榮人際關係

王重榮祖上

  • 曾祖:王載,任檢校秘書少監,贈少卿。
  • 祖父:王勗,澤州端氏縣令。 [40] 

王重榮父親

  • 父親:王縱,官至河中騎將、鹽州刺史。 [40] 

王重榮兄弟

  • 長兄:王重章,曾任諸衞將軍,唐宣宗大中年間回鶻平定後任威州刺史。
  • 兄長:王重盈,歷汾州刺史,擢陝虢觀察使。唐昭宗即位,進太傅、兼中書令,封琅邪郡王。 [41] 
  • 兄長:王重簡,後來被河中軍府推為留後的王珂據稱是其子。
  • 五弟:王重益。 [40] 

王重榮侄子

  • 養子:王珂(?-901年),被推舉為河中留後。天覆元年(901年)被朱温擊敗暗殺。 [42] 
  • 王瓘,王重盈長子,曾任晉州刺史。
  • 王珙(?-899年),王重盈次子,曾任陝虢(保義)節度使。 [43] 
  • 王瑤,王重盈之子,曾任晉州刺史。 [40] 

王重榮人物爭議

《王縱追述碑》稱王重榮之父王縱為“太原祁人” [38]  ,《新唐書·王重榮傳》與此相同,《舊唐書·王重榮傳》稱“河中人”。“太原祁人”應為其郡望,而其家族可能自王縱祖父王勗以來已著籍於河中。王勗曾為離河中不遠的“澤州端氏縣令” [38]  ,王縱第一個明確的職務在《王縱追述碑》記載為大和九年(835年)任“河中馬步都知兵馬使” [38]  ,可能王勗在任端氏縣令後即居於河中,而王縱也因此投身河中戎行。《王縱追述碑》中未明説其葬所,只稱“遷窆於某處,附先塋”,而《石氏墓誌銘》稱石氏卒後三年“遷附於河東縣某裏琅琊公之塋” [39]  ,據此則王縱夫婦俱葬於河中府河東縣其“先塋”之側,其家族已數世生於河中葬於河中,因此《舊唐書·王重榮傳》稱他為“河中人”,應是從其家族數世以來的實際著籍地而言的。

王重榮史料索引

  • 《新唐書 列傳第一百一十二》 [33] 
  • 《舊唐書 列傳第一百三十二》 [35] 
  • 《資治通鑑·卷二百五十四》 [44] 
  • 《資治通鑑·卷二百五十六》 [45] 
參考資料
  • 1.    《新唐書·列傳第一百一十二》:王重榮,太原祁人。父縱,太和末為河中騎將,從石雄破回鶻,終鹽州刺史。重榮以父任為列校,與兄重盈皆以毅武冠軍,擢河中牙將,主伺察。
  • 2.    《舊唐書·列傳第一百三十二》:王重榮,河中人。父縱,鹽州刺史,鹹通中有邊功。重榮以父廕補軍校,與兄重盈俱號驍雄,名璟軍中。
  • 3.    《新唐書·列傳第一百一十二》:士還,訴於中尉楊玄實,玄實怒,執重榮讓曰:“天子爪士,而籓校辱之!”答曰:“夜半執者奸盜,孰知天子爪士?”具言其狀。玄實嘆曰:“非爾明辨,孰由知之?”更諉於府,擢右署。重榮多權詭,眾所嚴憚,雖主帥莫不下之。稍遷行軍司馬。
  • 4.    《資治通鑑·卷二百五十四》:十一月,河中都虞候王重榮作亂,剽掠坊市俱空。
  • 5.    《新唐書·列傳第一百一十二》:黃巢陷長安,分兵略蒲,節度使李都不能支,乃臣賊,然內憚重榮,表以自副。
  • 6.    《新唐書·列傳第一百一十二》:賊使健將硃温以舟師下馮翊,黃鄴率眾自華陰合攻重榮。重榮感勵士眾,大戰,敗之,賊棄糧仗四十餘艘。即拜檢校工部尚書,為節度使。
  • 7.    《新唐書·列傳第一百一十二》:會忠武監軍楊復光率陳、蔡兵萬人屯武功,重榮與連和,擊賊將李詳於華州,執以徇。
  • 8.    《新唐書·列傳第一百一十二》:賊使尚讓來攻,而硃温將勁兵居前,敗重榮兵於西關門,於是出兵夏陽,掠河中漕米數十艘。
  • 9.    《資治通鑑·卷二百五十四》:辛未,以周岌、王重榮為都都統左右司馬,諸葛爽及宣武節度使康實為左右先鋒使,時溥為催遣綱運租賦防遏使,以右神策觀軍容使西門思恭為諸道行營都都監。
  • 10.    《資治通鑑·卷二百五十四》:己卯,硃温寇河中,王重榮擊敗之。
  • 11.    《新唐書·列傳第一百一十二》:重榮選兵三萬攻温,温懼,悉鑿舟沉於河,遂舉同州降。復光欲斬之,重榮曰:“今招賊,一切釋罪。且温武鋭可用,殺之不祥。”表為同華節度使。有詔即副河中行營招討,賜名全忠。
  • 12.    《舊五代史·梁太祖本紀》:九月,帝遂與左右定計,斬偽監軍使嚴 實,舉郡降於重榮。重榮即日飛章上奏。時僖宗在蜀,覽表而喜曰:“是天賜予 也!”乃詔授帝左金吾衞大將軍,充河中行營副招討使。仍賜名全忠。自是率所 部與河中兵士偕行,所向無不克捷。
  • 13.    《資治通鑑·卷二百五十五》:黃巢所署同州防禦使硃温屢請益兵以扞河中,知右軍事孟楷抑之,不報。温見巢兵勢日蹙,知其將亡,親將胡真、謝瞳勸温歸國。九月,丙戌,温殺其監軍嚴實,舉州降王重榮。温以舅事重榮,王鐸承製以温為同華節度使,使瞳奉表詣行在。
  • 14.    《新唐書·列傳第一百一十二》:巢喪二州,怒甚,自將精兵數萬壁梁田。重榮軍華陰,復光軍渭北,掎角攻之,賊大敗,執其將趙璋,巢中流矢走。重榮兵亦死耗相當。
  • 15.    《資治通鑑·卷二百五十五》:黃巢兵勢尚強,王重榮患之,謂行營都監楊復光曰:“臣賊則負國,討賊則力不足,奈何?”復光曰:“雁門李僕射,驍勇,有強兵,其家尊與吾先人嘗共事相善,彼亦有徇國之志。所以不至者,以與河東結隙耳。誠以朝旨諭鄭公而召之,必來,來則賊不足平矣!”
  • 16.    《新唐書·列傳第一百一十二》:懼巢復振,憂之,與復光計,復光曰:“我世與李克用共憂患,其人忠不顧難,死義如己。若乞師焉,事蔑不濟。”乃遣使者約連和。克用使陳景斯總兵自嵐、石赴河中,親率師從之,遂平巢,復京師。以功檢校太尉、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封琅邪郡王。累加檢校太傅。
  • 17.    《新唐書·列傳第一百一十二》:中人田令孜怒重榮據鹽池之饒。於時巨盜甫定,國用大覂,諸軍無所仰,而令孜為神策軍使,建請二池領屬鹽鐵,佐軍食。重榮不許,奏言:“故事,歲輸鹽三千乘於有司,則斥所餘以贍軍。”天子遣使者諭旨,不聽。
  • 18.    《西夏書事·卷一》:光啓元年,定難軍節度使李思恭合邠寧軍討河中。河中節度王重榮據鹽鐵之利。中尉田令孜惡之,建請領屬以佐軍食。重榮不可,據河中叛。令孜使邠寧節度朱玫與思恭合夏軍三萬討之。
  • 19.    《資治通鑑·二百五十六》:王重榮自以有復京城功,為田令孜所擯,不肯之兗州,累表論令孜離間君臣,數令孜十罪,令孜結邠寧節充使硃玫、鳳翔節度使李昌符以抗之。
  • 20.    《資治通鑑·卷二百五十六》:王處存亦上言:“幽、鎮兵新退,臣未敢離易、定。且王重榮無罪,有大功於國,不宜輕有改易,搖籓鎮心。”詔趣其上道。
  • 21.    《新唐書·列傳第一百一十二》:令孜徙重榮兗海節度使,以王處存代之,詔克用將兵援河中。重榮上書劾令孜離間方鎮。令孜遣邠寧硃玫進討,壁沙苑。重榮詒克用書,且言:“奉密詔,須公到,使我圖公。此令孜、硃全忠、硃玫之惑上也。”
  • 22.    《資治通鑑·卷二百五十六》:王重榮求救於李克用,克用方怨朝廷不罪硃全忠,選兵市馬,聚結諸胡,議攻汴州,報曰:“待吾先滅全忠,還掃鼠輩如秋葉耳!”重榮曰:“待公自關東還,吾為虜矣。不若先除君側之惡,退擒全忠易矣。”時硃玫、李昌符亦陰附硃全忠,克用乃上言:“玫、昌符與全忠相表裏,欲共滅臣,臣不得不自救,已集蕃、漢兵十五萬,決以來年濟河,自謂北討二鎮;不近京城,保無掠擾。既誅二鎮,乃旋師滅全忠以雪仇恥。”
  • 23.    《資治通鑑·卷二百五十六》:十一月,重榮遣兵攻同州,刺史郭璋出戰,敗死。重榮與玫等相守月餘,克用兵至,與重榮俱壁沙苑,表請誅令孜及玫、昌符。詔和解之,克用不聽。
  • 24.    《新唐書·列傳第一百一十二》:克用方與全忠有隙,信之,請討全忠及玫。帝數詔和解。克用合河中兵戰沙苑,玫大敗,奔邠州。神策軍潰還京師,遂大掠。克用乘勝西,天子走鳳翔。
  • 25.    《新五代史·唐本紀第四》:光啓元年,河中王重榮與宦者田令孜有隙,徙重榮兗州,以定州王處存為河中 節度使,詔克用以兵護處存之鎮。重榮使人紿克用曰:“天子詔重榮,俟克用至, 與處存共誅之。”因偽為詔書示克用曰:“此朱全忠之謀也。”克用信之,八上表 請討全忠,僖宗不許,克用大怒。重榮既不肯徙,僖宗遣邠州朱玫、鳳翔李昌符討 之。克用反以兵助重榮,敗玫於沙苑,遂犯京師,縱火大掠。天子出居於興元,克 用退屯河中。
  • 26.    《資治通鑑·卷二百五十六》:春,正月……李克用還軍河中,與王重榮同表請大駕還宮,因罪狀田令孜,請誅之。上覆以飛龍使楊復恭為樞密使……時田令孜弄權,再致播遷,天下共忿疾之。朱玫、李昌符亦恥為之用,且憚李克用、王重榮之強,更與之合。…… 庚戌,李克用還太原。二月,王重榮、朱政、李昌符覆上表請誅田令孜。……詔加王重榮應接糧料使,使調本道谷十五萬斛以濟國用。重榮表稱令孜未誅,不奉詔。
  • 27.    《資治通鑑·卷二百五十六》:夏,四月,壬子,玫逼鳳翔百官奉襄王煴權監軍國事,承製封拜指揮,仍遣大臣入蜀迎駕,盟百官於石鼻驛。玫使蕭遘為冊文,遘辭以文思荒落;乃使兵部侍郎判户部鄭昌圖為之。乙卯,煴受冊,玫自兼左、右神策十軍使,帥百官奉煴還京師;以鄭昌圖同平章事、判度支、鹽鐵、户部,各置副使,三司之事一以委焉。河中百官崔安潛等上襄王箋,賀受冊。田令孜自知不為天下所容,乃薦樞密使使楊復恭為左神策中尉、觀軍容使,自除西川監軍使,往依陳敬瑄。
  • 28.    《資治通鑑·卷二百五十六》:是時,諸道貢賦多之長安,不之興元,從官衞士皆乏食,上涕泣,不知為計。杜讓能言於上曰:"楊復光與王重榮同破黃巢,復京城,相親善,復恭其兄也,若遣重臣往諭以大義,且致復恭之意,宜有回慮歸國之理。"上從之,遣右諫議大夫劉崇望使於河中,齎詔諭重榮,重榮既聽命,遣使表獻絹十萬匹,且請討朱玫以自贖。
  • 29.    《新唐書·列傳第一百一十二》:俄嗣襄王煴僭位,重榮不受命,與克用謀定王室。楊復恭代令孜領神策,故與克用善,遣諫議大夫劉崇望齎詔諭天子意,兩人聽命,即獻縑十萬,願討玫自贖。
  • 30.    《資治通鑑·卷二百五十六》:楊復恭傳檄關中,稱"得朱玫首者,以靜難節度使賞之。"王行瑜戰數敗,恐獲罪於玫,與其下謀曰:"今無功,歸亦死;曷若與汝曹斬玫首,定京城,迎大駕,取邠寧節鉞乎?"眾從之。甲寅,行瑜自鳳州擅兵引歸京師,玫方視事,聞之,怒,召行諭,責之曰:"汝擅歸,欲反邪?"行瑜曰:"吾不反,欲誅反者朱玫耳!"遂擒斬之,並殺其黨數百人。
  • 31.    《資治通鑑·卷二百五十六》:裴澈、鄭昌圖帥百官二百餘人奉襄王奔河中,王重榮詐為迎奉,執煴,殺之……王重榮函襄王煴首送行在。
  • 32.    《新唐書·列傳第一百一十二》:然性悍酷,多殺戮,少縱舍。嘗植大木河上,內設機軸,有忤意者,輒置其上,機發皆溺。嘗辱部將常行儒,行儒怨之。光啓三年,引兵夜攻府,重榮亡出外,詰旦殺之,推立重盈。
  • 33.    《新唐書 列傳第一百一十二》  .國學原典[引用日期2015-06-04]
  • 34.    《劍橋中國隋唐史·晚唐時期中國權力的新結構》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8-09-30]
  • 35.    《舊唐書 列傳第一百三十二》  .國學原典[引用日期2015-06-04]
  • 36.    《資治通鑑·卷二百五十七》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8-09-26]
  • 37.    《文忠集·卷一四三·集古錄跋尾卷十》  .中國古籍全錄[引用日期2018-09-30]
  • 38.    司空圖, 祖保泉、陶禮天箋校.《司空表聖詩文集箋校(卷6)》《故鹽州防禦使王縱追述碑》.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2:第248頁
  • 39.    司空圖,祖保泉、陶禮天箋校.《司空表聖詩文集箋校(卷7)》《蒲帥燕國太夫人石氏墓誌銘》.合肥: 安徽大學出版社, 2002:第276頁
  • 40.    伍純初 .唐末河中王重榮家族史事考述[J]:運城學院學報,2018
  • 41.    《新唐書 列傳第一百一十二》:重盈前此已歷汾州刺史。黃巢度淮,擢陝虢觀察使,重榮據河中,三遷檢校尚書右僕射,即拜節度使。未幾,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及代重榮,留長子珙領節度事,入殺行儒,軍復安。昭宗立,進太傅、兼中書令,封琅邪郡王。
  • 42.    《新唐書·卷一百八十七·列傳第一百一十二·王珂傳》 :全忠自洛至。全忠,王出也,始背賊事重榮,約為甥舅,德其全己,指日月曰:"我得志,凡氏王者皆事之。"至是,忘誓言,過重榮墓,偽哭而祭。次虞鄉,珂欲面縛牽羊以見,全忠報曰:"舅之恩,無日可忘。君若以亡國禮見,黃泉其謂我何?"珂出迎,握手泣下,駢轡以入。居旬日,以存敬守河中,舉珂室徙於汴。後令入覲,遣人賊之於華州。
  • 43.    《資治通鑑·卷二百五十七》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8-10-26]
  • 44.    《資治通鑑·卷二百五十四》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8-09-28]
  • 45.    《資治通鑑·卷二百五十六》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8-09-24]
  • 46.    《資治通鑑》(光啓三年八月)甲寅,河中牙將常行儒殺節度使王重榮。重榮用法嚴,末年尤甚。行儒嘗被罰,恥之,遂作亂。夜,攻府舍,重榮逃於別墅。明旦,行儒得而殺之。制以陝虢節度使王重盈為護國節度使,又以重盈子珙權知陝虢留後。重盈至河中,執行儒,殺之。
  • 47.    《資治通鑑·二百五十六》:是歲(光啓元年),賜河中軍號護國。
  • 48.    王重榮  .《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網絡版[引用日期2023-10-06]
  • 49.    伍純初.唐末河中王重榮家族史事考述[J].運城學院學報, 2018, 36(1):4.DOI:10.15967/j.cnki.cn14-1316/g4.2018.01.004.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