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茂

(元代官員)

鎖定
原元朝户部尚書、福建行省左丞王茂攜家人回到曹州盤石鎮南之盤庚都水涸村定居,自號東村老人。
本    名
王茂
伯昌
東村老人、東村老叟、東村野叟
所處時代
元代
出生地
山東曹縣 [2] 

目錄

曹州人.字伯昌,號東村老人、東村老叟、東村野叟.
元代兵部尚書。
見明人室名別稱字號索引(下)35頁.出自民國23年上海商務影本清楊士驤、孫葆田纂之《山東通志》.
“父子五進士”出於鄭莊鄉王老林村。明初,原元朝户部尚書、福建行省左丞王茂攜家人回到曹州盤石鎮南之盤庚都水涸村定居,自號東村老人。其後人王珣,明成化年間進士,曾任湖州府知府、寧夏巡撫,著有《備邊奏稿十卷》。王珣7個兒子,其中有4箇中了進士,故有“父子五進士”之美譽。長子王崇儒,授以江西婺源縣令。次子王崇仁,正德三年(1508年)進士,官居陝西按察副使。三子王崇文,弘治六年(1493年)進士,官居山西參政、右副都御史。四子王崇獻,弘治九年(1496年)進士,官居左僉都御史,亦巡撫寧夏。七子王崇儉,嘉靖二十年(1541年)進士。王茂、王珣墓在王老林村西南,後因族人分遷,此村則名王老林。王茂、王珣墓現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1] 
老林位於曹縣城南4公里,鄭莊街道政府東北0.8公里。村東西300米,南北400米,聚落呈南北長塊狀,漢族,以農為主;有王、葛、張、於、趙5姓,王姓最多。屬王黨莊村民委員會。這裏在夏商時期曾經是古貫國所在地,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屬於衞國管轄,稱貫邑,再後來屬齊國管轄,稱貫丘。原名水堌村。據《左丞世系》載:吾族世居曹邑,數百年矣。明崇禎末年(1644年),二門九世祖治寧公之後裔從曹縣城內遷此定居。因村西南有王氏祖陵,故名村王老林 [2] 
從曹縣縣城沿着曹邵路往南在唐莊向鄭莊方向走2裏左右就來到了王老林,王茂及其子孫的墓羣就位於王老林的村西頭,如今已是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2] 
元朝末年,朱元璋率義軍攻浙江福建,元朝的户部尚書、福建行省左丞王茂母親去世,於是王茂攜子女家人遷到南京。朱元璋想要授王茂刑部尚書一職,卻被王茂力辭。朱元璋認為王茂忠於元朝,而不仕新朝,於是將王茂流放到安慶服勞役。在安慶,王茂備受體力勞動苦難,他的好友劉伯温便以王茂年老多病為由向朱元璋求情,讓王茂免刑回到北方,朱元璋最終答應了劉伯温的請求,於是王茂才得以攜家人回到曹州府盤石鎮南的盤庚都水涸村,在這裏定居下來。,據王氏族人考證認為始祖王茂的生卒年代應當在元武宗至大三年(1310年)——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 [2] 

王茂親屬成員:

子:王麒,王麟。
孫:王導等。
曾孫:王威等。
五世孫:王璈、王珣(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等;
六世孫:王崇器。
王崇儒,明弘治八年舉人,任江西婺源知縣,為官清廉,受民稱頌。
王崇仁,正德三年進士,官至陝西按察司副使,清正有為,不畏權勢。
王崇文,弘治六年進士,翰林院庶吉士,官至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為官勤敏幹練,剛正不阿。
王崇獻,弘治九年進士,翰林院庶吉士,官至都察院左僉都御史。
王崇儉,嘉慶二十年進士,德才兼備,曾在通政司見習,未除官而卒。等。
[2-3] 
參考資料