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詩琅

鎖定
王詩琅(1908--1984),作家。台灣台北人。筆名錦江、一剛。台灣總督府 師範學校附屬公學畢業。早年參加反日運動。1933年加入台灣文藝協會,開始小説創作。抗日戰爭期間,曾任《廣東迅報》編輯。1946年後,歷任台灣《民報》編輯、台灣《和平日報》主筆、台北市文獻委員會委員、《學友》雜誌主編、台灣省通志編纂組組長。有《王詩琅全集》。
中文名
王詩琅
別    名
王錦江 王剛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08年2月26日
逝世日期
1984年11月6日
畢業院校
日據時期台北老松公學校畢業
職    業
作家
主要成就
1984年獲台美基金會人文科學獎
出生地
福建

王詩琅檔案

作家: 王詩琅
筆名: 王錦江王剛、王一剛、嗣郎、正宏
性別: 男
籍貫: 福建泉州
出生地: 台北市
出生日期: 1908年2月26日
辭世時間: 1984年11月6日
學歷:日據時期台北老松公學校畢業

王詩琅簡介

王詩琅(1908—1984),台灣小説家,歷史學家。本名詩琅,改名錦江。筆名榮峯、嗣郎,王一剛等。台北人。
早年因參加無政府主義組織“台灣黑色青年聯盟”,涉及“台灣勞動互助社事件”,兩度入獄。曾參與“台灣文藝作家協會”及“台灣文藝協會”,歷任《台灣新文學》、《廣東迅報》、《民報》、《台北文物》、《台灣風物》、《學友》等各種雜誌報刊編輯、主筆、主編,中國國民黨省黨部幹事、台灣通訊社編輯主任、台北市文獻委員會編纂、台灣省文獻委員會編纂組長。

王詩琅生平

1918年入台灣公學校學習。青年時受五四新思潮影響,積極參加反日愛國運動。1927年因台灣“黑色青年聯盟事件”被捕入獄一年多。
1931年與日本作家一起組織台灣文藝作家協會,發行《台灣文學》雜誌,從事反日政治文化活動。不久因“台灣勞動互助社事件”再次被日本殖民當局逮捕。出獄後仍堅持反日宣傳。1935年又遭日警逮捕,1938年赴廣州參加日本通訊社。抗戰勝利後,轉任軍事委員會廣州行營台籍官員總隊政治教官。1946年返台,任《民報》台灣版編輯,國民黨台灣省黨部幹事等職。
1952年後,歷任台北市文獻會編纂,《學友》、《台灣風物》雜誌主編。1978年出版專著《日本殖民地體制下的台灣》,較為深刻地揭露了日本殖民暴政和台灣人民的苦難生活。另有《王詩琅全集》、《陋巷清士—王詩琅選集》等多種。

王詩琅文學風格

王詩琅創作文類包括論述、詩及小説,兼及民俗研究、歷史文獻及兒童文學。日據時期的小説,主要是以市鎮知識分子的觀點,來省察三○年代台灣的社會運動、工人問題及人民性格;戰後的作品《沙基路上的永別》,則以廣州經驗為題材,深刻揭露台灣人的大陸經驗,更在主編《學友》雜雜誌期間,採集台灣早期的民間故事,以童話創作的方式改寫,為最早從事兒童文學工作的代表之一。鍾肇政説王詩琅的作品是“社會型的寫實者,以敏鋭的觸覺,深入的眼光,去剔抉存在於當時社會的種種切切,並以客觀的筆法表露出來,為歷史做一個見證。”
王詩琅編著有《台灣省通志稿》的教育制度沿革篇、人物誌、禮俗篇、行政篇,《台北市通志稿》人物誌等,並有關於台灣史研究的著作多種。晚年獨自翻譯註釋《台灣總督府警察沿革志》,此書為了解日據時代文化運動與社會運動最重要的史料。

王詩琅著作

王詩琅早期主要的文學創作包括詩和小説,其小説的風格帶有批判寫實主義、筆觸沉鬱,反映出當時社會運動受到壓迫的挫敗感,發表的作品有《夜雨》、《沒落》、《十字路》等。
王詩琅的寫作範圍涵蓋甚廣,作品包括小説、兒童文學、民間故事、台灣民俗、台灣人物、台灣文教及台灣歷史等。曾出版的著作有《台灣社會生活》、《日本殖民地體制下的台灣》、《台灣禮俗志》等十多種。1979年時,張良澤將王詩琅作品編為《王詩琅全集》,共11卷,由德馨室刊行,內容分別是《鴨母王》、《孝子尋母記》、《艋舺歲時記》、《清廷台灣棄留之議》、《餘清芳事件全貌》、《三年小叛五年大亂》、《台灣人物志(上)》、《台灣人物表論(下)》、《台灣文學重建的問題》、《夜雨》及《喪服的遺臣》,全套於2003年由台北市海峽學術出版社重新印行。仍有部分上述全集未收錄之文章,張炎憲、翁佳音收錄為《陋巷清士-王詩琅選集》2000年由稻鄉出版社印行。

王詩琅評價

王詩琅對戰後兒童文學尤其貢獻良多,因此有“台灣的安徒生之稱”。在1999年玉山社出版的《台灣民間故事》中,台灣大學歷史系教授吳密察所寫的序:《台灣安徒生》。

王詩琅文學成就

1981年,王詩琅以《沙基路上的永別》獲聯合報短篇小説推薦獎,並曾獲國家文藝獎、鹽分地帶台灣新文學特別獎、第二屆台美基金會人文科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